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郭任远与复旦大学心理学院

郭任远与复旦大学心理学院

时间:2022-11-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1918年,郭任远从复旦肄业,赴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心理学。1923年,年仅26岁的郭任远获博士学位,回母校创办心理学系。在时人心目中,郭任远已成为蜚声国际学术舞台的年轻学者。据《申报》称,该大楼规模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苏俄巴甫洛夫心理学院和美国普林斯顿心理学院。1927年夏,郭任远离开复旦,由蔡堡继任主任,心理学时代转入生物学科时代。

自由的学问 大家的摇篮——郭任远与复旦大学心理学院

钱益民

说到今天的复旦生命科学学院,要追溯到80多年前的复旦心理学系,而这又与一个人物分不开,他就是郭任远(1898—1970年,广东潮阳人)。1918年,郭任远从复旦肄业,赴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心理学。当他还是大学四年级学生时,就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反对心理学中的本能学说,引起哈佛大学詹姆士讲座教授Willian McDougall等前辈科学家的反击,震动美国心理学界。

1923年,年仅26岁的郭任远获博士学位,回母校创办心理学系。他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学术活动和行政工作,使复旦心理学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他在校内外演讲,介绍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经上海各报刊发表广为人知。在时人心目中,郭任远已成为蜚声国际学术舞台的年轻学者。在延揽名教授的同时,他四处募捐,由于同乡郭子彬、郭辅庭的慷慨捐助以及美国庚子赔款教育基金团的补助,1925年2月全国第一个心理学院——复旦心理学院成立,同时开始兴建学院大楼——子彬院,次年落成。据《申报》称,该大楼规模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苏俄巴甫洛夫心理学院和美国普林斯顿心理学院。风声所及,唐钺、蔡翘、蔡堡、许襄、李汝祺、吴冕、许逢熙、董世魁等陆续来心理学院任教,后7位为博士,加上郭任远共8位博士,形成了一个有相当实力和影响力的“学术共同体”,在国内首屈一指。教授们学有专攻,如郭任远为动物心理学权威,蔡翘为生理学权威,蔡堡、许襄主攻细胞学,李汝祺则以遗传学见长等。1923年,郭任远还招收了复旦历史上首位研究生蔡乐生,担任《人类行为大纲》一课的助教。

由于郭任远在学术上的权威地位和重视科学实验的治学态度,心理学院吸引了一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学院最初只有几人,均从复旦其他系科或外校转入,其中包括杨贤江。学心理学不免整天和猫、狗、老鼠打交道,在一般学生看来是不务正业,可是这些自诩为赫胥黎的学生们却自我解嘲说,“学校里别的学院,都可以停办,只须办一心理学院:学商科的,可读商业心理学;学社会学的,可读社会心理学,等等”,对心理学真可谓到了痴迷的程度。

学生怀着求知的热望,同时也接受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郭任远教给他们的是如何“研究性学习”——他指定某个学生认真阅读与课程有关的一本英文原著,在一两个星期后作小组报告,学生必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小型研讨班(Seminar)式的学习方法虽然有相当的精神压力,但确实激发了他们自由探索的潜能,使学生们受益匪浅。有学生这样回忆:“试看我们修学的手续,不是在课堂里数讲义的页数,却是在图书室里念参考书;不是在讲坛做背诵的工夫,却是在讲坛上报告……试验室是我们的演艺馆,试验器是我们的双锋剑……我们修学方法的特别,就是在实行这‘自由的学问’(Liberal education)的制度。”

在教学中,郭任远主张手脑并用,尤重实验。为此,他还创办复旦实验中学,作为心理学教学的实验基地。在大量的实验中,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训练。来复旦不久,郭任远便指导胡寄南做了一个著名的“猫鼠同笼、大同世界”实验。他们让一只猫和一只白鼠从小同居一只笼内,人工饲养长大。结果猫鼠友好相处,所谓猫捕老鼠的“本能”不见了,学生还拍了一张白鼠骑在猫身上的照片。实验报告《猫对鼠反应的起源》刊登在美国《比较心理学杂志》上,轰动一时,引为奇闻。这一批早期学生后来大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如胚胎生物学家童第周,生理学家冯德培、沈霁春、徐丰彦,神经解剖学家朱鹤年,心理学家胡寄南等。前5人在20世纪50年代均被评为一级教授或一级研究员

在职期间,郭任远雄心勃勃,为心理学院制订了宏图,打算按照社会需要,逐步增设精神病医院、盲哑及残废学校、试验学校、婴儿教养院、生理学及解剖学院、铁工厂及木工厂(制造仪器)。遗憾的是,除试验学校外,其他计划还没有实现,郭任远就离任了。

1927年夏,郭任远离开复旦,由蔡堡继任主任,心理学时代转入生物学科时代。一年后,蔡堡离任。医学博士刘清风、哈佛大学卫生学博士江上峰等先后继任。1928年秋,大学改为院系编制,生物学科遂改成生物学系,隶属理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