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中国表面化学和催化化学首席发明人邓景发

中国表面化学和催化化学首席发明人邓景发

时间:2022-11-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科研两不妨邓景发一生从事表面化学和催化化学研究,以他为首的课题组首先在国内研制成功电解银催化剂,并已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生活笑声催化剂邓景发是研究催化剂的,那些催化剂通常作用于各种化学反应之间。由于长期致力于化学科研和教学,邓景发积劳成疾,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001年5月14日,终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离开了他毕生为之奉献的表面化学和催化化学事业,离开了他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复旦园。

生活需要催化剂——中国表面化学和催化化学首席发明人邓景发

邓景发,祖籍广东番禺,1933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59年复旦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84年晋升为教授,同年经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批准为物理化学科博士生导师;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0年由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授予“金马奖章”;1991年载入英国世界名人录;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景发一生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16篇发表在国外一流期刊上;出版专著《物理化学》(上、下册)、《催化作用原理导论》。

教学科研两不妨

邓景发一生从事表面化学和催化化学研究,以他为首的课题组首先在国内研制成功电解银催化剂,并已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他作为第一发明人和第一完成人研究的“F-79法生产甲醛和丁醛”1980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甲醇氧化钾醛银催化剂”获化学工业部科技成果奖,“电解银F-79法生产甲醛”1981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在应用研究的基础上,邓景发带领研究生根据国内现有的条件,自行设计组装了多种研究固体表面的近代仪器,如程序升温反应谱仪、表面分析联合谱仪、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变压程序反应谱仪等;他还建立了表面化学实验室,这是国内建成较早的一个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吸附和催化反应的实验室。利用这个实验室,邓景发主要研究催化剂的表面性质以及反应过程的微观机理,首次从分子水平提出甲醇在电解银催化剂上转化为甲醛的机理,提出了催化剂表面发生诱导酸性的概念,阐明了S电子在过度金属催化中的重要作用。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他研制成功两种高效的工业催化剂,1986年“银系列催化剂的表面性质与催化性能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表面吸附态和分子反应机理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非晶态金属合金附载在大比面载体上的研究,解决了非晶态合金比表面小的问题,为非晶态合金作为催化剂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他的研究小组还在环戊二烯催化合成戊二醛的研究工作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一个制取戊二醛的新方法。

对于邓景发来说,待得时间最长的那个家自然是复旦大学的化学楼。那里有他花费了多年心血建立起的表面化学和催化实验室。实验室修建期间,邓景发冒着酷暑每天都去实验室工地转,现场指挥装修工人,大到实验室内部的整体安排、实验仪器的摆放,小到每张实验桌的式样。凡是与实验室有关的一切,他都事无巨细地过问。“这个实验室投资了近千万元,可以说比国外一些实验室毫不逊色”。现在每个实验室均由4名学生共用,每人都有单独的实验桌。同时实验室还配备了几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表面分析仪,而仪器的大部分零件是由实验室自行设计后委托国内相关厂家加工制造的。

邓景发多次被邀请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1985年和1988年两次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专题演讲,1987年5月在中日贵金属会议上被邀请作了“银催化剂的分子设计及其表面性质”的大会报告,1988年第六届国际表面和胶体科学会议邀请他作“用表面技术研究工业催化剂的催化过程”的大会报告,1991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作“氧吸附物种及其活性”的专题演讲。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邓景发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且他喜欢和青年人在一起。10余年来他一直主讲本科生的物理化学基础课,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催化与吸附课程,为研究生开设表面化学课程。在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方面,他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他讲授的物理化学,在全国举行的五届赴美化学研究生(CGP)考试中,复旦学生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其中有三届的学生获总分第一名和个人第一名,另两届获总分第二名、个人第二名和第三名。他的教学成果——“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1989年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奖。1999年,在一次报告中,他说,“教师要和学生交朋友。因为我始终和年轻人在一起,所以,我虽然66岁了,但我觉得自己只有二三十岁,永远充满青春的活力”。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起,邓景发已培养了近30多名硕士生、9名博士生和1名博士后。

生活笑声催化剂

邓景发是研究催化剂的,那些催化剂通常作用于各种化学反应之间。而在生活中,他自己则成了一道笑声“催化剂”,作用在周围的人群之间。

在他的身边,聚集了一群有追求并快乐的人,他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组合。这个6口人的欢乐大家庭,其实是两家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一起共同生活了11年。11年前,老家在绍兴农村、单身住在学校宿舍的胡建国之子胡学迅患肾病,到上海治疗,生活极为困难。邓景发闻讯后对胡建国说:“你和我们一起住吧,这样你可以省点开支,而且还可以给孩子烧点好吃的。”这一住就是11年,其间胡建国的妻子常往返老家和上海之间照顾孩子,每次都住在邓家。邓景发的房子变动过几次,每次他都对建国说:“我家房子大,人又少,大家就住在一起吧。分两处住,大家都一样要开伙,还不如合在一块吃,省事省力。”

邓景发不是一个传统封建的家长,他把家交给女儿打理。家里装修时,每个房间的家具样式、布置都是女儿说了算的。家里有一间“绿色会客厅”,窗台上十几盆绿色植物排成了一道绿墙,一边靠墙放着一大缸热带鱼,几十条大小不一、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在水中彩灯的照耀下欢快地游着。邓景发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女儿和胡学迅专为他种养的,让他累了的时候看看它们休息放松。“眼睛不停地跟着鱼转,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邓景发很开心地笑,对女儿和学生的孝心全盘接受。

由于长期致力于化学科研和教学,邓景发积劳成疾,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001年5月14日,终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离开了他毕生为之奉献的表面化学和催化化学事业,离开了他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复旦园。

(赵鸿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