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命起源假说错误的是

生命起源假说错误的是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天地精气说如果说生命起源的自生论完全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因而并不能完全配称为“科学假说”的话,那么关于生命起源的天地精气理论则源自于古人的哲学思考,故而在解释生命起源方面真正有了一些科学假说的义韵。具体到生命起源问题上,中国古代哲学明确认为是天地间的精气构成了自然万物以及生命,万物生成皆因精气聚合,而万物消亡皆因精气离散。
科学假说_生命文化要义

如果说宗教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颇显华丽,民间关于生命起源的传说颇显生动的话,那么科学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则显得比较平实干瘪。但是,宗教学说与民间传说无论怎么华丽、生动,都不过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支持它们的确切依据,而科学假说则与之不同。自从人们有意于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之时起,人们便努力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命起源的证据,并且尽可能在已有证据的基础上建立对生命起源的合理解释。

在探索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发现,即使是技术手段早已悠游自如、出神入化的现代科学,要解决生命起源这样的宇宙难题也仍然显得力不从心。面对数十亿年前无机物何以构成有机物、有机物何以构成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何以构成早期生命这样的古老难题,现代科学的解释确实不如宗教与神话那般具有诱惑力或影响力。原因很简单,宗教与神话完全依靠人们可以不必负责任的丰富想象,而科学必须凭据确凿的事实根据。由于生命的起源发生在数十亿年以前,其当时情景的时过境迁且不可复制性令今日之科学觅不得当初生命起源真实情境的半丝踪迹,故而科学只能凭借现实世界中的蛛丝马迹进行尽可能合理化的逻辑推测。既然是“尽可能合理化的逻辑推测”,其效果便有如“缺牙巴咬虱子”,虽然确实也有偶尔碰得着的时候,然而其碰巧的概率则确实是低之又低。因此到目前为止,科学对于生命起源的解释尽管表面上可以头头是道、天衣无缝,但谁也不敢肯定地说哪种解释就一定是板上钉钉、雷打不移。数千年以来,科学为解释生命的起源使尽了浑身解数,所形成的理论与观点可谓难计其数,只不过各种说法对生命的起源都未能有完整准确的解释,各种各样的理论与观点,顶多不过就是科学上的一些假说,众多假说此处不可一一列举,仅择其略具代表性者简述如下。

(一)自然发生说

所谓自然发生说,通常也叫做自生论。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其最早的源头或许与神创说一样古老。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而形成相关的基本认识,如察草木荣枯而知季节变,见瓶水微冰而知天下寒,审堂下阴阳而知日月行,观蚁趋高垅而知风雨近……。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也一样,至少在19世纪以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尚不足以支持对生命起源的研究,人们自远古时代起就只能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而形成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在现实生活中,臭肉“生”蛆,腐草“生”萤,死水“生”蚊,泥潭“生”蛙等现象可谓司空见惯,不洁衣物“生”蚤虱,人畜腹中“生”蛔虫,高山潭水“生”鱼虾,枯枝败叶“生”菌蕈等现象也屡见不鲜。这样的现象见得多了,人们便以为生命可以在没有母代的情况下自然发生,故而中国古代《礼记》等文献中有“腐草化萤”“白石化羊”的说法,而中国唐代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阳杂俎》中有“蝉固朽木所化也”……等说法;古埃及人也曾认为,尼罗河的淤泥受阳光暴晒即可生出鱼、蛇、蛙、鼠等;古希腊人认为,温暖的阳光使潮湿的泥土产生泡泡,这些泡状的东西即可产生出生命,产生出的生命游在水里便是水生动物,爬上陆地便成了陆生动物;世界上有些地方还流行南瓜里长出羊羔和矮人等说法;有人还对生命的自然发生进行试验,据说将谷粒与破衣塞入瓶中,于暗处静置21天便会生出老鼠;中世纪时还有人认为,树叶掉进水中会变成鱼,掉在地上会变成鸟……。类似的所见所闻多了,人们便将这些自然现象进行归纳整理,于是便有了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甚至于在17世纪初期出版的《英国大百科全书》中,也堂而皇之地收录了“鹅树”的记载。

(二)天地精气说

如果说生命起源的自生论完全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因而并不能完全配称为“科学假说”的话,那么关于生命起源的天地精气理论则源自于古人的哲学思考,故而在解释生命起源方面真正有了一些科学假说的义韵。古代哲学家认为,包括生命在内的自然万物皆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在西方,这个共同的起源被认为是土、气、水、火四种元素;而在中国,这个共同的起源则被认为是天地精气。西汉哲学家董仲舒认为,世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天”所创造出来的,他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在《举贤良对策》中又说:“天者,群物之祖也。”众所周知,在董仲舒的哲学体系中,“天”有着多重含义,其含义之一即为自然物质的“自然之天”,对此他在《春秋繁露·卷第七》中将“天有十端”界定为天、地、阴、阳、火、金、木、水、土、人十个方面,可见皆为客观存在的自然属性。具体到生命起源问题上,中国古代哲学明确认为是天地间的精气构成了自然万物以及生命,万物生成皆因精气聚合,而万物消亡皆因精气离散。进一步说,原始的精气包括建立在木、火、土、金、水五行基础之上且性质截然相反的阴阳两个方面,由于精气的自身运动变化化生阴阳五行之气,阴阳五行交感和合而生成了自然万物和人类生命。这一观点不仅对生命起源提出了独特的解释,而且成为支撑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思想基础,如中国传统医学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即明确强调“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而精气学说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骨干理论。

当然,此处需要特别说明,不论是西方的四元素学说,还是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起源的解释都更倾向于抽象的哲学本原,而非具体的逻辑本源,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三)宇宙胚种说

尽管要最终弄清生命究竟如何起源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但“地球最初完全没有生命”则是得到科学家们肯定的。为了解释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从无到有这一源头性问题,人们提出了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来自于外太空的假想,这便是生命起源的宇宙生命说,或者叫做宇生说或泛生说。这一假说认为,宇宙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中存在着无数星体,各个星体形成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可达上百亿年,有的仅有数十亿年或者更短,而且新的星体随时都在产生。在宇宙中,当地球刚刚形成且尚不具备产生生命的条件时,早已有一些成熟运行数十亿年的星体,在那里,宇宙物质通过化学演化和生物进化而早就已经产生了生命。随着天体的运行,其他星体上的生命便通过陨石、流星雨、星际尘埃或其他形式传播到地球,从而使地球有了最初的生命,为地球生命的进一步进化奠定了基础,后来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便都是由此进化而来的。

基于这样的假想,科学家们努力搜寻生命来自外太空的证据。1969年9月28日,人们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发现一颗陨石。经分析,陨石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6种乃是构成蛋白质所必需的基本原料。1996年,科学家们在一块1984年发现于南极洲且被命名为“艾伦·希尔斯84001”的火星陨石中发现了似乎是细菌化石的生命痕迹,据称这颗陨石是45亿年前在火星形成的,1500万年以前离开火星,13000年前到达地球。《中国广播网》2010年2月4日发表一篇题为《英科学家:人类是从外太空迁居地球的外星人》的文章,称“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著名科学家、加的夫大学教授钱德拉·威克拉马辛赫得出惊人论断,人类不过是从外太空迁居地球的外星人。这位科学家表示,新研究得出的发现能够压倒性地支持人类起源于地球以外区域的观点。……”其实,由于人们对生命起源问题的高度好奇,不少科学家对通过外太空途径解释生命起源的热情正在持续升温,由此形成的各种“证据”便也如寒冬飘雪般铺天盖地而来。不过,要最终形成生命来自外太空的确切解释,科学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热泉生态说

自从人们认识到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以后,人们一直认为,生命体对环境条件有着极严格的“质”与“度”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酸碱度、大气压、氧含量等都必须至少保持在确保蛋白质不会变性的范围之内。否则,生命体必然会因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力。然而,这种观点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随着生命研究领域的一系列新发现而受到了彻底的颠覆。人们相继发现,生命在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着,其中关于深海热泉的发现不仅让人们对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为人类解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令人兴奋的证据,基于对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解释,科学家们提出了生命起源的热泉生态假说。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科学家乘坐“阿尔文”号深海潜水器对太平洋海底进行考察,在加拉帕格斯海沟25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科学家们发现方圆几百米内矗立着数十个像烟囱一样喷发着滚滚黑烟的柱状物体,这些高大的柱状物体蒸汽腾腾,烟雾缭绕,宛如工业基地建造的烟囱,科学家们将其形象地称之为“黑烟囱”(图3-4)。

经过进一步考察,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深海热泉口喷发的水温高达300~ 400℃,在“黑烟囱”喷出的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的硫化物等。更令科学家们惊奇的是,在如此高温、高压、绝对缺乏阳光且海水的化学成分极端苛刻的环境中,竟然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虾、蟹、蛤、蚌、牡蛎,甚至长达10英尺左右的血红色管状蠕虫等300多种新型生命物种。科学家们由此认为,由于深海热液口及其周围环境酷似在生命出现以前海洋存在有机分子构成的“原始汤”,作为生命起源最基本物质的氮分子向氨分子转换的过程,极有可能发生在具有丰富矿物质溶液的海底热泉周围,于是提出了生命起源的深海热泉说。

图3-4 深海中的“黑烟囱”现象

(五)化学起源说

生命起源的化学起源说是目前最趋于达成共识的生命起源学说。它最早是由苏联生物学家奥巴林于1924年提出的团聚体学说演变而来的。团聚体学说认为,由有机小分子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溶液和核酸溶液结合在一起时,可形成多分子体系的团聚体小滴,而团聚体可以表现出合成、分解、生长、生殖等原始的生命现象,由此通过化学演化的程序揭开了生命的起源之谜。继奥巴林之后,英国裔印度遗传学家霍尔丹也发表了与奥巴林类似的观点。特别是1953年,美国年轻学者米勒根据奥巴林的观点设计了生命起源的模拟试验,其实验设想乃是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由雷电提供能量而产生氨基酸等有机化合物,进而论证生命起源的过程。幸运的是他的实验取得了成功,从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紧继其后,美国生物化学家福克斯提出了类蛋白微球体假说,并于1955年开始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说。他把各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加热到200℃,持续3小时后得到了形似蛋白质的分子链,被称为类蛋白;1960年,福克斯又在实验中获得了在光学显微镜下酷似细菌的微球体。这些微球体经特定处理后还能出芽,并且能够分裂,具备了原始生命的基本特征。步这些先驱的后尘,科学家们为求取化学起源的证据而进行了积极且有成效的探索,并相继形成了认为原始有机物起源于泥土矿物中晶格结构缺陷的“泥土说”,认为原始有机物起源于火山喷发的“火山说”,认为原始有机物起源于海洋炽热的富矿硫化物溶液的“硫化物说”等。

化学起源说的滥觞是奥巴林的团聚体学说,后来经无数科学家逐渐丰富其思想,完善其体系,目前人们倾向于认为生命的化学起源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一是从原始地球条件下的甲烷(CH4)、氨(NH3)、水(H2O)、氢(H2)、硫化氢(H2S)以及氰化氢(HCN)等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嘌呤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其二是在原始海洋中从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其三是从蛋白质、多肽、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形成具有合成、分解、生长、生殖等原始生命功能特征的多分子体系;其四是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最早的生命形态可能就是独立存在的细胞,并且没有细胞核,即原核生物。这一阶段可能在原始海洋中完成,乃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且最有决定意义的步骤,不过也是至今仍然存在疑窦最多的阶段。

综上所述,自从“自然发生说”开启生命起源科学假说的帷幕以后,科学家们为解开生命起源之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目前比较活跃且比较富有影响力的主要为宇宙胚种说与化学起源说。相对而言,宇宙胚种说的支持证据主要源自于太空发现,而化学起源说的支持证据主要源自于实验室观察。因此,仅目前阶段似乎化学起源说更具有说服力。不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太空科学与宇宙化学的发展,外太空有机分子及细菌等原始生命的被发现,使宇宙胚种说也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然而,生命起源之谜的最终破解绝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得了的事,当然也绝对不会是仅某个学科、某个领域就能完成得了的事。它的最终破解虽然不排除极端幸运者轻而易举的偶然性,但就其严肃的科学意义而言,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必须依靠多学科、多领域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必须得到多种学说、多种证据的相互印证和支持,我们期待这一令人兴奋的时刻早日到来。

(六)科学假说的文化意义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产生了文化,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制约、指导并推动着社会活动。生命起源的科学假说是生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制约、指导并推动人们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因素。我们讨论生命起源的科学假说,并非仅仅对各种学说进行一番简单的罗列枚举,而是要通过这些假说发掘其蕴涵的文化意义。就像前面通过对生命起源宗教学说的列举而认识到“宗教学说对生命起源的解释是宗教立教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是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的逻辑起点……”一样,通过对生命起源科学假说的简要介绍,除了用科学的视角说明在生命起源问题上已有的科学观点以外,更重要的是用文化的视角揭示各种科学假说所内蕴的文化价值。非如此,那便是偏离了生命文化研究的方向。

文化是以意会符号承载的族群主观信息,毫无疑问,各种科学假说本身便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它是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通过“根据……做出……猜测……陈述”这样一组动词所释放的信息,一方面以“根据……做出……”说明科学假说是人们主观方面的行为过程,另一方面以“猜测性陈述”说明科学假说是人们主观方面的认识成果。在生命文化的研究中,这些“主观方面的行为过程”和“主观方面的认识成果”都蕴涵着特定的主观信息,而这些主观信息所表现的意义和价值便是生命起源科学假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在前述的生命起源科学假说中,大致蕴涵着以下几方面的文化意义。

1.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理性精神的集中体现 如果说生命起源的宗教学说主要植根于宗教家们的主观臆想,而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基本来源于民间的闲言呓语的话,那么生命起源的科学假说则主要来自于科学工作者对既有事实之因果关系的推测,以及对实验结果之客观证据的理解。正如大家已熟知的那样,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源自于人们对腐肉生蛆、鱼枯生蠹等自然现象的猜测。虽然在相当长的岁月里,人们并不知道导致生蛆、生蠹、生萤、生蚊……的真实原因,但腐肉生蛆、鱼枯生蠹、烂草生萤、死水生蚊等这样一些现象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在这样一些表象事实的基础上,人们推测性地认为生命是在自然界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自然发生的,虽然这样的结果经不起现代科学的检验,但无论怎么说它毕竟是有事实根据的。因此,较之于扑朔迷离、玄之又玄的宗教学说和民间传说来,像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论这样最原始、朴素的科学假说也要理性千百倍,更何况天地精气说建基于古人的哲学思考,海底热泉说源自于现代科学的前沿观察,宇宙胚种说来自于宇宙科学的尖端探索,而化学起源说更是依据于现代技术手段的科学观察和实验。不容否定,生命起源的各种科学假说肯定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甚至臆测的成分,但这些假说的形成过程和结论毕竟都是有“事实”根据的,故而其中所透发的理性精神也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不是坚持科学的理性精神,科学家们完全可以不负责任地根据已经获取的“事实”和“证据”直接宣布所谓的科学结论,果真如此,也就不存在无数贤哲为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而前仆后继地进行求证假说的艰辛探索了。

2.探索生命奥秘过程中的迫切愿望与严肃态度纠结交织的囧产物 前面在讨论生命起源民间传说的文化意义时曾说:“关于生命起源的民间神话与传说反映了人们醉心于窥探生命奥秘的强烈愿望”。其实,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非但民间传说反映了人们窥探生命奥秘的强烈愿望,宗教学说与科学假说又何尝不反映人们的强烈愿望?只不过从科学态度的角度说,科学假说比宗教学说与民间传说更要严肃许多罢了。这是因为,科学假说是建立在一定实践经验或观测事实的基础上,并经过了或者正在接受科学验证的学说,它是根据已知的客观事实和科学知识对未知的客观对象及其规律所做出的假定性说明,与毫无事实根据的猜想或传说以及缺乏科学理据的冥想与臆测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在体系的严密完整性与实证的无懈可击性方面是尚待成熟的前科学理论。科学假说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因得到确凿无疑的证据支持而被充分肯定,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也有可能因为找到确切的反证或者得不到科学事实的验证而被否定;同时也有可能因既无确切的正面证据,又无确切的反面证据而使假说始终处于若存若亡的窘迫状态。

以上分析说明,科学假说虽有基本事实的“风”与“影”作为立论的基础,却不见得有果切足证的“根”与“源”作为定论的根据。在生命起源科学假说的演绎过程中,尽管基本事实的“风”可捕“影”可捉,却是其科学理据的“根”尚难追但又不可不追、“源”尚难求但又不可不求,它的出现使人们处于一种既骑上虎背便不得不拼命驾驭的窘迫局面,岂不是真的有些囧么?同时,从生命起源科学假说的演绎过程中还可看出,因为科学理据不足便提出所谓的科学理论,反映了人们急于从科学的角度解释生命起源的迫切愿望;而假说理论的提出与进一步求证对科学事实的依赖与敬畏,反映了人们谨慎地解释生命起源的严肃态度。正是这种主观方面的迫切愿望与严肃态度无休无止、无头无绪地纠结交缠,形成了科学假说特有的文化特征。对这种特征以一个字概括,那便是包含光明、希望、窘迫、郁闷、无奈等多重含义的“囧”!

3.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无限逼近科学真理的过渡性认识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可知,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所遵循的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甚至于从错误到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认识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假说表现为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人们从似知到确知、从谬误到真理的桥梁。恩格斯曾经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他的基本意思也是肯定了假说是一个过程。人们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过程,毫无疑问必然经历一个从似知到确知、从谬误到真理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科学假说恰似通往真理的桥梁,借助这个桥梁,人们便有可能通往真理的彼岸。

确实,借助科学假说这个桥梁,人们便有可能通往真理的彼岸。在这里,通往真理的彼岸是人们追求的目的,在追求目的的过程中,科学假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但即使是借助科学假说的桥梁,人们实现通往真理彼岸的目的也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因为假说的能否被确证,其中充满着无穷的变数。在科学实践中,有的假说可能被确证,如DNA复制方式的半保留机制假说,经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而得到了确证;有的假说可能被否定,如历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生命起源自然发生说,经1668年意大利的弗朗西斯科·雷迪所做的“腐肉并不能自己生蛆”的腐肉试验以及自1860年开始,法国巴斯德所做的曲颈瓶肉汤对比试验、无菌浸液试验等一系列科学证据,而使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假说遭到了彻底的否定。实际上,自从人们学会运用科学假说这一认识工具以来,虽然确实有不少科学假说最终得到了确证或者经过修正以后得到了确证,但实事求是地说,经不起雄辩的客观事实和科学证据检验而被否定的科学假说当占绝大多数。由此足可证明,人们借助科学假说这个桥梁实现到达真理彼岸的目的确实仅仅是一种可能性,甚至是一种非确定因素更占优势的可能性。

文化是极具主观色彩的实践信息。生命文化对生命起源的不懈探索,正是人们在这一特定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品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科学假说既是人们主观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又是人们进一步进行科学实践所必须依赖的主观动力。由于假说的被确证是且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它要最终上升为确切的科学理论需要人们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而这个不懈努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们不断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正像无数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那样,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过程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故而人们通过科学假说对生命起源问题的真理性认识也只能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因此可以说,人们证实或证伪生命起源科学假说的过程,不过就是借助科学假说的桥梁无限逼近客观真理的认识过程。

4.探索生命奥秘过程中引领争鸣方向、凝聚百家智慧的文化平台 同其他领域的科学假说一样,生命起源的科学假说也必须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并不完全在于某些学术泰斗的个人意志,而在于众多科学家群体的深切追索和广泛关注。苏联科学界两朝霸主李森科数十年间对“春化处理”育种法的武断坚持,以及对遗传学的疯狂打击和否定,最终也没能丝毫改变科学的发展方向;垄断西方医学上千年的盖仑医学理论,在近代科学的春风中从解剖学开始逐步坍塌……。类似的无数案例说明,科学理论、科学知识有其规律先决的本质,而规律总是客观的,其本质特征在于终究不受主观意志的动摇和支配,然而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却是需要主观方面不懈努力的。

科学实践遵循一条颠扑不破的指导原则,那便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生命起源的科学假说同样遵循这一指导原则。在人们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过程中,假说的提出不易,而假说的求证更难。前者需要尽可能广泛地研究既有的知识和信息,同时更需要假说的提出者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及其勇气;后者亦即假说的求证则需要众多学科领域的广泛参与以及科学家们颠扑于挫折而不屈不挠的顽强努力。苏联科学家奥巴林提出生命起源学说,自1922年第一次提出其基本观点到50-60年代最终形成理论体系,前后历经30~40年,仅从一位世界知名科学家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即可看出科学假说的提出确非易事。然而,为了求证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以其假说为核心凝聚了一大批奥巴林的追随者,如设计并成功进行原始大气模拟试验的美国青年学者米勒,用紫外线作为能源获取氨基酸的德国科学家格罗特和维斯霍夫,以氰化物混合液制取多种氨基酸、短肽链及嘌呤的美国生物化学家奥洛……。在奥巴林假说的指导下,生命所必需的20种氨基酸已全部通过人工模拟自然条件予以合成,假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有机物产生过程也基本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以上事实说明,科学家们为求证奥巴林生命起源假说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兴奋的。然而,此处讨论的焦点却并不在于骄人的成绩本身,而是透过这些辉煌的成绩去理解成绩背后的文化意义。可以肯定,在奥巴林生命起源假说的求证过程中,并非只有幸运和成功,或许更多的是挫折和失败;也并非只有和合与谐同,或许更多的是矛盾和冲突。但是同样可以肯定,所有的幸运与成功、挫折与失败、和合与谐同、矛盾与冲突,都是科学家们智慧的绝佳表现,而在科学家表现智慧的过程中,奥巴林生命起源假说所承担的使命便是引领争鸣方向,凝聚百家智慧。其实,奥巴林生命起源假说是如此,其他生命起源假说乃至于所有的科学假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以上我们从生命起源的宗教学说、生命起源的民间传说以及生命起源的科学假说三个方面,讨论了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以及这些观点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所有这些讨论都仅仅是简要而粗略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知识贫乏、能力有限以外,也由于生命起源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但殊难定论的问题,更多的悬念和疑谜有待于进一步努力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