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中国第一支X光管成功研制者周同庆

中国第一支X光管成功研制者周同庆

时间:2023-11-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的“光环”——中国第一支X光管成功研制者周同庆葛佳慧“复旦大学物理系爱克斯光管研制实验室研制热电子式爱克斯光管成功。研制成功的管子点性能十分稳定,能耐高电压九万伏以上,电流可达十毫安……”1952年,我国第一支X光管研制成功并很快投入生产,它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节省了宝贵的外汇,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真空技术的发展。

生命的“光环”——中国第一支X光管成功研制者周同庆

葛佳慧

“复旦大学物理系爱克斯光管研制实验室研制热电子式爱克斯光管(嵌有钨靶)成功。研制成功的管子点性能十分稳定,能耐高电压九万伏以上,电流可达十毫安……”

1953年12月27日,《解放日报》报道了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周同庆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支X光管。消息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光学界,周同庆为我国的光学事业添上了一道光环。

周同庆(1907—1989年),江苏昆山人,我国教育界、科技界的老前辈,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一级教授。1929年夏,周同庆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秋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物理研究部深造,并于1932年冬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怀着对祖国教育、科学事业的赤诚之心,在1933年春天离美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36—1943年间,周先生在国立中央大学任物理系系主任,1943年调入当时迁入重庆的国立交通大学。1946年迁校上海后,他担任交通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等职。1952年院系调整后,周同庆调入复旦大学工作,担任物理系系务委员会主任、光管研究室主任、光学教研室主任、复旦大学工会主席等职,还历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上海市第三届人代会代表、第五届政协常委,上海市第一、二届物理学会理事长。

周同庆教授专长光学和光谱学、气体效电等离子体和物质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光谱学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造诣,是我国光谱学的开拓者。早在1931—1933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就开展了光谱学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及论文《气体效电管的一个实验现象》及《二氧化硫分子的光谱》分别在1933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及美国“物理学评论”上发表。1940年在四川中央大学工作期间,他运用声波技术测量长江航道的深度和距离,并研制出磁伸缩式高频声波自动记录的回声测探仪。1950年,他接受国家任务,冲破国外技术封锁亲自主持、领导国产X光管的研制工作。1952年,我国第一支X光管研制成功并很快投入生产,它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节省了宝贵的外汇,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真空技术的发展。50年代后,周先生在气体效电等离子体光谱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开创性的工作,建立了“等离子体物理”这一新兴学科。1961年他与许国保等一起,出版了《受控热核反应》一书,对推动我国现代化科技起了积极作用。

1956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周先生去北京参加我国科学发展规划的讨论,并与王大珩教授一起主持制订了我国光学学科的发展规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光学学科的发展。1957年,他邀请全国著名大学的光谱学教师来复旦,主持研讨我国高校光谱学的教研工作,对我国光谱学的发展和光谱分析在国民经济上的应用起了促进作用。

周先生在复旦物理系长期担任光学教研室主任,为光学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努力。他治学严谨,思想敏锐,重视实验、重视应用基础的研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自己对他人都非常严格。在执教的50多年时间里,他一贯重视基础课教学工作,倡导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讨论会等交流式的教学;并亲自担任多门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凡听过他的课的师生,无不对此留下深刻印象。由他参加翻译的《原子物理学》,作为我国综合性大学统一教材,对我国建国初期高校教学和教材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他作为我国首批研究生导师开始招收研究生,以丰富的教学经验、科学的实践经验、严谨的治学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专门人才。

周同庆教授为人正直,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建国初期,他积极参加党的各项政治活动,敢于直言,无所顾虑。只要是反映教育和科学发展客观规律的东西他就坚持,充分表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优秀品质。“文化大革命”中,周先生受到残酷迫害,身心俱受到极度摧残,但他仍然坚持自我。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也不放弃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并积极参加《辞海》的编写工作,关心着国内外科技的发展。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周先生和全国人民一样热烈欢呼党和人民的胜利,欢呼科学春天的到来。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参加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并表示要在自己的晚年为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8年以后,周先生身患重病,长期医治无效,于1989年2月3日下午2点15分不幸离开人世,享年82岁。他的逝世,是我国教育界、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但是他对我国光学事业的贡献,以及他严谨的作风、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