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球物理特征

地球物理特征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地球物理特征一、区域重力场特征1∶100万~1∶50万的重力测量资料显示,三峡库区重力特征与其所属的上扬子地块的重力特征基本一致,异常强度-70~-130mGal,重力等值线变化平缓,总体呈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展布。从研究区莫霍面的基本形态特征以及地震发震位置来看,本区的莫霍面形态属于被动调整过程的结果。三峡地区基底主要由磁性较强的结晶杂岩组成,以块断构造为特点,断陷沉积较深。
地球物理特征_三峡库区宜昌重

第一节 地球物理特征

一、区域重力场特征

1∶100万~1∶50万的重力测量资料显示,三峡库区重力特征与其所属的上扬子地块的重力特征基本一致,异常强度-70~-130mGal,重力等值线变化平缓,总体呈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展布(图4-1)。研究区域重力场总体具东高西低的特点,其西部地壳厚度一般在38km以上,为幔陷区;东部地壳厚度一般在36~38km,为相对幔隆区。重力异常的这种分布基本反映了区内深部构造格局。

img14

图4-1 长江三峡及其周缘地区布格重力异常(据全国1∶50万重力资料编制

二、莫霍面变化特征

从莫霍面深度推断图(图4-2)上可看出,长江三峡地区从重庆到秭归盆地东南缘莫霍面深度大约在40km,变化比较舒缓,等深线呈以重庆和大巴山为中心的椭圆形,是地壳局部增厚的部位,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对应重力低值区。其磁场变化特征不一,但多属强磁异常区,向东莫霍面深度呈逐渐变浅趋势;从秭归盆地南缘至宜昌段为莫霍面陡倾带,莫霍面从东向西下降5km,陡倾带以东地区为莫霍面平均深度最浅、地壳平均厚度最薄的地区,在地形上是中部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莫霍面陡倾带,既是巨型重力异常梯度带,又是不同特征磁场分区界线,本身就是变化剧烈的强磁异常带,在区域上该陡倾带与太行山—武陵山重力异常梯度带一致。

img15

图4-2 三峡库区及其周缘莫霍面深度(据全国1∶50万重力资料编制)

从研究区人工地震测深综合解释剖面图(图4-3)中可以看出,研究区的地壳由上、中、下三大地球物理-地质层组成,上地壳下部-中地壳的起伏变化已经很平缓,表明地表断裂对中地壳的影响已经很小,地表断裂绝大多数消失于上地壳,甚至主要消失于基底构造层,表明盖层构造属于基底滑脱式构造组合,具有薄皮构造的基本属性。以上特征表明,研究区的地壳结构相对完整,莫霍面连续、完整,重力梯度带与地表断裂构造的展布无明显的相关性,一些强震也不发生于梯度带上。

img16

图4-3 人工地震测深综合解释剖面

莫霍面的起伏形态特征变化主要分为主动变化和被动变化,主动变化表现为莫霍面隆起在先,地壳结构随之发生变化;被动变化表现为地壳结构首先发生变化,莫霍面在地壳结构变化基础上调整形成现今起伏形态。从研究区莫霍面的基本形态特征以及地震发震位置来看,本区的莫霍面形态属于被动调整过程的结果。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板内,较为完整的地壳结构使板内能够聚集、储存较高的能量,具备了孕育地震的条件。

三、区域磁场特征

扬子地块的古陆核心为川中块体,它的磁场特征为宽缓的正异常,从陆核向周缘地区逐渐变为负磁场,反映了地块边缘增生带的磁性特征,与宽缓的正异常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三峡地区航磁异常ΔTa化极平面等值线图看(图4-4),总体上为平稳磁场区,属五峰-均县北北东向负磁场区,在负磁场背景下分布着北西西向宜昌正磁场亚区、五峰负磁场亚区,反映了研究区古老磁性基底的展布格局。三峡地区基底主要由磁性较强的结晶杂岩组成,以块断构造为特点,断陷沉积较深。黄陵隆起位于四川菱形断块与江汉菱形断块之间,长期显示为一活动的隆起,其内断裂错动、挤压及岩浆岩发育都较复杂。奉节—龙驹坝基底长垣被进一步证实,其走向为北东向,东部高点在奉节以西的安坪镇。基岩埋藏深5~7km,依据邻区资料分析,它很可能对三叠系构造有明显的影响,因而为三峡地区找寻印支古隆起勘探含油气构造提供了线索。在黄陵隆起东部,宜昌香龙山发现了一规模较大,埋藏有一定深度与铁矿化有关的局部异常。

img17

图4-4 三峡地区东部航磁异常ΔTa化极平面等值线(据全国1∶50万航磁资料编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