首页 百科知识 牢固的人本意识

牢固的人本意识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文关怀不同于以追求知识为目的的知识关怀,它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命运和前途的关心,提倡的是一种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精神。以这样的问题切入,服务于人民的健康需要,又可以增加受众的兴趣,体现的正是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不同于以追求知识为目的的知识关怀,它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命运和前途的关心,提倡的是一种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精神。当前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全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健康科普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必然构成健康科普的终极趋向,这就要求健康科普工作者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有“上医思想”,有博爱之心,在现实中“曲突徙薪”的现象举目皆是,以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为主的健康科普工作者,应该拥有“博爱之心”,学习“扁鹊”大哥,让人不得病,是谓上医,也要接受默默无闻的角色,润物无声,让人民获得健康。

扁鹊三兄弟

相传扁鹊能够起死回生,被人称为神医,天下闻名。有人问扁鹊,世上可还有比他水平更高明的医生,扁鹊说:有,我家共三兄弟,鹊医术最差,但名声最大。问为何?曰:大哥号脉观相,知将得何病,用药预防即可(人不得病,人不知道大哥);二哥诊于病灶初起,消病于萌芽(治小病、消苗头,故名气也不大);而我(扁鹊)治病于膏肓(重症)之时,能起死回生,人皆列之难治,是以天下闻名。

传统的医学科普侧重于医学知识本身的传播。尽管这些内容都是受众非常希望知道的,但是平铺直叙的讲解,或是将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一些通俗的表达,靠使用医学名词和术语解释医学成就或知识,已经不适合“多媒体时代”大众的需求。在全国诸多电视台的保健类节目里,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那种不分对象的填鸭式讲演。现场专家正襟危坐,侃侃而谈,而谈的知识却是观众很难理解和明白的专业内容。

科学普及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重视的新形势下,要求科普工作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在继续做好科技界向受众单向传播科技知识(我说你听)的同时,要推动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相互讨论),强调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

广大群众关心与自己身体、健康有关的话题。如免疫学内容好像很艰深,但如果细心寻找,还是能找出许多可谈的话题,如群众关心如何延缓衰老,关心器官移植,关心干扰素能否治疗肝炎,关心哪些疾病可以用预防接种的方法消灭之,关心癌症的原因研究,更关心如何预防癌症等等。以这样的问题切入,服务于人民的健康需要,又可以增加受众的兴趣,体现的正是以人为本。

一场生动的科普讲座,最精彩的部分,未必是你讲的科学内容,反而是讲演者提供的人文氛围、人文关怀。这就要求举办方在选题时,注意“三贴近”原则(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要求讲演者尽可能多地提供科学知识背后的人文背景。

科学并不枯燥。每一项科学成果背后的人文背景,都体现出科学精神,也是科普作品中最吸引读者的知识点之一。其中,更容易利用的,就是有关人物或事件。

例如,介绍脑科学研究的知识,其中,关于爱因斯坦大脑沟回的研究,就会赢得受众的兴趣,因为他们关心智力发展问题;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遗骨的DNA鉴定,使受众从实用角度,体验基因研究与我们的生活如此贴近;人类消灭天花病,表现出免疫学的成就。如果切入点选在中国最后一位天花病人在哪里发现?谁是世界上最后一名天花病人?内容就不再枯燥。又如,器官移植的发展历史,也体现出免疫学研究的发展经历。当然,在更多的科学研究中并没有那么多好听的故事,但可以由此引出话题。

公众从新闻报道中,已经对某个内容粗略知道,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对这方面的内容已经感兴趣,希望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如克隆羊“多莉”,读者知道它是无性繁殖,但“多莉”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读者并不了解详细过程。于是,“克隆”就是一个知识点。不妨从“没有外祖父的蟾蜍”说起,一直讲到“多莉”的诞生,以及克隆技术的简单做法,克隆技术还能解决哪些问题,如何为人类造福等等。使受众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克隆技术不再感到神奇,同时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也体现了人本关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