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寿命的概念

关于寿命的概念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人的预期寿命和人的自然寿命也是有区别的,人的健康老龄化可以看成不断缩短预期寿命和自然寿命的差距的过程,最终实现预期寿命即为自然寿命。巴风的这个系数对家禽寿命的计算是相当正确的。现代科学家从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与其生长和成熟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是因为人的预期寿命受到疾病、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人的死亡是属于“病理死亡”,而非“生理死亡”。“人口老龄化”必然会改变“年龄段”的划分标准。
关于寿命的概念_“积极养老”的全方位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针、内容和动力的研究

1.人的寿命

研究人的长寿问题,首先需要说清楚什么是寿命。众所周知,各种生物都有其种群特有的寿命,动物中的猫可存活10—12年,乌龟则可存活200年以上;植物中的梨树可存活500年以上,我国少林寺中的一对夫妻银杏树至今已有1 300多年,还仍然枝繁叶茂。因此,科学家们认为,生物的寿命与其生长期有着密切关系。

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同样如此,按照科学的说法,人的寿命应从其有生命(胚胎)开始,到出生,最后到死亡之间的生命存续期为寿命,期间经历了发育、成长、繁殖、萎缩变性的过程。但是,一般都把人出生后的生存期算作年龄,而以出生到老死之间的生命存续期作为寿命或寿龄。

2.人的预期寿命和自然寿命

没有人能够知道任意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多长。但是,我们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预测某个人群的平均寿命,或称为这一人群的预期寿命。当前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的预期寿命相差很大。另外,人的预期寿命和人的自然寿命也是有区别的,人的健康老龄化可以看成不断缩短预期寿命和自然寿命的差距的过程,最终实现预期寿命即为自然寿命。

(1)古代中外学者的观点。

人的自然寿命到底有多长?对这一课题,古今中外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一书记载有“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是说人的正常寿命应过百岁,古人认为没活过百岁是未尽天年。古希腊著名科学家巴风发现“一个动物的寿命,相当于它完成生长期的5—7倍”。巴风的这个系数对家禽寿命的计算是相当正确的。人类生长期完成的时间约为25岁,按照巴风系数推算,人类正常的自然寿命应在125—175岁。现在很多学者都接受巴风的这一观点。

(2)现代科学家的观点。

现代科学家从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与其生长和成熟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961年美国的老年学家海弗利克从细胞学的研究实验中分析推算,人体约由500亿个细胞组成,其中大部分从胚胎时期就开始进行分裂,大约进行50次分裂后细胞死亡。海氏从细胞分裂次数推算人类寿命应在120岁以上。

有的科学家从人的细胞体外培养分裂次数所需时间的实验证明人的自然寿命为100—120岁。

又据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在抗衰老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果这些科技发展成熟并运用于实践,人将能活到150岁乃至更长。美国衰老生物学家Hayflick推算人类最高寿命为120岁,他还预计,人类在战胜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平均寿命将会增长17岁[1]

推算人的自然寿命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无论哪种推算方法,其结果都表明,人的寿命应该在百年之上。事实上,古今中外长寿老人活到百岁的不乏记载,甚至活到150岁以上的也不罕见。我国唐代医学家甄权、孙思邈和王冰都活到百岁开外,而且还能读书行医。四川绵竹县的老中医罗明山,1980年5月,他适值113岁时,每天还看6小时的门诊,能诊治40多位病人。苏联有一部影片,记录了曾被誉为“地球之祖”的穆斯利莫夫,167岁时还精力充沛地整修花园、划船、骑自行车的情景[2]

人虽然应该有这样长的寿命,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今,都只有较少数的人达到100岁以上。这是因为人的预期寿命受到疾病、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人的死亡是属于“病理死亡”,而非“生理死亡”。“生理死亡”是指人无疾而终的自然死亡,自然死亡的人具有的寿命才是他的自然寿命。

(3)当今人的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工作的不断完善,人的生存寿命一直在不断延长,近代有不少资料说明,人类的预期寿命正在逐渐向“自然寿命”靠拢。在原始社会,人的实际平均寿命不过20岁,封建社会不过30岁。我国周朝不过18岁,解放前夕也只有35岁,而现在我国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4岁以上。以前讲“人生七十古来稀”,而现在则有“八十不为老,七十不算稀,六十正当年,五十小弟弟”的说法。

有人做过统计,近100年来世界上人寿命延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在20世纪前50年,人的寿命由30岁延长到46岁,人均寿命平均每年增长约0.3岁;20世纪后50年,从1950年到2005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从46岁上升到了70.5岁,平均每年增长约0.45岁。这个数字显示,在近100年中,特别是近50年中老龄人的死亡率和新生儿的出生率都在不断减少,使很多国家和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应该说“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才刚刚开始,世界人口寿命的这一变化趋势还会延续100—200年。在20世纪,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了30多年,据专家预测,在21世纪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30多年,由65岁增加到95岁。

人民网2011年5月5日据《读卖新闻》网站报道,根据联合国5月3日公布的2100年前世界人口预测结果显示,受亚洲、非洲各国的高出生率等因素影响,2100年的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约101亿人。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将突破70亿,在2083年有望突破100亿人。

据预测,2100年日本人口将由2010年的约1.26亿人减少至约9 130万人,平均寿命将继续延长。到2095—2100年的时候,男性平均寿命为89岁,女性为95.7岁,整体人均寿命将增至92.3岁。

中国人口将在2025年迎来人口高峰期,达到13.95亿人,其后开始下降,将于2100年达到约9.41亿人。印度人口将在2025年超过中国,在2060年达到17.179 6亿人,其后开始减少,2100年时将达到约15.5亿人。

总的发展趋势是,在21世纪前50年,世界人口人均寿命的增长速度较快,后50年这一增长速度将会放慢,到22世纪将最终稳定在120岁左右。

(4)“人口老龄化”必然会改变“年龄段”的划分标准。

由于过去100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增加了30多年,在200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的测定,对年龄段的划分标准做出如下新的规定[3]

●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59岁为中年人;

●60—74岁(原来是60—69岁)为轻龄老年人;

●75—89岁(原来是70—80岁)为中龄老年人;

●90岁(原来是8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这五个年龄段的划分,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的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同样,到21世纪末,如果人的平均寿命真的达到90岁以上,可以想象到那时人的身体状况一定会有进一步的提高,那时的八九十岁的人会像现在的六七十岁的人一样健康。因此,笔者认为,根据那时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对年龄段的划分标准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

●49岁以下为青年人;

●50—69岁为中年人;

●70—84岁为轻龄老年人;

●85—99岁为中龄老年人;

●10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也就是说,人类的衰老期又将推迟10年。这虽说是现在的预测或想象,但绝不是没有依据的凭空臆想。这种“年龄段”划分标准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人的退休年龄,在过去以60—69岁为轻龄老年人段时,世界上一般国家的退休年龄大多在60岁;在今天以60—74岁为轻龄老年人段时,很多国家的退休年龄已经延长到65—70岁;到本世纪末,当以70—84岁为轻龄老年人段时,人的退休年龄将会延长到75—80岁,这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3.当今世界各国人口的平均寿命

根据中国老龄协会网站2002年公布的数据,全世界的人口寿命将得到显著延长。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从1950年的29岁提升到当前的66岁。存活到60岁的人中,男性人口预期可再活17年,女性预期可以再活20年。然而,各国之间死亡率的差异是非常大的。2002年,在最不发达国家60岁的男、女性人口预期再活15年和16年,而发达国家60岁的男、女性人口预期分别达到18年和23年。

对于男性老人来说,日本的老年人预期活得最长,60岁的预期寿命有27年,较世界平均水平高7年。其次,是法国,为26年,60岁的预期寿命达到25年的国家有瑞典、西班牙、比利时、瑞士、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的瓜德罗普岛及马丁尼克。

对于女性老人来说,绝大多数国家的差异不大,与世界平均水平最多高3年,60岁的预期寿命达到21年。

世界老年人口中,男性的预期寿命比女性低,性别差为3岁,发达地区(5岁)较发展中地区(3岁)差异大,最不发达国家的性别差异仅为1岁。在卡塔尔,男女性之间的预期寿命没有差异。女性的预期寿命与男性的预期寿命最多相差6岁,欧洲有4个(爱沙尼亚、拉托委亚、斯洛文尼亚和法国),还有1个在非洲,是留尼汪岛。

老龄人口中的大部分是女性。由于女性的预期寿命较男性长,在老龄人口中每100个女性有81个男性,在高龄部分每100个女性只有53个男性。发达地区的这一比例(每100个女性有71个男性)较发展中地区(每100个女性有88个男性)低,因为发达地区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较大。

美国商务部有一份报告指出,1997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62.27岁(说明:这个数字与本书下面在不同年份做的调查数字有些出入,但相差不是太大,可做参考)。这个数字表明,总的说来,在20世纪末,整个地球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当然,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是有差别的,其中最长寿的是日本人。据2011年5月14日新华网的报道,“世界卫生组织13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继续保持83岁,与欧洲小国圣马力诺并列世界第一。澳大利亚位居两国之后,平均寿命82岁。平均寿命最短的国家是非洲的马拉维,仅47岁,其中男性平均寿命只有44岁。在2010年的报告中垫底的阿富汗和津巴布韦的平均寿命则大幅延长,由42岁分别增加到了48岁和49岁”。

全球最长寿的前10名国家依次为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新加坡、希腊、以色列、意大利和瑞典,这些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都超过了78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的一份报告,在发展中国家,预期寿命已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41岁增至1990年的62岁;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70岁以上。实际上,很多发展中国家2010年预期寿命已经超过70岁,其中有阿根廷、中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和泰国。在全球预期寿命大幅度上升的同时,出生率出现明显下降,例如在中国,每个家庭的儿童人数从1970年的5.5个降至2010年的1.8个,巴西的出生率在此阶段从5.1个降到2.2个,在印度从5.9个降至3.1个。目前,60%的60岁以上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25年后此数字将超过75%。因此,可能出现以下现象,即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在衰老之前变富,而发展中国家在变富前衰老。对发展中国家的预测认为,到2020年75%的死因与年龄有关。

4.我国人均寿命的变化

根据百度网上的报道,中国的人均寿命在逐年增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人均寿命仅有35岁,1981年为67.77岁,1997年为69.98岁,2001年为71.8岁,2009年为75岁,未来10年将会达到80岁。

据联合国人口处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订版》,200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5岁,而发展中国家则为63岁。这表明中国的人均寿命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个别地区,如上海,已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男性为76.71岁,女性为80.81岁。

根据互联网上2012年6月公布的信息: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结合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人口寿命数据,得出世界人口平均寿命排名。最长寿的国家是摩纳哥——89.73岁,而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为67.07岁。该统计共220个国家或地区位列其中,中国澳门位居第2,中国香港位居第8。中国大陆平均寿命74.68岁,排在第94名,高于世界人口平均寿命7.61岁。

数据显示,平均寿命超过80岁的有29个国家或地区,也有8个区域人口平均寿命不超过50岁,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中东。排名最低的是非洲国家安哥拉,人均寿命仅为38.76岁。

人口平均寿命排在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为:

No.1摩纳哥89.73岁;

No.2中国澳门84.41岁;

No.3圣马力诺(意大利半岛东部国家)83.01岁;

No.4安道尔共和国82.43岁;

No.5日本82.25岁;

No.6格恩西岛(英国皇家属地)82.16岁;

No.7新加坡82.14岁;

No.8中国香港82.04岁;

No.9澳大利亚81.81岁;

No.10意大利81.77岁。

从地理位置可以看出,亚洲国家占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