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发展苏中,积蓄力量备反攻_关于粟裕的故事

发展苏中,积蓄力量备反攻_关于粟裕的故事

时间:2022-08-2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苏中,积蓄力量备反攻_关于粟裕的故事苏中抗日根据地地处日伪统治核心区,粟裕领导下的抗日军民面临的困难更多,局面更复杂。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指示和苏中的实际情况,粟裕在这次会上提出既要坚持原地斗争,粉碎敌人的一切进攻;又要积蓄和加强力量,准备和迎接反攻。据统计,张渭清领导的这个小组先后从上海买来130多船军用物资。为了应付日伪“扫荡”,粟裕成立后方勤务部。

发展苏中,积蓄力量备反攻_关于粟裕的故事

苏中抗日根据地地处日伪统治核心区,粟裕领导下的抗日军民面临的困难更多,局面更复杂。但苏中区在作战、群众工作、粮食及财经上都是华中区做得最好的。所以1942年2月在华中局召开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苏中区得到了刘少奇的高度评价。

面对表扬,粟裕表现得十分谦虚和冷静。

4月中旬,粟裕在海复镇主持召开了苏中区军政党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指出除了中央和华中局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苏中区取得成绩的原因在于“全体同志们的努力”。接着又指出这些成绩还赶不上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多缺点和弱点,并提出改正这些缺点的措施和办法。

粟裕在江南指挥部时即已认识到苏中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时间验证了粟裕当初对苏中地区的认识是科学的。时隔两年,粟裕在这一总结中再次系统论述苏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和战略任务。(www.guayunfan.com)

经济上说,苏中区战略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所以成为日伪、顽、我三方必争之地。苏中区在华中抗日根据地中又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华中敌后几个根据地里,苏中区物力和人力资源最为丰富。仅粮食一项,一年可产粮100万石,每石价100元计,则总值1亿元。除了能满足苏中区自己需要外,还能给其他根据地以有力支援。

从军事上说,苏中区地处长江水道北岸,直接威胁上海、南京。到战略反攻阶段,动用强大的兵力可将长江封锁,长江上游的日军将撤不出来。如果有更强大的兵力攻打上海、南京,能直接调动长江上游的日军。

然而当时主力1个师有3个旅,计1.37万余人(1942年2月一师上报华中局数据),地方武装1万余人仅4000多支枪。敌方驻苏中区日军为1个混成旅团,共5个大队,约5600人(苏中地处交通要道,是日军调动的过往之地,所以随时有日军机动打击苏中新四军的可能);伪军共10个师,约3.2万人;建有168个据点。另外苏中区尚有既抗日又反共的国民党军计张星炳部约2500人、1000支枪,“忠救”部有2个支队共约2000人、1000支枪,韩德勤残部等3股力量存在。以上仅从武装力量对比就可见,一师要想完成粟裕设想的战略使命任重道远。

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指示和苏中的实际情况,粟裕在这次会上提出既要坚持原地斗争,粉碎敌人的一切进攻;又要积蓄和加强力量,准备和迎接反攻。

为了长期抗战,改善部队的武器装备,补充弹药,粟裕指示各县要建立榴弹厂,在旅和军分区建立兵工厂,在师部成立军工部。

其时新四军军部撤销军工部,将人员、设备和材料分散到二师、三师。粟裕得知后将军工部工务科长程望调到一师。

程望是同济大学的学生,是粟裕在浙南创办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的学员。他的到来让苏中军工部面貌顿然改观。

师部之前有个修械所,设备简陋,只有老虎钳、锤子和土造的锉刀。修械所有一台车床,但没有人能用。程望来到苏中后设法修复了这台车床,并用于切削迫击炮弹壳、自制专用机床以及车制大件。修械所员工有30多人。这些人有的是苏区时期的修枪工人,有的是乡镇手工业工匠,多数是从国民党顽军或起义部队过来的修械工人。他们能加工各种机步枪零件,但远远不能满足一师对日作战的需要。

粟裕正式组建军工部后,先令参谋处队列科为军工部配备读过大学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队列科受令后给军工部调了十多名大专院校的学生和数名技术工人。粟裕又先后从延安抗大和苏中大队调来几十名干部和技术人员。

军工部由罗湘涛任部长兼政委,程望任副部长兼工务科长,顾吉祥任副部长兼总务科长,吴本翔任材料科长。下设修械所、子弹间和榴弹间。

其时一师所属各旅中,叶飞旅及三分区、陶勇旅及四分区有制造手榴弹、枪榴弹和子弹的能力,二旅及各县正在筹建榴弹厂。粟裕对军工部的要求是:除制造消耗量大的地雷、子弹外,还要负责研制各旅不能制造的迫击炮弹,修理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枪支和火炮,制造小迫击炮。

为解决军工部原料问题,粟裕把后勤部军需科长张渭清叫到办公室,要他成立一个小组秘密进入上海购买部队紧缺的军用物资。

张渭清接令后到垦牧公司找到程望,说粟师长派他到上海为军工部采购物资,让程望开列货单。程望开出了采购车床、刨床、钻床、刃量具、玻璃器皿、温度表、水银和其他难买的材料,以及一批机械、铸冶、化工火药、武器等中外文书籍的目录。

程望虽然给张渭清列出货单,但对张渭清能不能买得到货单上的东西并没有信心。因为这些都是战略物资,苏中本地没有,要从上海买,而日军封锁很严。在程望看来,这些物资买不到也运不到苏中。

程望以前在军部工作,在师部算是新人,他不知道张渭清的能耐。

张渭清是上海人,他利用本地人的优势,硬是从日军的眼皮底下购买到日军禁止买卖的战略物资,又与一些具有正义感、愿为新四军出力的运输个体户和一些不愿与新四军为敌、希望赚点钞票的“忠义救国军”小头目建立了联系,通过这些途径突破日伪军的封锁线,将物资顺利运输回苏中。

据统计,张渭清领导的这个小组先后从上海买来130多船军用物资。其中专供军工部的有20多台机床设备,300段两种口径的炮管材料,以及大批五金工具与化工原料。除了物资,张渭清还从上海的几家机械厂和船厂挖来几批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这些技术人员日后成为军工厂的技术骨干。

在粟裕的领导下,一师很快就建成了拥有50多名干部、200多名工人的相当正规的兵工厂。到抗战后期,这个兵工厂已发展到具备制造迫击炮、月产1万发炮弹的生产能力。

程望学的是船舶制造专业。因外敌入侵,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当时无用武之地,所以暂时改行造武器。他后来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曲射、平射两种功能的迫击炮,在对日作战中大显神威,被日军误认为“俄国造的新式武器”。在他的努力下,军工部最大限度地为一师提供了弹药和枪械,从装备上有力地支持了粟裕一师的对日作战。

为了应付日伪“扫荡”,粟裕成立后方勤务部。后方勤务部长由罗湘涛兼任,所辖军工部、供给部、后勤部、兵站、卫生部、海上炮兵部队(一师有一门75毫米山炮,因转移不便,所以将那门山炮装在船上。粟裕在他《苏中海上游击部队的情况》电文中霸气地称之为“海上炮兵部队”)全部安置在海船上,对外称“渔民自卫队”。一旦日伪来袭,后方勤务部就向海上转移。

几乎在军工部成立的同时,粟裕着手对抗日军政大学苏中大队进行改造,将校址设在海复镇“通师侨校”。为了高质量地且卓有成效地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优秀干部,粟裕为抗大九分校搭建了一个强大的领导班子。粟裕本人亲自担任校长兼政委,又从区党委和师政治选调一批能力强的干部担任领导工作。副校长由刘季平担任,教育长由张日清(后杜屏)担任,政治部主任谢云晖(后张崇文)担任。

这个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大部分在当时属高学历,阵容十分强大。刘季平出自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谢云晖出自北京大学,张崇文出自上海大学。其他领导成员姚耐、鲍汉青、杨芝均有留学日本的经历。

抗大九分校教师队伍中还有一位日籍人士。这人叫冈本进,是粟裕在芜湖附近伏击日军时抓的俘虏,后参加反战同盟。他在九分校教日语、刺杀和武器知识。

同时,苏中军区党政领导叶飞、钟期光、管文蔚,四分区地方领导季方、梁灵光等人都参与抗大九分校的建设。他们亲临学校指导,有的还直接承担教学工作。

学校设军事队、政治队、参谋训练队、青年学生队、地方武装队、电台训练队、会计培训队等7个队,另附设1个医务干部训练队,全校教职员共600多人。

粟裕对办学方针和教育措施做出指导,强调九分校的教育教学要从实践需要出发,从学员的具体情况出发。

粟裕那时很忙,但经常去学校听课。有一次他听课时发现某教师讲战术课时照本宣科,讲得太宽太空,课后便找这位教员交谈,指出讲课一定要分清团营干部和连排干部不同对象,不能照搬教材,要有所取舍,使学员听得懂,用得上,求精、求实、实用。

在粟裕的重视下,九分校对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在教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对象有所侧重。对有实战经验的学员,学校就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特别侧重近战、夜战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野外演练多于课堂讲授,研究战例、总结实战经验等。对文化水平偏低的学员,九分校便用50%甚至80%的时间对他们进行文化教育。除教语文识字外,还教算术、历史、地理、自然常识等课程。这使学员们得以掌握了初步的文化知识,从而获得了学习军事政治和专业知识的钥匙。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抗日军政大学苏中大队于5月份正式改称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简称“抗大九分校”。

抗大九分校共举办5期,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培训了3300多名军政干部。这批干部成为一师和六师的军事骨干,不仅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在武器装备和干部储备上着手外,粟裕还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日本反战同盟苏中支部的工作。

这个由日军战俘组成的反战组织归敌工部陈超寰领导。里面有一个叫松野觉的。日本人讲武士道精神,加上军官有意欺骗士兵,说共产党新四军抓到日本兵,是要挖眼睛、割鼻子、剥皮的,所以日本士兵往往拒绝投降。松野觉也一样。他是日本广岛人,是三旅八团在保卫丰利时抓到的。被抓住时松野觉死死地钉在地上大声叫喊:“打死我,打死我!拿枪打死我!”未几又伸手抓住一个战士身上的手榴弹,差点拉开了弦线。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十几名战士一起按着松野觉,把他结实地绑在一块门板上,然后抬着送到团部。

日本俘虏开始一般都想方设法逃走,但两个星期后就不跑了。因为过了两星期,即使跑回去也要被自己人处死。松野觉不跑了,但思想上顽固不化,陈超寰多次教育,旅长陶勇也曾亲自出面教育,但效果一直不好。当时师部集中的其他战俘都身穿新四军服,积极地参加反战工作,只有松野觉仍穿长衫,袖手旁观,郁郁寡欢。

虽然松野觉顽固不化,但陈超寰对他一如既往的善待,帮助他认识侵略中国的罪行,唤醒他的良知。去留也由他自己决定:愿意留在新四军就给他学习、工作的机会;不愿留在新四军就给费用安全释放。

后来,松野觉被新四军的仁义彻底感化,还宣誓加入了新四军,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当时抗日战争仍处在艰难时期,为了更进一步坚定部队战士和广大群众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粟裕利用通州师范学校在“五四”青年节举办运动会的机会,让师部教导队在操场上举行阅兵式、团体操表演和刺杀比赛,为全体师生和当地群众表演。表演时学校附近的大路上都挤满了观众。雄壮的队伍、整齐的步伐显示了强大的军威,也坚定了广大群众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

在海复镇,粟裕先后在《目前形势与苏中应采取方针的建议》《苏中区反“清剿”的准备和部署》《结合苏中实际,贯彻精兵简政》《实行精兵简政的决定》《日伪军“扫荡”企图及我之注意事项》《对日伪军基点争夺的作战方针和主要经验》等一系列报告中,为巩固、发展苏中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迎接战略反攻做了准备和部署。

5月中旬,日军调集12万余人发动浙赣战役打击第三战区国民党军主力。在苏中,日伪军加紧修筑横穿启东的公路,企图割裂苏中军区第四分区。为延缓启海公路的建成,粟裕命令第三旅第七团攻击这条公路上的据点三阳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