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参考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目录

时间:2022-06-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参考文献目录I 原始文献和资料集一、中国吴晗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62年。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合编《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金允植著《领选日记》,收在《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第三十册。朝鲜通信使文化事业会、国史编纂委员会编《朝鲜时代通信使行列》(图录),世韩企划社,2005年。

参考文献目录

I 原始文献和资料集

一、中国

吴晗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62年。

郑昌顺等编纂《同文汇考》(全十册),台北珪庭出版社,1978年。(www.guayunfan.com)黄国安等《近代中越关系史料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黄山书社,1994年。

张存武、叶泉宏辑《清入关前与朝鲜往来国书汇编(1619—1643)》,台北,2000年。

胡适著,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赵兴元等选编《〈同文汇考〉中朝史料》(全四册),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

权赫秀《近代中韩关系史料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

吴晗著,常君实编《吴晗合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全二十五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冯克宽著《使华手泽诗集》、《梅岭使华手泽诗集》,收在《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第一册。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合编《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全三十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金允植著《领选日记》,收在《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第三十册。

孙锦泉、周斌、粟品孝合编《日本汉文史籍丛刊》(第一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弘华文主编《燕行录全编》(第一、二、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012年、2013年。

高孝津、陈捷主编《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全三十六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二、韩国

朴定阳《日本内务省及农商务省视察书启》,奎章阁藏,藏书号:奎2577。

朴定阳《日本内务省视察记》,奎章阁藏,藏书号:奎2576,2449。

朴定阳《日本农商务省视察记》,奎章阁藏,藏书号:奎1150,2450。

闵种默《日本外务省视察记》,奎章阁藏,藏书号:奎3712,3015,3711。

闵种默《日本各国条件》,奎章阁藏,藏书号:奎1835。

鱼允中《日本大藏省视察记》,奎章阁藏,藏书号:奎6266。

赵准永《日本文部省视察记》,奎章阁藏,藏书号:奎2871,7765。

严世永《日本司法省视察记》,奎章阁藏,藏书号:奎3703。

姜文馨《日本工部省视察记》,奎章阁藏,藏书号:奎1834。

洪英植《日本陆军总制》,奎章阁藏,藏书号:奎3271。

洪英植《日本陆军操典》,奎章阁藏,藏书号:奎3710,3702。

李宪永《日本税关视察记》,奎章阁藏,藏书号:奎2451。

赵准永《闻见事件》,奎章阁藏,藏书号:奎1311-1。

闵种默《闻见事件》,奎章阁藏,藏书号:奎1311-2。

李宪永《闻见事件》,奎章阁藏,藏书号:奎1311-3。

严世永《闻见事件》,奎章阁藏,藏书号:奎1311-4。

姜文馨《闻见事件》,奎章阁藏,藏书号:奎15250。

李宪永《东游录》,奎章阁藏,藏书号:古6370-2。

姜晋馨《日东录》,奎章阁藏,藏书号:奎7774。

宋宪斌《东京日记》,奎章阁藏,藏书号:古4710-4。

郑东愈《昼永编》,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藏书号:古091-7。

古典刊行会编,李圭景著《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上、下编),首尔:东国文化社,1959年。

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编《燕行录选集》(全二册),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1962年。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朝鲜王朝实录》(全四十九册),探求堂,1968年。

国史编撰委员会编《高宗纯宗实录》(全三册),探求堂,1970年。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从政年表·阴晴史》,探求堂,1971年翻刻发行。

民族文化促进会编《国译海行总载》,民族文化文库刊行会,1974—1981年。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同文汇考》(全四册),翰进印刷公社,1978年。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各司誊录》(全二十二册),民族文化社,1981年。《通信使誊录》(全六册),首尔大学图书馆,1981年。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备边司誊录》(全二十八册),景仁文化社,1982年。

赵秉舜编《增补修注三国史记》,韩国诚庵古书博物馆,1986年。

民族文化推进会编《韩国文集丛刊》,景仁文化社,1986—2013年。

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全一百册),韩国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年。

金允植著《天津谈草》,收入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九十三册。

林基中、夫马进编《燕行录全集:日本所藏编》(全三册),韩国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年。

《奎章阁志》,首尔大学奎章阁,2002年。

《弘文馆志》,首尔大学奎章阁,2002年。

《侍讲院志》(二册),首尔大学奎章阁,2003年。

《秋官志》(三册),首尔大学奎章阁,2004年。

朝鲜通信使文化事业会、国史编纂委员会编《朝鲜时代通信使行列》(图录),世韩企划社,2005年。

《通文馆志》(二册),首尔大学奎章阁,2006年。

《增正交邻志》,首尔大学奎章阁,2007年。

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编《燕行录选集补遗》(全三册),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2008年。

金允植著《领选日记》,收入《燕行录选集补遗》,中册。

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续编》(全五十册),韩国尚书院,2008年。

韩国古典翻译院编《韩国文集丛刊便览》,韩国古典翻译院,2010年。

三、日本

林春胜、林信笃编《华夷变态》,东方书店,1981年。

辛基秀、仲尾宏编《(善邻友好的记录)大系朝鲜通信使》(1—8册),明石书店,1994年。

池谷望子等编《朝鲜王朝实录琉球史料集成》,榕树书林,2005年。

日本史料集成编纂会编《中国·朝鲜史籍中的日本史料集成:李朝实录之部》,图书刊行会,2007年。

II 论文集和工具书

赵北耀主编《薛瑄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从周边看中国》,中华书局,2009年。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世界史中的东亚海域》,中华书局,2011年。

韩国系谱研究院编《韩国人族谱》,[韩]日新阁,1977年。

韩国人名大事典编纂室编《韩国人名大事典》,[韩]新丘文化社,1986年。

III 专  著

一、中国

李光涛著《多尔衮征女朝鲜史事》,台湾“中研院”史语所,1970年。

张存武著《清代中韩关系论文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

黄国安等著《近代中越关系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杨昭全、韩俊光著《中朝关系简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年。

张秀民著《中越关系史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白化文等校注《入唐求法巡礼行纪校注》,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

李元庆著《明代理学大师——薛瑄》,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年。

[韩]全海宗著,全善姬译《中韩关系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王晓秋著《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朱瑞平点校《热河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陈尚胜等著《朝鲜王朝(1392—1910)对华观的演变:〈朝天录〉和〈燕行录〉初探》,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

葛振家《崔溥〈漂海录〉评注》,线装书局,2002年。

刘为著《清代中朝使者往来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伊原泽周著《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中日近代关系史探研》,中华书局,2003年。

李花子著《清朝与朝鲜关系史研究——以越境犯越为中心》,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刘顺利著《王朝间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

张伯伟著《清代诗话东传略论稿》,中华书局,2007年。

金程宇著《域外汉籍丛考》,中华书局,2007年。

蔡毅著《日本汉诗论稿》,中华书局,2007年。

刘玉珺著《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

左江著《李植杜诗批解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

党银平校注《桂苑笔耕集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

[韩]崔英辰著,邢丽菊译《韩国儒学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2008年。

伊原泽周著《近代朝鲜的开港——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白化文、李鼎霞校点《参天台五台山记》,花山文艺出版社,2008年。

[日]松浦章著,郑洁西等译《明清时代东亚海域的文化交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李甦平著《韩国儒学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

李善洪著《朝鲜对明清外交文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

王丽萍点校《新校参天台五台山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周振鹤著《长水声闻》,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邱瑞中著《燕行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徐东日著《朝鲜使臣眼中的中国形象——以〈燕行录〉〈朝天录〉为中心》,中华书局,2010年。

刘顺利著《朝鲜文人李海应〈蓟山纪程〉细读》,学苑出版社,2010年。

夫马进著,伍跃译《朝鲜燕行使和通信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葛兆光著《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中华书局,2011年。

张伯伟著《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中华书局,2011年。

张伯伟著《域外汉籍研究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杨雨蕾著《燕行与中朝文化关系》,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韩]琴章泰著,韩梅译《韩国儒学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陈小法著《明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

李庆著《海外典籍与日本汉学论丛》,中华书局,2011年。

陈益源著《越南汉籍文献述论》,中华书局,2011年。

静永健、陈翀著《汉籍东渐及日藏古文献论考稿》,中华书局,2011年。

王晓平著《日本诗经学文献考释》,中华书局,2011年。

陈捷著《人物往来与书籍流转》,中华书局,2011年。

张伯伟著《域外汉籍研究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日]冈本隆司著,黄荣光译《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三联书店,2012年。

朱莉丽著《行观中国——日本使节眼中的明代社会》,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葛兆光著《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中华书局,2014年。

[日]上田信著,高莹莹译《海与帝国:明清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二、韩国

金泰俊著《壬辰倭乱与朝鲜文化的东渐》,首尔:韩国研究院,1977年。

震檀学会编,李瑄根著《韩国史》,乙酉文化社,1980年。

郑玉子著《朝鲜后期中华思想研究》,一志社,1998年。

李惠成()著《朝鲜通信使的文学》,梨花女大出版部,1996年。

宋成哲()著《朝鲜通信使与日本的沟通(友情与背叛的五百年)》,东亚西亚出版社,2006年。

曹奎立()等编《朝鲜通信使使行录研究丛书》(全十三册),学古房,2008年。

三、日本

姜在彦日文译注《海游录:朝鲜通信使の日本纪行》,平凡社,1974年。

李进熙著《李朝的通信使——江户时代的日本与朝鲜》,讲谈社,1976年。

辛基秀著《江户时代的朝鲜通信使》,每日新闻社,1979年。

上田正昭编《朝鲜通信使——关注善邻和友好》,明石书店,1995年。

李元植著《朝鲜通信使研究》,思文阁,1997年。

高正晴子著《朝鲜通信使的响应》,明石书店,2001年。

郑章植著《使行录所见朝鲜通信使的日本观——江户时代日朝关系》,明石书店,2006年。

片仓穣著《朝鲜とベトナム日本とアジア:ひと·もの·情报の接触·交流と对外观》,福村出版,2008年。

Iv 论  文

一、中国

翁独健《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序言》,载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年,第一册,第一—三页。

蒙培元《薛瑄学术思想与程朱理学的演变》,《晋阳学刊》,1982年第6期,第73—78页。

郝星久《薛瑄的教育思想》,《晋阳学刊》,1983年第6期,第98—102页。

杜江《六世班禅朝觐乾隆事略》,载《西藏研究》,1984年第1期,第61—67页。

魏宗禹《薛瑄思想特点三论》,《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4期,第59—64页。

周庆义《从孟、荀论性说观照薛瑄复性论》,《运城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第56—59页。

徐远和《薛瑄的“实学”思想探析》,《孔子研究》,1992年第3期,第37—41页。

孔祥林《朝鲜的孔子庙——儒家思想深远影响的象征》,载《孔子研究》,1992年第1期,第108—114页转第48页。

姜国柱《薛瑄的理学思想》,《孔子研究》,1995年第2期,第62—69页。

王政尧《〈燕行录〉初探》,载《清史研究》1997年第3期,第1—8页。

白·特木尔巴根《清代蒙古族作家博明生平事迹考略》,载《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第64—67页。

孙卫国《〈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1期,第74—80页。

杨雨蕾《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琉璃厂》,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第4期,第55—63页。

冯天瑜《“汉字文化圈”刍议》,载《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4月,第1—6页。

葛兆光《从“朝天”到“燕行”——17世纪中叶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解体》,载《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1期,第29—58页。

刘静《从“燕行录”看18世纪中国北方市集——兼论中朝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载《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34—38页。

葛兆光《预流、立场与方法——追寻文史研究的新视野》,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14页。

许齐雄《我朝真儒的定义:薛瑄从祀孔庙始末与明代思想史的几个侧面》,《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07年第47期,第93—114页。

许齐雄《为昭代真儒辩护:明朝人讨论薛瑄从祀问题的一个重要侧面》,《晋阳学刊》,2007年第4期,第32—34页。

海林《薛瑄从祀孔庙缘由》,载《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119、124页。

许齐雄《薛瑄的“道统观”和“复性论”》,载《明清史集刊》,2007年9月,第49—61页。

杨雨蕾《18世纪朝鲜北学思想探源》,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85—93页。

张伯伟《汉文学史上的1764》,载《文学遗产》,2008年1月,第114—131页。

葛兆光《揽镜自鉴——关于朝鲜、日本文献中的近世中国史料及其他》,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2—9页。

李焯然《越南史籍对“中国”及“华夷”观念的诠释》,载《复旦学报》,2008年第2期,第10—18页。

徐东日《朝鲜朝燕行使节眼中的乾隆皇帝形象》,载《东疆学刊》,2009年第4期,第13—19页。

李永春《简论朝鲜通信使》,载《当代韩国》,2009年春季号,第73—79页。

杨剑兵《〈樵史通俗演义〉作者考辩》,载《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2期,第284—291页。

许齐雄《国家政治目的和理学家教育理想在官学和科举的结合——以薛瑄思想为例》,载[台]《汉学研究》,第27卷第1期(2009年3月),第87—112页。

张崑将《16世纪末中韩使节关于阳明学的论辨及其意义——以许篈与袁黄为中心》,载《台大文史哲学报》第70期(2009年5月),第55—84页。

王元周《论“朝鲜中华主义”的实与虚》,载《史学集刊》,2009年第3期,第47—55页。

张士尊《明代辽东书院述略》,载《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第32—36页。

林学忠《近代中韩关系的再编——朝鲜开化官员金允植的视角》,收在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从周边看中国》(论文集),中华书局,2009年6月,第362—382页。

葛兆光《“不意于胡京复见汉威仪”——清代道光年间朝鲜使者对北京演戏的观察与想象》,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84—92页。

葛兆光《从“西域”到“东海”——一个新历史世界的形成、方法及问题》,载《文史哲》,2010年第1期,第18—25页。

柳森《国内近三十年来关于六世班禅朝觐研究综述》,载《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4月,第1—5页。

陈小法《日本入明僧携回的中国物品——以策彦周良为例》,载《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第88—92页。

杨正显《王阳明〈年谱〉与从祀孔庙之研究》,载[台]《汉学研究》,第29卷第1期(2011年3月),第153—187页。

李海林《关于薛瑄从祀孔庙的两个问题》,载《兰台世界》,2011年第28期,第30—31页。

徐毅《朝鲜通信使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载《南通大学学报》,2011年9月,第63—70页。

王振忠《朝鲜燕行使者与18世纪北京的琉璃厂》,载《安徽史学》,2011年第5期,第13—29页。

彭敏《元结纪咏诗文研究——以湖南浯溪碑林与越南燕行文献为中心》,载《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16—20页。

陈正宏《越南燕行使者的清宫游历与戏曲观赏》,载《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5期,第31—40、159—160页。

王鑫磊《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随槎录〉的史料价值——兼谈朝鲜王朝的“小中华意识”》,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19—29页。

陈国保《越南使臣对晚清中国社会的观察与评论》,载《史学月刊》,2013年第10期,第55—67页。

葛兆光《文化间的比赛:朝鲜赴日通信使文献的意义》,载《中华文史论丛》,2014年第2期,第1—62页。

李善洪《朝鲜对华朝贡关系文书集〈槐院誊录〉管窥——以韩国藏书阁所藏〈槐院誊录〉为中心》,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年第1期,第83—87页。

二、韩国

权锡奉《对领选使行的一个考察:以军械学造事为中心》,载《历史学报》,第十七、十八辑合辑,1962年,第277—312页。

郑玉子《绅士游览团考》,载《历史学报》(韩国),第二十七辑,1965年,第105—142页。

姜周镇《〈海行总载〉解题》,收在民族文化促进会编:《国译海行总载》,第一册,民族文化文库刊行会,1977年,第3—28页。

吴钟逸()《阳明传习录传来考》,载《哲学研究》,1978年第5期,第67—86页。

金相淏《朝鲜时代公文书管理》,载《书志学研究》,1986年第1期,第157—175页。

权五凤()《日本江户幕府通过朝鲜使行对韩国儒学的接受》,载《安东汉文学论集》第2卷(1991年),第789—813页。

金泰准(),《冲击和调和:十八世纪韩日文化交流的面貌——以江关笔谈为中心》,载《东方文化比较研究丛书》第2卷(1992年),第735—767页。

河宇凤《元重举的日本认识》,载《李基白先生古稀纪念论文集》(1994年),第1228—1264页。

李敬元()《朝鲜通信使随行乐队的音乐活动考》,载《韩国音乐学论集》第2卷(1994年),第325—369页。

南权锡《关于新发现之卢以渐〈随槎录〉书志的研究》,载《图书馆学论集》第23辑(1995年),第405—437页。

孙承喆《朝鲜时代对日本天皇观之类型方面的考察》,载《史学研究》第50期(1995年),第217—249页。

李元植《由通信使记录看对日本的认识》,载《国史馆论丛》第76辑(1997年),第292—312页。

苏在英《〈海行总载〉的作品论》,载《慕山学报》1998年第10期,第381—402页。

张荣哲()《对朝鲜通信使仪礼性的考察》,载《教育理论与实践》第9辑(1999年),第233—249页。

权延雄《卢以渐的〈随槎录〉:解题和原文标点》,载《庆北史学》第22辑(1999年),第141—239页。

金东锡《有关卢以渐〈随槎录〉的研究——与〈热河日记〉比较的角度》,载《韩国汉文学研究》第27辑(2001年),第259—302页。

甘宪华(),《朝鲜通信使的绘画交流:以17、18世纪为中心》,载《东北亚文化研究》第一辑(2001年),第83—115页。

韩泰文《通过通信使往来展开的韩日文化交流》,载《韩民族语文学》第45卷(2004年),第421—448页。

金暻绿《朝鲜后期〈同文汇考〉的编纂过程及其特征》,载《朝鲜时代史学报》第32期(2005年),第185—226页。

金德真()《1763年通信使的使行费用的规模和意义》,载《历史学研究(原全南史学)》第25卷(2005年),第105—144页。

孙灿植《从〈赵完璧传〉看芝峰李睟光的越南认识》,载《古小说研究》第21辑(2006年),第215—247页。

鲁成焕《朝鲜通信使与日本的端午节》,载《日本文化学报》第33卷(2007年),第259—279页。

权赫来《〈赵完璧传〉的文本和文学性意味研究》,载《语文学》第100辑(2008年),第205—234页。

河宇凤《朝鲜时代的通信使外交和仪礼问题》,载《朝鲜时代史学报》第58卷(2011年),第65—95页。

赵家元(音译)《李睟光〈赵完璧传〉的书写性特征》,载《文章语文论集》第48辑(2011年),第1—40页。

金东锡《朝鲜后期燕行录的美学特质:〈随槎录〉与〈热河日记〉的内容比较》,载《东方汉文学》第49辑(2011年),第191—221页。

具智贤《17世纪通信使笔谈中出现的韩日间书籍交流的情况》,载《韩国汉文学研究》第47期(2011年),第527—551页。

朴元镐《提言》(为《作为东亚史的韩国史》一书所作的最后提言),载《历史学报》第216辑(2012年),第33—55页。

金尚朝()《青泉申维翰的日本认识和对雨森芳洲的理解》,载《瀛洲语文》第23卷(2012年),第311—337页。

三、日本

岩生成一《安南国渡航朝鲜人赵完璧伝について》载《朝鲜学报》,1954年第6卷,第1—12页。

李豪润《16世纪朝鲜知识人の「中国」认识——许篈の「朝天记」を中心に》,收在立命馆大学编《コリア研究》第2辑(2011年),第81—96页。

v 学位论文

一、博士论文

金圣培《金允植的政治思想研究》,韩国首尔大学,2001年。

马靖妮《〈热河日记〉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杨盼盼《朝鲜使臣眼中的道光朝》,山东大学,2008年。

颜宁宁《金景善的〈燕辕直指〉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

杨昕《“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形象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高琼《生命践履与“通天性”——薛瑄哲学思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韩龙浩《19世纪〈燕行录〉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李根硕《朝鲜的中国想像与体验(从17世纪到19世纪)》,北京大学,2012年。

二、硕士论文

李海林《薛瑄对程朱理学的体认与实践》,山西大学,2007年。

李承姬《〈通文馆志〉考述》,复旦大学,2010年。

宋先超《〈备边司誊录〉史料价值初探》,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刘波《〈同文汇考〉史料分类述要》,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周亮《清代越南燕行文献研究》,暨南大学,2012年。

张茜《清代越南燕行使者眼中的中国地理景观》,复旦大学,2012年。

宣丹丹《〈通文馆志〉研究——以朝鲜与清朝朝贡关系为中心》,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刘嘉元《17—19世纪朝鲜通信使的汉字书写》,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vI 其 他

董少新《从“东亚”到“东亚海域”:学术、政治与历史世界的构建》,载《文汇报》2013年3月4日,第00C版。

刘倩《汉文化整体研究——陈庆浩访谈录》,载《文学遗产》2007年第3期,第153—158页。

陈庆浩《汉文化整体研究三十年感言》,载《书品》2011年第5期,第31—3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