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儿科名医曾世荣

儿科名医曾世荣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儿科名医曾世荣曾世荣,字德显,号育溪,衡阳人。刘思道出身于医学世家,其五世祖刘茂先是宋代儿科名医,曾师承宋徽宗御医、“活幼宗师”戴克臣。曾世荣得世医指点,继承了刘、戴二家之说,前后行医60余年,成为元代著名的儿科医生。曾世荣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曾世荣医德高尚,为人仁笃,重义轻利,不分贵贱贫富,对患儿一视同仁。曾世荣深为时人所敬重。
儿科名医曾世荣_乡土湖南

儿科名医曾世荣

曾世荣(1252—1332),字德显,号育溪,衡阳人。幼年师从李月山习儒,熟读儒家经典。青年后,又改从刘思道习医。刘思道出身于医学世家,其五世祖刘茂先是宋代儿科名医,曾师承宋徽宗御医、“活幼宗师”戴克臣。曾世荣得世医指点,继承了刘、戴二家之说,前后行医60余年,成为元代著名的儿科医生。

曾世荣将刘思道的方论、诗诀等遗著详加编次,删增补缺,又旁求当时高医论述,并汇集自己平时心得与方剂,于1294年撰成《活幼心书》3卷,刊行于世。又著《活幼口议》20卷,论述儿科医理。两书在国内广为流传,并远及日本。《活幼心书》中所述《议原本》、《议难易》、《议同异》、《议虚实》等篇,结合儿科临床实践,阐明儿科疾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发前人之所未发;《逆证以顺》、《阴证反阳》、《虚极生热》、《理实致虚》、《利表伤里》等篇均属临床实践的总结,对儿科疑难病症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他提倡“通权达变”,即在掌握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基础上,要注意灵活运用。[1]在“四诊”中,他强调“望”诊的重要性,用药主张攻邪,不偏重于补,注意辨证论治,用药精当,尤其对惊风的诊治有独到见解。曾氏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惊风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作了概括,提出了“四证八候”的概念:“四证者,惊、风、痰、热是也。八候者,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搐者两手伸缩,搦者十指开合,掣者势如相扑,颤者头偏不正,反者身仰向后,引者臂若开弓,窜者目直似怒,视者睛露不活。”他认为急惊风之病因外感风热、暴受惊恐,“郁蒸邪热积于心,传于肝”而发病。因此,治疗当以清热为主,其治疗急惊风善用五苓散。[2]这都是他对儿科医术的重要贡献,其理论得到后世医家认可,沿用至今。

曾世荣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曾作《议金银薄荷篇》:“薄荷汤内用金银,多为讹传误后人。细读明医何氏论,于中载述得其真。”由于古方中有金银薄荷汤,后之医者望文生义,令病家在煎薄荷汤时加入金环或银环同煎。金银环饰物有积垢,并不卫生,且薄荷汤主治发散风热和透疹,加入金、银环有何用?他带着这一疑惑,反复查证,终于在北宋医家何澄的相关论述中弄清了真相。原来金银薄荷就是金钱薄荷,“即今之家园薄荷叶小者是也,其叶似金钱花叶,名曰金钱薄荷,此理甚明,非所谓再加金银同煎。大概钱字与银字相近,故以讹传讹,是亦鲁鱼亥豕之类也”。

曾世荣医德高尚,为人仁笃,重义轻利,不分贵贱贫富,对患儿一视同仁。他曾作《为医先去贪嗔》:“为医先要去贪嗔,用药但凭真实心。富不过求贫不倦,神明所在俨如临。人有恒心,践履谨慎,始可与言医道矣。凡有请召,不以昼夜寒暑,远近亲疏,富贵贫贱,闻命即赴。视彼之疾,举切吾身,药必用真,财无过望,推诚拯救,勿惮其劳。”他谦虚谨慎,尊重同行。曾世荣在《活幼心书》中写道:“大抵行医片言处,深思浅发要安详。更兼忠厚斯为美,切戒逢人恃己长。”认为医生应当忠厚老实,谦和安详,绝不可自逞己能,恃才傲物。他批评有些医生一味“訾毁前医”,“惟务妒贤嫉能,利己害人,惊谑病家,意图厚赂,尤其不仁之甚矣”。他自题面像云:“涉历风波老此身,业医惟务体诸仁。幼吾幼及人之幼,一念融为四海春。”廉公亮在《活幼心书》序言中写道:“育溪曾德显,儒家者一流,明小方脉,幼幼之心,不啻父母仁人之用心也。”

曾世荣深为时人所敬重。据《衡州府志》载,1306年,衡州大火,焚烧店铺及民宅2000余家,唯有曾宅被群众及时抢救而安然无恙。[3]

【注释】

[1]伍新福.湖南通史·古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518.

[2]曾世荣辨治小儿惊风的经验.中国中医药报,2001-07-25.

[3]周一谋.论曾世荣及其高尚医德.中医药学报,20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