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考生错卷,牵出连环命案

考生错卷,牵出连环命案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乡试考生有上千人,最后录取300名。  “墨卷”是考生在考场内用墨笔书写的考卷,而为防止考官通过字迹舞弊,命人用红笔誊抄的试卷称为“朱卷”。  平龄的同考官邹石麟对此案供认不讳。  平龄案发后,咸丰帝怀疑其他试卷也有类似情形,下令严格审查。随后,会审团开始对这件大规模的科场舞弊案展开调查。
考生错卷,牵出连环命案_“案”藏玄机

  清朝咸丰戊午年的八月初六,是顺天乡试的日子。此次乡试由皇帝钦点主考官为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柏葰,两位副主考官分别由兵部尚书朱凤标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程庭桂担任。此次乡试考生有上千人,最后录取300名。发榜后不久,咸丰帝认为主考官柏葰功不可没,升其为大学士。

  然而,参加科考的士子们在看榜时,发现优伶平龄竟然中了第七名。按清制,娼妓、优伶等不能参加科考。御史言官孟传金呈递奏章,指出士子平龄身份不明,不能录为举人,同时参劾平龄的朱卷和墨卷不一致,应该查究。

  咸丰帝当即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兵部尚书全庆和陈孚恩四人专职会审查办此案。会审团很快查清,平龄并非优伶,只是平素喜欢曲艺,其得中举人,并无不妥之处。但重要的是,平龄的朱卷和墨卷不相符合。

  “墨卷”是考生在考场内用墨笔书写的考卷,而为防止考官通过字迹舞弊,命人用红笔誊抄的试卷称为“朱卷”。为保证试卷的真实性,誊抄人员抄写的朱卷必须与考生的墨卷完全一致。而会审团调阅了平龄的墨卷和朱卷,经过仔细对照,发现其墨卷中的七个错别字在朱卷上都被改正过来。就在会审团开展调查时,争议考生平龄被革去举人身份,投入狱中不久竟不明原因地死去,这无疑使案情更为扑朔迷离。

  平龄的同考官邹石麟对此案供认不讳。在批阅平龄的试卷时,他以为是誊抄人员手误所致,就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最后,会审团向咸丰帝上奏处理结果:平龄演戏是个人喜好,不属优伶之列,不必治罪;但试卷中多处出现错别字,不足以被选为举人,按律应罚停会试三科,因平龄已死,免去此罚。后又将邹石麟革职,主考官柏葰和两位副主考朱凤标、程庭桂三人罚俸一年。

  平龄案发后,咸丰帝怀疑其他试卷也有类似情形,下令严格审查。结果五十多份试卷中错字、别字、谬称等比比皆是,而且都有涂改的痕迹。

  咸丰帝没想到作为遴选国家栋梁之才的科考,内幕竟然如此肮脏黑暗。当日,咸丰帝就下旨将主考官柏葰革职,两位副主考暂行解任,听候查办。随后,会审团开始对这件大规模的科场舞弊案展开调查。

  罗鸿祀是广东肇庆府阳春县人,家境殷实,他向同考官浦安“递条子”求助。

  虽然考卷达不到录取标准,但浦安还是向主考官柏葰作了推荐。主考官柏葰和两位副主考官经过商议,决定将该卷打入副榜,定为备卷。副榜是正榜之外的名额,如果正榜内有不合格的考生,副榜可以替补。浦安见推荐的考生被打入副榜,觉得很没有颜面。正柏葰的仆从靳祥奉主子之命来告知此事,于是,浦安便恳求他向柏葰提议一定要录取那份试卷。靳祥向柏葰建言,说浦安推荐了一份试卷,最好能录取。思虑再三,柏葰同意撤下一张试卷换上罗鸿祀。榜示出来,罗鸿祀中了第238名举人。被录取后,罗鸿祀给李鹤龄送了500两纹银作为“酬劳”,送10两银子给浦安、3两银子给浦安的侍从,呈给柏葰银16两、门包银6两。

  如此乌烟瘴气的科场风气让咸丰帝十分愤怒,于是下旨严惩不贷。刑部将柏葰、浦安、李鹤龄、罗鸿祀逮捕,革去罗鸿祀的举人身份,撤去李鹤龄的兵部主事、浦安的翰林院编修之职。

  而主考官柏葰是一品大员,如何处置应由刑部提议,最后由皇上决定。刑部此时却很为难,毕竟柏葰是宰相。咸丰帝也曾表示过“柏葰早正揆席,勤慎无咎,欲曲待之”,意思是可以从宽处置。

  负责审讯此案的会审团成员载垣、端华、全庆和陈孚恩四位大臣经过商议,将审理此次科场舞弊案的情况上奏朝廷,拟处柏葰、浦安、李鹤龄、罗鸿祀斩立决。咸丰帝又向绵愉、彭蕴章、肃顺、赵光、文祥等亲王和大臣询问处斩柏葰的意见。

  肃顺说:“科举乃取士大典,关系至重,亟宜执法,以惩积习,柏葰罪不可宥,非正法不足以儆在位!”咸丰见此,再也无法姑息柏葰,最后下旨:“柏葰情虽可原,法难宽宥,言念及此,不禁垂泣。”最后,柏葰、浦安、李鹤龄、罗鸿祀四人被押赴菜市口刑场行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