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畜哈密黄芪中毒病的研究

家畜哈密黄芪中毒病的研究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对哈密黄芪生物碱的系统分析,发现主要有毒成分为以苦马豆素等吲哚里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化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啶生物碱。哈密黄芪分布于该4个苏木的19个嘎查836个畜群的草场上生长,面积达7250 hm2,占可利用草场的10%。每年因采食“疯草”中毒牲畜达5000多头只,发病率达4.9%;中毒死亡4000多只,死亡率达80%,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
家畜哈密黄芪中毒病的研究_阿拉善动物疾病研究

达能太1,3 赵宝玉2 曹敏慧3 王文祥3 仲永生4

(1.内蒙古阿拉善动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所 巴彦浩特 7503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3.阿拉善左旗兽医工作站 巴彦浩特 750300;4.额济纳旗畜牧兽医工作站 达来呼布 735400)

摘 要:哈密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植物,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省区。在可食牧草缺乏的情况下,家畜可被迫采食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影响家畜的繁殖,妨碍家畜改良,促使草场退化、毒草化,严重影响草地畜牧业。经对哈密黄芪生物碱的系统分析,发现主要有毒成分为以苦马豆素等吲哚里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化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啶生物碱。经营养成分和营养元素分析监测,其营养成分及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尤其是粗蛋白含量相当高。根据有毒成分的种类,选用“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在病区进行预防试验,取得了显著的预防效果。

关键词:哈密黄芪;中毒病;防治

哈密黄芪(Astragalus hamiensis S.B.Ho)为豆科黄芪属(Astragalu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国外未见有分布的报导。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主要分布于沿黑河一带的赛汉桃来、苏古淖尔、吉日格郎图等4个苏木(镇)。据2006年12月份统计共饲养家畜101890头只峰,其中骆驼5363峰,牛310头,马596匹,山羊84037只,绵羊11584只。哈密黄芪分布于该4个苏木的19个嘎查836个畜群的草场上生长,面积达7250 hm2,占可利用草场的10%。每年因采食“疯草”中毒牲畜达5000多头只,发病率达4.9%;中毒死亡4000多只,死亡率达80%,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

1哈密黄芪生物学特性

哈密黄芪多年生草本,高20~50 cm。主根粗长。茎丛生,直立或斜升,多分枝,疏被灰白色平伏的“丁”字毛,呈灰绿色。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3)7~9;托叶三角形,基部与叶柄连合,被平伏的“丁”字毛;叶柄长1~2 cm,叶长3~7 cm;小叶椭圆形,卵形,披针状椭圆形或披针状卵形,长10~30 mm,宽5~15 mm,先端锐尖,很少稍钝,基部宽楔形或稍圆,两面疏被平伏的“丁”字毛。总花梗长于叶,被平伏的丁字毛,总状花序有花4~15朵,较密集,黄色先端稍带淡红色;苞片披针形,较花梗长;花萼钟状筒形,长6~10 mm,被平伏的“丁”字毛,萼齿钻状,长2~3 mm;旗瓣长13~15 mm,瓣片狭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渐狭,翼瓣短于旗瓣,瓣片狭短圆形,先端左上侧微缺,基部具耳,瓣片与爪近等长;龙骨瓣较翼瓣稍短,瓣片近椭圆形,爪长于瓣片;子房无柄;被白色平伏的毛。荚果圆柱状,长3.0~4.5 cm,粗2~3 mm,直或稍弯,先端具短喙,被白色平伏的“丁”字毛,2室,种子多数,肾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1]

2哈密黄芪中毒的临床症状

山羊: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目光呆滞,对外界反应不敏感,迟钝,继而出现头部水平震颤,呆立时仰头缩颈,行走时后躯摇摆,步态蹒跚,追赶或急转弯时极易摔倒,放牧时不能跟群,被毛粗乱,无光泽。后期,出现腹泻、脱水、后躯麻痹、卧地不起、出现心律不齐和杂音,最后衰竭死亡。

绵羊: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较晚,表现转圈,摇头,卧地不起等症状。怀孕母羊多流产或产仔孱弱,常有畸形,衰竭死亡。

骆驼:病初行动变得缓慢,呆立不愿走动,不合群、不听从主人的使唤,行为反常,牵拉时后退,拴系时骚动向后坐,四肢发颤而失去快速运动的能力,易受惊,摔倒后不能自行起立,继而出现步态蹒跚,饮水减少或基本停止,流泪,最后因肌体极度衰竭而死亡。

3病理剖检变化

中毒死亡的家畜的尸体极度消瘦,呈现皮包骨样,口腔及咽部有溃疡灶,皮下及小肠黏膜有出血点,胃及脾与横膈膜粘连,肾呈土黄、灰白相间,腹腔有大量积液。

4病理组织学变化

主要是神经及内脏细胞泡沫样空泡变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也发生空泡变化;在甲状腺肾上腺、淋巴结和淋巴细胞也发生不同程度空泡变性。

5发病机理

根据研究,哈密黄芪的主要有毒成分是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它对体内甘露糖甙酶有高度的亲和性,从而抑制了溶酶体中的a-甘露糖甙酶的合成,造成甘露糖甙贮积,同时也抑制了糖蛋白的合成,结果导致溶酶体内的低聚糖不能代谢而积累,导致一些实质器官细胞空泡变性,功能紊乱,特别是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2]

6哈密黄芪营养成分及营养素测定

结果见表1、表2[3,4]

表1 哈密黄芪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单位:%)

表2 哈密黄芪营养元素的测定结果 (单位:mg/kg)

7哈密黄芪中毒的防治

7.1到目前为止,对已经中毒的动物没有特效解毒药。应用“F·Z·C”解毒散及缓释丸可进行预防。方法是羊、骆驼等开始采食疯草时在饮水中加入“F·Z·C”解毒散,每只羊1 g,每峰骆驼10 g,隔天饮水一次,或灌服“F·Z·C”解毒缓释丸,羊每次1丸,骆驼每次10丸,可预防3个月左右[5]

7.2人工挖除,为了创造安全无毒草的草场,每年5~6月份(结籽前)挖除,一般发芽部位在地表下2~3cm处,所以挖除深度达地下10cm处,是不会再度发芽的。

7.3化学防除,喷洒2,4-滴丁酯,使用浓度3600~6000 mg/L,灭除效果90%~94%;喷洒2,4-滴丁酯1200mg/L加使他隆300mg/L或2,4-滴丁酯1200mg/L加灭草敌8000 mg/L,灭除效果可达100%。

8讨论与小结

8.1哈密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植物,其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嵴,抗寒,返青早(3月下旬),7月中旬干枯,生长快的植物,在额济纳旗赛汉桃来等苏木已成为优势牧草种,严重地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8.2自从2005年以来阿拉善动物中毒病防治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赵宝玉带领研究生和有关人员多次深入额济纳旗哈密黄芪比较严重的赛汉桃来等有关苏木、嘎查、牧户进行调查研究,采集标本,鉴定毒草种类,防治方法等研究工作,彻底搞清了额旗的哈密黄芪的种类,给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植物样品采集于额济纳旗赛汉桃来苏木孟格图嘎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常朝阳副研究员于2005年9月23日鉴定为哈密黄芪[6]

8.3哈密黄芪是一种新发现的有毒植物,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哈密黄芪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哈密黄芪含有生物碱、多糖及苷类、氨基酸、甾体、萜类、油脂、鞣质、酚类、有机酸、黄酮、醌类、强心甙和香豆素。经过对哈密黄芪中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的初步分析,主要有毒成分为以苦马豆素等吲哚里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化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啶生物碱[6]

8.4新中国成立以来,额济纳旗旗委、旗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人工挖除,化学药品灭除等措施,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采挖人员的手、臂等皮肤露出部位接触哈密黄芪时,先出现发痒,随后在皮肤上出现米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的无规则的红色的疹块并发痒难忍,有的人还出现头疼、恶心,有呕吐感,口腔内常感觉有一种苦味,严重的影响休息、工作、食欲等,给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但停止采挖2~3 d后症状便消失。所以建议牧区的广大牧民在人工挖除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用铁锹挖除,禁止用手拔除,以防止发生中毒事故,一旦发生中毒事故时及时向医院咨询,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8.5疯草(locoweed)是对棘豆属(Oxytropis sp.)和黄芪属(Astragalus L.)有毒植物的一个统称,动物采食这种毒草后可引起以慢性神经机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毒,能使动物发疯,故形象地把这类毒草统称为疯草,它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发展最严重的毒草,疯草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症状,长期采食后表现为头部震颤,目光呆滞,步态不稳,严重时出现局部水肿,后肢麻痹甚至死亡,还会造成母畜不孕、流产和公畜精子活力下降等,且所含多种生物碱成分也与已报道的疯草类植物生物碱成分类似,由此表明,哈密黄芪也属于疯草类植物,这为进一步研究哈密黄芪提供了基础理论[6]

参考文献

[1]马毓泉,富象乾,陈山.内蒙古植物志(第3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274.

[2]史志诚.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60.

[3]刘忠艳,赵宝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中毒性与代谢性疾病研究室分析测报告单[C],内部资料,2007.

[4]刘忠艳,赵宝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中毒性与代谢性疾病研究室分析测报告单[C],内部资料,2007.

[5]达能太,荣元平,哈斯巴图,等.动物小花棘豆中毒病及预防试验[J],全国兽医毒理学与动物中毒病防治研讨会论文集,2003:134.

[6]孙莉莎,赵宝玉,霍星华,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ce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