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验目的和研究对象

实验目的和研究对象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社会心理学实验所拟订的环境往往是十分复杂的,控制因素众多,相关关系错综复杂,因此想通过标准的真实验设计来探求两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但会困难重重,而且容易受到各种质疑。因此本着可行性原则,舍弃真实验设计,转而采取条件相对宽松的准实验设计,只讨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社会心理学实验通常会采用的方式,此处所论述的受众心理效果实验也不例外。

一、实验目的和研究对象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运用本研究构建的受众心理健康干预模式进行实验研究,检验传播学效果理论在食品安全报道问题上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探索解决负面报道对受众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提升新闻传播的正面效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社会心理学实验所拟订的环境往往是十分复杂的,控制因素众多,相关关系错综复杂,因此想通过标准的真实验设计来探求两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但会困难重重,而且容易受到各种质疑。因此本着可行性原则,舍弃真实验设计,转而采取条件相对宽松的准实验设计,只讨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社会心理学实验通常会采用的方式,此处所论述的受众心理效果实验也不例外。

(二)研究对象

通过心理测试发现,人口变量中的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并不是区分受众负面心理影响程度的主要因素。考虑到受众的结构层次较为复杂,选择研究对象不能仅限于在校的本科大学生,而且由于人员和经费的限制,也不可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这个问题一度成为困扰本次实验的首要难题。最终,笔者选取了大学校园中较为特殊的学员———研究生进修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修班的学生年龄、生活经历、职业范围分布较广,比普通大学生群体更具有代表性,而且比较容易集中起来进行连续的实验干预,是比较理想的实验对象。笔者从中国传媒大学2006级研修班的学生中抽取了26人进行实验。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将其中13人作为实验组,剩下13人为对照组。被试均为首次接触心理实验,年龄和月收入差别较大,具体分组见表6-1;表6-2是对分组被试的人口特征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6-2 实验分组统计

img151

表6-3 实验组与对照组人口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img152

两组人员的人口特征是否差异显著,将会影响到下面实验的组间对比的可信性,因此笔者在进行实验之前对两组被试的两项人口特征分别进行了是否齐性的检验。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是从一个整体中抽取的(2007级研究生进修班的学员),因此主试认为两组样本的总体方差很可能是齐性的。而且两组被试是随机分配的,所以不能看成是配对样本,因此最终选择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SPSS的检验结果如表6-4所示:

表6-4 年龄和收入的T-检验统计(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img153

在表6-4的方差齐性检验一栏可以看到两个变量的概率值分别为0.408和0.324,远远大于一般标准的0.05,因此不能排除方差齐性的原假设。在方差齐性的前提下,两组平均年龄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双测概率高达69.8%,而且在95%的置信区间内,两组被试年龄的组差上下限分布在0的两端,也就是说,实验组的年龄均值可能大于对照组,也可能小于对照组,这也同时证明了两组被试的年龄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两组被试月平均收入的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可能性概论达到了79.7%,收入均值的组间差异同样也不能排除收入齐性的可能性(在95%置信区间内)。由此我们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年龄和月平均收入两个人口学基本变量上的差异都不显著,可以用在心理学实验中作为比对的两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