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口预测参数设定

人口预测参数设定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口预测的主要参数人口变化过程只由少数几个人口因素所决定。因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国际移民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显得微不足道。(二)死亡模式参数的设定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未来死亡率的变化可能缺乏“弹性”。根据人口演变规律,总和生育率只有逐渐接近更替水平,数量和结构等人口特征才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本书的人口预测方案对我国总和生育率[27]变化作出如下假定。
人口预测参数设定_21世纪中国大陆适度人口研究

(一)人口预测的主要参数

人口变化过程只由少数几个人口因素所决定。中国未来的人口变化也不例外。如果仅就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而言,它们只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所决定。因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国际移民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显得微不足道。虽然内部迁移会大大改变人口空间分布,但对全国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没有影响。因此,若不考虑国际人口流动,我国人口变化过程主要取决于生育率和死亡率两个因素。

中国未来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可能并不剧烈,而是相对缓慢和稳定的。中国的死亡率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迅速下降,生育率在20世纪70年代下降的幅度也很大。而这样的变化在未来的一二十年是不太可能发生的。除了战争等特殊情况外,死亡率一般比较稳定。如果没有受到灾难性的传染病、自然灾害或者战争的侵袭,中国的死亡率将会稳步下降或者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我国生育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生育意愿和生育政策的综合影响。其中,由于受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生育意愿的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而生育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相对较大。

本书根据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不同假设,设计了20种方案对2010—2100年的人口演变进行预测[23]

(二)死亡模式参数的设定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未来死亡率的变化可能缺乏“弹性”。政府的政策或者其他形式的干预都不太可能使未来的死亡率趋势发生剧烈变化。因此,本书各方案的人口预测均采用联合国人口司(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24]对2010—2100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预测结果。根据该预测结果,我国男性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从2010—2015年期间的74.01岁逐步增加到2100年的84.14岁,而女性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从2010—2015年期间的76.59岁逐步增加到2100年的86.72岁。关于分年龄和分性别的死亡率数据来自Coale、Ansley和Guo[25]对生命表的研究成果。

(三)生育模式参数设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育率变化对人口长期变动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书人口预测所采用的生育模式来自Coale、Ansley和Trussell[26]对年龄别生育率的研究成果。根据人口演变规律,总和生育率只有逐渐接近更替水平,数量和结构等人口特征才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本书的人口预测方案对我国总和生育率[27]变化作出如下假定。具体如下:

方案1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2005—2010年的水平不变。而2005—2010年总和生育率则被假定为国家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和2006—2009年1‰人口抽样数据计算得出的总和生育率平均值(即1.395)。

方案2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符合联合国人口司(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28]中的方案预测结果。我国总和生育率从2010—2015年的每名妇女1.664个子女[29]逐步增加到2100年的每名妇女1.882个子女。

方案3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20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4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25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5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30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6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35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7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40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8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45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9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50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10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55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11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60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12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65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13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70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14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75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15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80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16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85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17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90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18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095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19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从2005—2010年的1.395逐步上升到2100年的更替水平(约为2.07),此后则保持更替水平不变。

方案20假定:这一时期的总和生育率符合联合国人口司的低方案预测结果,即我国总和生育率从2010—2015年的每名妇女1.414个子女逐步过渡到2100年的每名妇女1.382个子女。

这20个方案基本上涵盖了这一时期我国人口演变的各种可能情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