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投入不足

国家投入不足

时间:2022-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按照我们的国情、政策还是农村发展要求,我国对“三农”补贴都还有很大空间。但是我国部分农业地区并没有跟上发展的节奏,农业发展不显著,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不足,缺乏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等问题阻碍了三农事业的发展脚步。从供给侧的角度分析,国家对农村地区长期的投入不足制约了“三农”发展。特别是一些农村贫困地区、偏远地区“三农”发展亟须新鲜血液的灌溉。
国家投入不足_精准扶贫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国家对农村投入力度仍不足,农村发展仍然落后。农业生产为我国GDP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为国家建设奉献良多,但是国家财政对于农村以及农民的反哺力度似乎还远远不够。国家这些年重视农业,补贴也不断地大幅增加,国家财政去年直接补贴已经达到了1600多亿。虽然农业是我国的发展基础,但农业资源十分有限,农民收入又很低,可以说农业是弱质的,农民是弱势的,还应该继续增加对农业的补贴,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偏远地区的补贴。欧美国家对农业的补贴率普遍占到农民收入的40%,而我们的直接补贴占到农民的收入却很少。无论按照我们的国情、政策还是农村发展要求,我国对“三农”补贴都还有很大空间。

建国初期,我国为了迅速恢复经济,建立国家工业化体系,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国家从农业中抽取了部分资金来投入重工业的发展。统计数字表明,从1978—1995年,国家财政农业收入增长了11.4倍,但同期内,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却只增长了3.8倍。可见,农业对国家财政的贡献比例在大幅增长,但社会对农业的反哺比例却远远跟不上。近几年来,政府一直很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惠农的政策和措施,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但是农民整体的收入水平还是处于社会的底层,仍然没能摆脱其头上的贫困枷锁——收入不能补偿其投入的全部成本。国家对城市的投入我们有目共睹,很多城市发展规划不断出台,但是农村的发展正被渐渐淡化,人迹罕稀成了目前大家对农村真实状况的共识。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为中国农民“离土不离乡”探索了一条新路子,成为中国农村的一个奇迹。但另一方面,这些乡镇企业的初建资金皆来自于农业,虽然有些乡镇企业发展以后能够“以工促农”“以工补农”,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乡镇企业运转困难,自身难保,运营较好的乡镇企业也因农业比较利益低而不愿对农业增加投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户对农业的投入能力也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户的投入又多注重短期利益,农户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下降,“非农化”倾向严重。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但是这么多年,我国农业投入资金一直不多,尤其是近几年农业投入资金严重不足问题非常较为突出。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也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要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就必须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解决农业投资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正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继续稳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业相关产业尤为重要。但是我国部分农业地区并没有跟上发展的节奏,农业发展不显著,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不足,缺乏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等问题阻碍了三农事业的发展脚步。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都是农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有着良好的农业发展资源,但是这些省份的部分农业地区没有能够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卖难”和“卖贱”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农业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产化率还不足50%,缺乏精细化加工转化,农产品附加值少,市场反应不佳,经济效益较为低下。这些问题都是长期制约部分农业地区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

从供给侧的角度分析,国家对农村地区长期的投入不足制约了“三农”发展。在投入资金方面,一直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症结。其实,针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不足问题,很多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动作不断:整合财政资金,使得涉农补贴不再漫灌;多次定向降准,释放出强力支持“三农”信贷的信号;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现代农业甚至让互联网企业青睐有加。相信随着更多新鲜发展血液的注入,困扰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特别是一些农村贫困地区、偏远地区“三农”发展亟须新鲜血液的灌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