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陶瑞宝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陶瑞宝

时间:2022-11-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宁静以治学正气以修身——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陶瑞宝2003年11月,从北京传来消息,66岁的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陶瑞宝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他同时当选的还有复旦大学的另外两名教授——数学系洪家兴教授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家杨玉良教授。其中,陶瑞宝的年岁较高,他原本准备退休后专心著书。“学术作弊,绝不容忍”,是陶瑞宝一贯的追求。同样,捍卫科学纯洁、树立学术正气,也是陶瑞宝身体力行的准则。

宁静以治学 正气以修身——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陶瑞宝

2003年11月,从北京传来消息,66岁的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陶瑞宝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他同时当选的还有复旦大学的另外两名教授——数学系洪家兴教授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家杨玉良教授。其中,陶瑞宝的年岁较高,他原本准备退休后专心著书。当选院士后,他不得不重新安排将来,多培养些年轻人,再开拓些新的研究方向……可各种活动、应酬干扰了他平静的生活,他的忧虑超过了喜悦,他的最大心愿就是能拥有一个安静的研究环境,“平静地做些小事”。

面对众多媒体的采访,陶瑞宝总是十分低调:“国内对院士的认识有拔高的趋势,其实院士也是人,在大学里我也只是一名普通教授,我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好好带几个学生。”他称自己是梯形的,“既非三角形——基础雄厚,头脑敏锐,也非倒三角——基础不行,头脑发胀,而是梯形,有雄厚的基础,但头脑一般”。

兴趣至上 成绩卓越

从1955年入复旦大学起,从本科到研究生毕业,再到留校任教至今,陶瑞宝就一直沉浸在理论物理的学习和研究中,与物理有了半个世纪的情缘。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才,兴趣十分重要。对他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就是喜欢物理,看到新东西就想学”。

在这个自己喜爱的领域中,“看到什么都想学”的兴趣和热情,使他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凡是凝聚态理论方面出现的新事物,他都会马上“看很多文献,尽快了解国际上的最新理论成果”。他不断探索理论物理中的热点,于20世纪80年代转向凝聚态物理研究,而最近逐渐往处于世界前沿领域的量子信息和计算方向发展。“我会从今年开始,花较大的精力去研究这一新的领域。在这方面我先作铺路石——把我的基础知识教给年轻的学生,帮助他们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在超薄膜磁性理论方面,我也有2、3个国家基金和5、6年以上的工作积累,我会先从老的方向继续工作,用理论模型来研究磁性器件的可能出现的新性质,同时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浓厚的兴趣和不懈的努力,使得陶瑞宝打下了深厚的理论物理根底,并在凝聚物质的理论研究方面获得许多创新成果。1966年,他首创自旋算子玻色变换的投影算子理论,把变换后对玻色空间的限制表示成玻色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国际上的重视和采用。此理论中的公式,当今仍然被国际上作为研究自旋波运动学相互作用影响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出发点。他在非周期性自相似体系的理论研究、复杂流体的理论研究、低磁性理论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此外,他还与人合作,创立了计算周期性多孔和复合媒质中弹性波和电磁波传播的“富利叶方法”,并在国际上被广泛地用作研究光子晶体、声子晶体的基本方法;计算了微结构对弹性模量、介电常数等的影响;建立了能包括液晶分子位置短程关联的广义分子场理论,解释了“无序相向列相”液晶理论中的“de Gennes迷”等。

天道酬勤,陶瑞宝共发表论文170篇,曾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奖和上海市委科技进步奖。

学术以正 执教以严

陶瑞宝不仅是专业领域的著名专家,更是维护中国学术纯洁的义无反顾的先锋人物之一。“学术作弊,绝不容忍”,是陶瑞宝一贯的追求

作为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陶瑞宝要求科研组内的所有学术成果产生并完成论文后,必须在国内刊物发表前再度遍查世界文献,一旦发现有其他科学家先行一步,即行废除。他曾经和另外5位院士、4位教授一起,不畏强势,联名上书,揭露了某位显赫人物的学位造假。

在意大利召开的一次国际物理学研讨会中,中国学者私下交流时,一位学者得意地谈起自己的“论文经”:为了避免其他同行获得通向结论的试验数据,他在论文中把涉及到的数据一律作了更改。旁边的一位学者闻言反驳道:你可以不公布数据,但绝不可写出错误的数据。别人一打听,原来这位义正词严的学者出自复旦大学,是物理系陶瑞宝门下的弟子。同样,捍卫科学纯洁、树立学术正气,也是陶瑞宝身体力行的准则。许多时候,在精心指导学生完成一项重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时,他坚决署名在后,甚至拒绝署名。

近年来,很少为本科生上基础课的陶瑞宝,为本科生开了一门基础课。为此,他认认真真地把教材全部修订了一遍,并做成多媒体讲稿在网上公布,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可是开课不久,陶瑞宝发现不少学生经常无故旷课、迟到。他深感问题的严重,学风不正则成绩难优、成材无望,于是决定杀一杀这股“逃课风”。他开始尝试用不定期的课堂小测验来凝聚课堂人气,效果居然还不错——100多个学生,到后来基本没有旷课的情况。他说,“我的学生不允许逃课,如果要逃课,除非你期末经过口试、面试仍旧能拿到好分数,想混个及格是不可以的”。陶瑞宝对学生治学态度的要求,还体现在一些非常细小的事情上,诸如老师上课一分钟都不能迟到,否则就是不负责任,对学生通常给予15分钟的迟到时间,超过15分钟后就关门。

不过,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陶瑞宝感到还要下一番工夫。有人发电子邮件,说像他这样的老教授一般不会关心课堂出勤率这样的小事情,他何必如此在意呢?他回答说,好的教风与学风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老教授,应该以身作则,带个好头。

(赵鸿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