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梦魂长在分襟处_小山词传

梦魂长在分襟处_小山词传

时间:2022-05-0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梦魂长在分襟处_小山词传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不知陆游有没有也在梦中踏着月光走上通往唐婉住处的小路呢?这是典型的小山风格。此外,小山的另一首《蝶恋花》也是今昔对比,把他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清代浙西词派著名词人厉鹗曾在《论词绝句》中评论《小山词》曰:“鬼语分明爱赏多,小山小令擅清歌。世间多少分襟处,月细风尖唤奈何。”

梦魂长在分襟处_小山词传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传奇》这首歌能走红全国无非是因为这首歌在清丽的旋律里诉说了一个为大众所共识的情愫:人群中对某个人的惊鸿一瞥,可能就造就了无尽的思恋。(www.guayunfan.com)小山是在酒宴上第一次见到她的。她温润如玉,恰是小山梦寐以求的佳人,而她亦对他钟情。她在绚烂的灯光下翩舞浅唱,美得太不真实。唐范摅《云溪友议》里写道,“韦皋与姜辅家侍婢玉箫有情,韦归,一别七年,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为韦侍妾。”而看到她的那一刻,他仿佛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玉箫。远远地望着光芒中的她,随着她的一颦一笑,不自觉地把一杯杯的酒喝下了肚。原来酒不醉人人自醉是有道理的,看到她的那一刻自己的心就已经醉了。筵席散罢,曲终人去,他也跌跌撞撞地回到家,但眼里、脑中却都是那动人的旋律和绚烂的笑脸。

短暂欢愉,不过衬托了分离后的时光更加孤寂。从此,春夜也因为思念变得寂寞难耐,时光也因为度日如年变得分外漫长。可惜,对方是自己好友家里的歌女侍妾,也是自己道德意义上的兄嫂,两个人的间隔简直如遥遥的云海,相见都成难题,何况相知、相伴?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有重重险阻,那就将自己的灵魂自由放飞,让它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爱吧。张沁在他的诗歌写道,“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廓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他的心迹只有向皎洁的明月吐露,然后在梦里踏着那条早已烂熟于心的小道去与自己心上的人重逢。他只有在梦境里踏着皎洁的月光穿过谢娘桥看到自己日夜思念的身影。

被阻碍、不被世人祝福的爱情,总是存在于暗夜之中,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挣扎。和他同病相怜的还有宋代的陆游,一曲《钗头凤》把他和唐婉被母亲棒打鸳鸯、相思两地的苦闷一泻而出,“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氵邑鲛峭透”。不知陆游有没有也在梦中踏着月光走上通往唐婉住处的小路呢?《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香消玉殒之后,焦仲卿是不是也因为无法容忍这种无边的痛苦和折磨才选择自挂东南枝呢?果然,思念也是伤人的。

小山的词多是今昔对比结构,先写记忆的繁盛和惊艳,再写现实的苦闷和干瘪,然后把这种今昔对比的落差诉诸美酒、琴瑟、书信的怀抱里。这是典型的小山风格。晏殊、欧阳修写不出这样的词境,他们的有些诗词后人甚至无法分辨,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太过顺畅,写的词大致是宴游、送别、闲散时光,极少涉及心灵遭受这么多抑扬顿挫的层次。此外,小山的另一首《蝶恋花》也是今昔对比,把他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一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

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长在分襟处。

还记得两个人第一次相遇的地方,不是喧嚣街头的街道,也不是暧昧青楼的黄灯处。两人相遇的地方本身就是一幅无法忘记的美景。水波萦绕,临水有精致的小楼,但却直拔云霄,正好用来俯瞰左右流觞和艳丽红杏,而他就是和她在花间相遇的。彼时花团锦簇,他正在花间闭目养神,忽然听到银铃笑声,一转身发现女孩如花笑靥,顿时感觉身边的红杏又娇艳深红了几分。携佳人,赏阳春,这该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可是,欢聚太瘦,时光太宽,终有分别的时候。见面的时候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离别的时候也用一曲阳春曲相送吧!祝福行人前路似锦,春光遍地。黄莺翩飞,娇啼戛然而止;叠云易散,飘往南北东西。两个人就这样相隔万里、分融两地了。

如果两个人情感很深,愿意一起去守候、抵抗时间和距离对爱情的侵蚀,或许爱情还可以继续,而最可怕的就是在新的生活中要奔波的太多,偏偏把他忘掉,将其一人困在记忆的围城里无法自拔。离人走后,第一次相聚的高楼就成了勾起留下之人相思的符号,也成了唯一一个可以等待的地方,因为只有这个地方残留的回忆才能提醒他原来那一段情缘并非美梦,而是确有其事。他自觉地选择守在高楼,等一份爱的信息。可是,流波荡尽,只有无声冷月和潋滟柳枝,全无离人的半点尺素。慢慢地,等待成了一种习惯,而那流波分襟、高楼耸立处也成了自己梦中常常光顾的地方。

《聊斋志异》有陆判进入朱尔旦梦境的情节,《牡丹亭》也有杜丽娘生而入梦,死而复生的描写,可见梦境本是就有神秘的特质。

清代浙西词派著名词人厉鹗曾在《论词绝句》中评论《小山词》曰:“鬼语分明爱赏多,小山小令擅清歌。世间多少分襟处,月细风尖唤奈何。”说的就是小山的梦境也有了“鬼语”的特质,在他的笔下,梦境和现实都是相通的,自己的相思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无边梦境里生长、发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