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土坡上唱响绿色梦

黄土坡上唱响绿色梦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土坡上唱响绿色梦——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生态建设纪事□记者 姜雪城曾经的彭阳,山岭缺青,大地少绿,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山像个和尚头,下雨哗哗顺沟流。山坡挂满坡耕地,下籽十升打一斗”成为恶劣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至今全县干部职工累计参加义务劳动3.6万人次,植树1100多万株,造林绿化面积约20万亩。
黄土坡上唱响绿色梦_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生态建设纪事_聚焦彭阳:2004~2013

黄土坡上唱响绿色梦——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生态建设纪事

□记者 姜雪城

曾经的彭阳,山岭缺青,大地少绿,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山像个和尚头,下雨哗哗顺沟流。山坡挂满坡耕地,下籽十升打一斗”成为恶劣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而今,这里的林木覆盖率达24.8%,七成以上的坡耕地梯田化,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6.3%,每年减少泥沙流量约680万吨,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目标。

咬定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十年坚守,三十年向往,荒山秃岭披上绿色衣裳。彭阳,彭阳,我的家乡,过去一道道黄土坡,走得我满心凄慌,如今一坡坡满眼绿,看得我心驰神往……

彭阳县地形地貌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区,25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被积年风雨侵蚀分割成100多个小流域,峁梁起伏,沟壑纵横,多数耕地都“挂”在支离破碎的山坡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1983年刚从固原县(今原州区)分设置县时,彭阳整个县域内水土流失面积达92%,而林木覆盖率只有3%,干旱、冰雹、霜冻、扬尘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民生活极度贫困。

穷则思变。建县伊始的彭阳县工委痛定思痛,认准了一个道理:山大沟深的彭阳是个农业县,贫困的根子在“山”,潜力也在“山”,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面貌,必须下大力气以“树”治穷,以“绿”抗灾。

一个绿色梦,魂牵几代人。

在过去的近30年间,这个县历经10任县委书记11任县长,但“生态立县”的方针却始终没有改变,人接班,事接茬,种草种树,改土治水,脱贫致富,“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谁说荒山难着绿色?

岁月荏苒,聚沙成丘,滴水穿石。到2012年底,朴实勤劳的彭阳人已累计治理小流域103条,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779平方公里,全县70%以上的国土在航拍照片里的颜色由土黄变深绿。

与彭阳县同龄的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孙有亮回忆说,小时候,自家房前屋后的荒山和土沟全都是光秃秃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横流。现在,山头上各种灌木和野草铺得密密匝匝,沟道里刺槐、白杨、柳树等乔木郁郁葱葱,胸围最大的成年人合拢双臂都抱不过来。

遮不住青山隐隐,看不尽绿浪滔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彭阳县的林木资源累计保存面积现已接近200万亩,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超过百万亩,眼下融融绿色仍然在不断扩展延伸……

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穿行在彭阳县一个个小流域治理点,眼前次第掠过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赏心悦目:一道道波浪般起伏的梁峁上,顶部茂密林草戴帽,腰间层层梯田缠绕,山沟库坝明波闪闪。

从头收拾旧山河,彭阳人走的是以重点支流为骨架,小流域为单元,“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乔灌草立体复合配置,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路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循序渐进。

而在多年植树造林实践中,林业技术人员又探索出了“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和大鱼鳞整地方式,还广泛推广截杆深栽、地膜覆盖、生根粉、保水剂等抗旱造林技术,确保了人工造林的质量。

“88542”是一项近乎苛刻的旱作林业整地技术:即在山头上沿等高线挖掘一条条宽、深80厘米的槽,挖出的土方筑成高50厘米、顶宽40厘米的田埂,再回填熟土形成宽度为2米的田面。如此整地造林,工程量巨大,但能够最大限度地拦截雨水,滋润苗木

彭阳县退耕还林办公室副主任许畴介绍说,几十年来,全县干部群众用双手挖出的高标准造林地带累计超过10万公里,如果将这一工程连接起来,足足可以沿地球赤道绕行三圈。

这是怎样一种科学态度和执着精神呀!

来到县城西南的大沟湾小流域治理示范点,站在最高处放眼四望,远山近壑尽染绿色,绿树如盖,青草密织,有的地方杂草高可没膝。一层层水平梯田沿山坡环绕而上,田埂一律用草树镶边,田间荞麦粉红,玉米碧绿,糜谷鹅黄,苑若群山挥舞起一条条旖旎彩练。

同行的县水务局水保站干部朱建军告诉我们,集中连片治理小流域,陡坡地退耕种草还林,缓坡地兴修高标准基本农田。全县总共23万农民,目前人均拥有水平梯田4亩多。

地还是那片黄土地,但是水平梯田保土、保肥、保水,增产效果明显,种植玉米亩产可翻番达到500公斤。最近十余年,尽管彭阳县在册耕地面积因退耕还林净减少75万多亩,可是全县的粮食产量却依然逐年稳步增长,去年达到创历史水平的22万吨,相当于1983年的5倍。

干部职工的“三件宝”:胶鞋、铁锹、遮阳帽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色,是妩媚的诗句。

历经30年风霜雪雨,彭阳人改造河山的汗水,挥洒向每一棵绿树,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渗透了每一丛青草,这片焕发盎然生机的古老黄土地,处处可闻植青播绿的故事。

当地机关部门的干部职工人人都有“三件宝”:胶鞋、铁锹、遮阳帽。每年春秋两季,他们都要拿出两周时间,拿起铁锹,换上胶鞋,戴上遮阳帽,上山开山整地,植树造林。

“这项制度从建县初期形成,20多年从未间断。”副县长邹炜新说。至今全县干部职工累计参加义务劳动3.6万人次,植树1100多万株,造林绿化面积约20万亩。

干部职工率先垂范,植树造林便成为一种习惯。每年造林的季节,众多农民便背上干粮,提上开水,天麻乎乎上山,黑乎乎回家,一干就是十天半月。他们用锄头和铁锹,顽强地为大山一寸寸抹去荒芜。

历史不会忘记这样一群播绿者:

残疾农民李志远,一副拐杖,一把铁锹,一把镢头,一个水壶,跪着甚至躺着挖坑种树,孑身一人染绿200亩荒山沟道;

绿化标兵吴志胜,不分白天黑夜上山植树育林,纵使多次跌落山崖,摔断了八根肋骨,也未放下手中植树的铁锹,倾尽心血,与同事一道将挂马沟万亩林场封育成了森林面积逾20万亩的针叶林海;

“树大队长”杨凤鹏,二十多年如一日,带领百人专业造林队踏遍了全县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累计植树200余万株,成活率高达99%,他的团队完成的整地工程加起来长度超过两个“二万五千里长征”;

全国劳模杨万珍,像侍弄自家的承包地一样,率领家人把近300亩拍卖来的荒山侍弄成了泛青溢翠、春华秋实的“花果山”,经营杏、桃、李、梨、苹果和葡萄等优质水果,现年家庭收入达18万元;

生态大户韩少玉,舍弃恬静的农家生活,战天斗地十三载,在1500亩不存一棵树的荒坡上植满了山桃、山杏。青山含黛,桃杏亭亭,如今斯人已逝,儿子韩飞虎承父上山,继续执着地追青逐绿;

……

县委书记张国彦说:彭阳建县30年,最让人振奋和骄傲的就是彭阳的每个干部群众都将自己的人生和绿色融为一体,忠实守护生态家园,一片片绿荫随之蓬勃茁壮,在千沟万壑间镌刻下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进而造就了“生态彭阳”。

绿色,不仅是装饰,更是生命所依,富民之道

踏访彭阳县城东南的阳洼小流域,我们惊奇地发现,一条条山杏和山桃交织而成的茂密林带中,竟然生活着一群乌鸡,它们或悠闲踱步,或追逐觅食,个个体格健壮,毛色鲜亮。

护林员闫尚武说,乌鸡安家山野,渴了喝露水,饿了吃草和昆虫,真正的天然绿色生态鸡。每只活鸡在城里卖到50元,加工后能卖到60元。每年这片林子放养上千只乌鸡,收入相当可观。

山野林草地里放养乌鸡,绝非阳洼小流域独有。最近几年,结合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彭阳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经纪人带动、林农参与,陆续形成林区生态鸡放养点50处,年饲养量超过10万只。

绿色,不仅是装饰,更是生命所依,富民之道。

上世纪90年代,“兴果富民”扶贫工程吹响彭阳经果林建设号角。按照山坡地埂栽种仁用杏、鲜食杏,河谷川道规模发展苹果、梨、桃的规划布局,生态大户杨万珍等一些头脑灵活、擅长经营的农民踊跃承包集体“四荒地”,率先品尝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甜头。

进入新世纪,彭阳县树立“经营生态”的理念,嫁接改良低产山杏,发展设施园艺林果示范园区,培植特色经果林示范基地,扩规模,上水平,建成以杏子为主的生态经济林48万多亩,去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7900万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336元。

特别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树更多了,草更盛了,山更绿了,县委、政府同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育退耕还林后续配套产业,引导鼓励农民“引草入田,立草为业”,草畜产业应运而生。

据来自县农牧局的信息,2012年全县饲草总面积达到150万亩,当年牛羊饲养总量超过55万头(只),其中肉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农民通过草畜业人均增收960元。

古城镇北边山区的罗山村拥有大片退耕地,草多畜少;而山下的任河村户均养牛10头以上,畜多草少。于是,罗山村农民大量出售牧草,每吨鲜草可以卖到240元至260元,亩均获利500元左右,收益远远超过种植小麦;任河村农民收购牧草专事肉牛育肥,一头牛净赚3000元至4000元,每年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让人欣喜的是,伴随着生态治理加速推进,更有政府因势利导,越来越多的彭阳人怀揣渴望小康生活的“中国梦”,千方百计地开掘身边的绿色资源,一批新型生态产业风生水起。

谈起村里的苗木生产,城阳乡陈沟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高应乾眉飞色舞:“绿色产业,旱地生金!”发挥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的自然优势,村里的干部和党员引领农民大规模发展苗木生产,现户均育苗面积近10亩。2012年全村出圃各类绿化景观苗木2000多万株,总销售收入700多万元,330户人家户均苗木收入2万元以上。

满山桃杏,春季花开烂漫,夏季硕果累累,秋季层林红遍。生态优势向旅游优势转化的美好构想,近年在彭阳县正逐渐成为一种现实。随着城市休闲客和摄影爱好者成批涌向山乡田园,“农家乐”悄然出现且一个个赚得钵满盆满。白阳镇王洼村“桃源乐”农家乐老板说,他在旅游旺季日均接待三四十名游客,年收入超过20万元。

生态产业化,更具生命力!

据统计,1983年彭阳建县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0多元,近九成人口不得温饱;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98元,比固原市平均水平高出108元,初步实现小康生活。

(原载2013年9月11日《高管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