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启功生平介绍_启功简介资料

启功生平介绍_启功简介资料

时间:2022-03-0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启功生平介绍_启功简介资料启功是一个正宗的爱新觉罗氏,清朝皇族的后裔,但如果他不告诉你,你就永远不知道这个秘密。家境贫寒的启功,能有这份工作实属不易。1935年,经陈垣校长的介绍,启功又站在了辅仁大学美术系的讲坛上。启功回忆道当年的情景时说:“当时师生之谊,有逾父子。”直到新中国成立,院系调整之后,启功继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这种做法虽然不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法,却能体现出启功先生的一片仁者情怀。

启功生平介绍_启功简介资料

启功是一个正宗的爱新觉罗氏,清朝皇族的后裔,但如果他不告诉你,你就永远不知道这个秘密。启功又是一个正宗的艺术大师,他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于一身,是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但你若不是刻意去查证,你也不知道他是这样一个大人物。这就是启功,正如他所说的那句——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

幼年失怙,发愤自学而成才

启功是个真正的皇族后裔,他是清世宗雍正皇帝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出生时,他父母健在,家道兴旺,然而1岁时,父亲就过世了。那时曾祖父和祖父还在,他们疼爱启功,待他稍大一些就送他到雍和宫,拜主宫的老喇嘛为师。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启功10岁时,曾祖父和祖父相继去世。家庭立刻陷入经济危机,再加上连连偿还债务,家道已经败落得一贫如洗。后来,在曾祖父门生的帮助下,启功才勉强入校学习。

在别人接济的情况下求学,启功越发勤奋学习,他还爱上了书法,常常自行研习书法艺术。到了1933年,21岁的启功虽然还没有读完初中,但他笔下的书画文章已经显露出佼佼之色。祖父的门生傅增湘见了他的作品十分欣喜,立刻找到当时辅仁大学的校长陈垣。

没想到,陈垣一见那作品,就说启功是个可塑之才,决定帮助他继续写字作画。为了能让启功自食其力,陈垣帮他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找了一个教国文的工作。家境贫寒的启功,能有这份工作实属不易。但准备兢兢业业教书的启功没几天就被学校辞退了,理由只有一个,他中学没有毕业,没有教学文凭。

启功没有灰心丧气,他想既然自己是个穷书生,就只好用书生的方法来维持生计了,于是他终日他终日习书作画,以卖字画为生。这样一来,他既能维持生活又不耽误写字作画。1935年,经陈垣校长的介绍,启功又站在了辅仁大学美术系的讲坛上。然而,这次他依然因为没有文凭,而被再度辞退。www.guayunfan.com

启功两次被学校拒之门外,但他并没有感到挫败,相反,这让他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自强不息,大力提高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在社会上立稳脚跟。这时,古道热肠的陈垣第三次介绍他到辅仁大学教大一国文,启功第三次站在了讲台上,这次,他果然成了一位没学历的大学教授。启功回忆道当年的情景时说:“当时师生之谊,有逾父子。”

从那时起,启功兢兢业业教学,养成了在学术上务实、求真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辅仁大学,他先后教授过中国文学、中国美术和唐宋诗词、历代散文选等课程,也靠着出色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由助教晋升为讲师、副教授。直到新中国成立,院系调整之后,启功继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启功先生正是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启功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后来,启功为了促进祖国的教育事业,并报答陈垣受业之恩,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帮助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完成求学之路。

别说我是书法家

启功先生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因此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然而,不管是书法家、文物家,还是史学家,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副业。

启功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名满书画界了。不过,一般人知道他,都是因为他写得字好,还被誉为“中华第一笔”。但在启功先生眼里看来,这都是别人对他过高的评价,他自己认为“字不如画,画不如文物鉴定”。之所以写字写得好是因为写字不像画画那么费事,只要乐意拿起笔就写,所以写得也就多,影响也就大了。所以,他不喜欢别人称他为“书法家”,更愿意被人称为“教授”、“学者”。

启功先生的谦虚还不仅于此。谈到他的书法,不得不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现在随着地下墨迹的不断出土,开辟了新的境界,而他就是这片园地的开拓者之一。

研究碑帖之学可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书法艺术。启功先生兼于两者,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一首“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足见他对碑帖书法的重视,同时还批评了以往碑帖学重书法而轻文辞的疵病。

启功先生虽然对历代书法作品都十分熟悉,十分敬仰,但对自己的作品则不屑一顾。由于启功先生见识卓异,加上丰富的文物知识和文史修养,劣品和赝品总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曾有个“造假作品”的专卖铺子,标价不高,店主也十分痛快地承认这里的作品全是赝品。启老听说这件事后,就来到这个铺子,一件一件十分认真仔细地把玩。

这时,有人认出启功先生,就问他:“启老,这是您写的吗?”启老听了,笑呵呵地说:“比我写得好。”当时在场的人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一会儿之后,启功又认真地告诉大家:说“这是我写的。”后来人们问他为什么把赝品说成自己的真品,他说:“用我的名写字,是看得起我,再说,若不是生活困难缺钱花,怎么会仿写被人的东西?”回家后,他还专门撰写一篇文章称赞明代文征明、唐寅等人,说即使有人伪造他们的书画,也从不辩驳,甚至还会在赝品上题几个字,使那些穷人回家多卖几个钱。这种做法虽然不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法,却能体现出启功先生的一片仁者情怀。

成为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后,慕名求字者自然不少,但启功不论尊卑,凡有所请,便欣然给予。启功先生从来不喜欢别人称他为书法家,这种谦虚谨慎的心态也让他变得更加宽容大度、豁达幽默。

进入电脑时代后,人们逐渐淡忘了传统的“笔,墨,纸,砚”,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电脑“写”字。于是,方正集团推出方正启体等18款新字体,并邀请启功到方正集团字模部现场,观看电脑造字的全过程。作为一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不但给电脑造字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还十分欣赏这种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作法,连说三个“好”字。

经他点拨的方正启体点画活泼,体势清朗,眉目清秀,体态大方,体现了启体典雅遒丽、豪迈潇洒的书法风格,看起来十分明快大方,令人耳目一新。启功先生当时在为方正题字时就笑称:“我就差公厕没写字了。”在名人访谈节目中,记者采访作为大书法家的启功先生时,他再一次声明自己不是一个书法家,他说他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勉强算是一个画家,书法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

说到作画就不得不提启功先生所画的《秋山》,画中远山微云掩映,楼阁隐现,恍若不可企及的仙境。画中小屋只是披麻皴和淡墨的点染,正是这种简洁使画中自有一种清静的意韵。而整幅画设色温润,又使这幽远清静中带了一些关怀人世的态度,从而将画家旷达的胸怀融入其中。

的确,启功诗书画成就斐然,但书画却非主业。他从教六十年,主业文史,一生教授古典文学、汉语,研究古代文学、史学、经学、语言文字学、禅学,著有《汉语现象论丛》、《诗文声律论稿》、《古代字体论稿》等。他还熟知清史,曾经7年点校《清史稿》;20世纪50年代注释《红楼梦》。

书画鉴定七大忌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彭利铭如是评价启功先生:“启功先生是中国书法界和文物收藏界的泰斗,他率直刚正、儒雅大方、幽默风趣,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启功是第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为中国书法的正本清源、发展创新做出过巨大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书法界和文艺界的巨大损失。启功先生直到晚年还坚持带学生,一生桃李满天下,我们将会永远记住他。”在书画鉴定方面,彭利铭先生也对启功先生十分敬仰。

山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陈梗桥先生说:“启老是一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也是社会公认的鉴赏家,一直大力支持中国的文物鉴赏和文物拍卖,中国文物界对他敬爱有加。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与启功先生有过多次交往,他给我印象最深、启发最大的是在文物鉴定方面的实事求是:鉴定古代书画,知道的就是知道,不明晰的就说不知道,非常坦诚。我曾携带省博物馆收藏的一清代的册页到北京请启功先生鉴定,他给了我很多启发。”

启功先生自己也称,他平生用力最勤、功效最显的事业之一是书画鉴定。他从实践中总结了七条鉴定忌讳,即一、皇威,二、挟贵,三、挟长,四、护短,五、尊贤,六、远害,七、容众。说白了,前三条说的是鉴定不要受制于社会权威的压力,后四条是说鉴定不要存在私心。

启功先生曾亲自举过一个例子来对此加以说明:“就拿我尊敬的张效彬先生来说,他是我的前辈,由于熟识,说话就非常随便。他晚年收藏了一幅清代人的画,正好元代有一个和他同名的画家,有人就在这幅画上加了一段明朝人的跋,说这幅画是元代那个画家的画。我和王世襄先生曾写文章澄清这一问题,张老先生知道后很不高兴。再见到我们的时候用训斥小孩子的口吻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以后还淘气不淘气了?’我们说:‘不淘气了。’大家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这虽然是一段可入《世说新语》的雅趣笑谈,但足以说明‘挟长’、‘挟贵’的现象是存在的。”

他指出“挟贵”“挟长”指的是迷信权威,迷信权威也包括对某些著录的迷信。曾有一个人写了一本《壬寅消夏录》,他一直想找一张古老有分量的人物像放在书封面。后来,一个叫蒯光典的人知道了,就拿了一张号称尉迟乙僧画的天王像,找上门去。这人记得著录书上曾记载过尉迟乙僧曾画过这类题材的作品,于是就付出很高的代价把画留下,殊不知正中了蒯光典的下怀。

后来,启功先生说他在美国华盛顿亲自见过这张画,虽然上面有很多题跋,但大部分都是假的,只有宋人的一个账单记载此画在当时流传过,但这也不足以说明它就是尉迟乙僧的作品。

启功先生鉴定书画的态度就反应了他的人生态度,不畏权势,不恋金钱。启功先生过惯了几十年的穷困日子,到晚年写字作画达到“一字千金”,有条件享福了,却依然保持粗茶淡饭,土鞋布衣。对他来说,做学问做艺术跟做人是一样的,都要遵循一句话“行文简显浅,做事诚平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