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新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新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时间:2022-05-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李锦峰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调查显示,共产党员作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者,竟有一部分人认可共产党员信仰宗教,更有少数党员已有宗教信仰。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情况。

新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李锦峰

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传达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是个人、民族、国家及其政党的精神支柱。指人们对一种生活、一种理想、一种理论或一项事业深信无疑,坚定不移,执着追求并为之实现而勇往直前、努力奋斗的思想、精神和行动。

一、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是共产党人崇高政治信仰的体现。(www.guayunfan.com)

习近平同志从两个方面做了具体明了的阐释,他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二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现阶段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核心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2.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上的科学理论。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3.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即是说,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是一个有序衔接的统一体,只有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创造应有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条件。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

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和学者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甚至丧失。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对它冷嘲热讽,在人民群众和学生中造成了恶劣影响。”相关调查还发现,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本质、发展趋势、改革方向等相关问题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这与理想信念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很不相称,正视并研究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现象与问题,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本前提。

1.淡化“主义”,避谈理想与信仰。在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课题组对北京、山东、河南等地的1000名机关干部党员、大学生党员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对“你是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这问题,除有72%的党员表示充满信心外,还有21%的表示不管什么道路,只要能发展就行,有3.3%的党员表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不足,3.3%的党员表示说不清。其中部分党员干部的模糊观点和回避态度,正反映了对道路、理论、制度的不自信,其潜在认识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虚无缥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不过是一套政治话语;通常表现就是回避理想信念话题,不谈“道路”与“主义”;相关行动则是计较犹豫、怨天尤人,忙于寻求各种“后路”和“机会”。

2.信仰动摇,迷信鬼神与宿命。调查显示,共产党员作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者,竟有一部分人认可共产党员信仰宗教,更有少数党员已有宗教信仰。一项对“你认为党员能否信仰宗教”问题的调查中,只有59%的党员明确表示党员不能信仰宗教,而有30%的党员认为可以信仰宗教,11%的党员表示说不清。从历年查处的贪腐案件中可以发现,在信仰问题上步入“不信马列信鬼神”歧途的荒唐案例并不鲜见。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情况。

3.宗旨淡化,追求权力与私利。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弱化、建设美好社会的理想丢失,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从利己角度出发,对社会公益漠不关心、对办事群众态度冷淡成常态。有的党员领导一面瞒上欺下、拼命追求权力,一面“吃拿卡要”、大肆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一面生活腐化变质,逐步走上贪污腐败的违法犯罪道路。

4.放弃标准,甘于腐化和堕落。一些党员干部不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在群众中形象败坏。在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课题组对“你对党员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状况如何评价”的调查中,仅有18%的党员表示满意,高达61%的党员认为一般,还有13.4%的党员表示不满意,2.6%的党员表示很不满意;对“你认为党员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调查中,有70%的党员认为是“不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68%的党员认为是“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50.7%的党员认为是“作风不正,特别是在生活情趣、伦理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49%的党员认为是“贪污腐化、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一些党员干部在自甘低俗平庸的同时,还乐于毁损崇高、喜好低级趣味,对诋毁领袖、泼墨历史、丑化先模、信谣传谣等,不仅毫无鉴别、抵制的能力,而且往往推波助澜,充当着坚定理想信念的“负能量”。

三、新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2011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时任校长的习近平总书记举了陈望道的例子说明信仰的力量。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本译者。1920年,他在翻译这本书时,母亲为他准备了红糖蘸粽子吃。母亲在屋外问他红糖够不够吃,要不要再给添些。他说:“够甜,够甜的了。”当母亲进屋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也没动。原来陈望道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1.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动力。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为之奋斗的既定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为最高理想,并将这一伟大理想和为之努力奋斗的精神代代相传,民族复兴之路才得以愈走愈宽广。在中国社会整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党中央提出并阐释中国梦,具有对外昭示民族理想、对内凝聚民族共识、对党内唤醒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意识的多重意义。

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动力。历史的潮流需要先进分子引导,人民群众的力量需要有序整合,伟大的社会理想需要核心力量推动实现。邓小平同志强调:“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党员干部群体所处的领导和管理地位决定了其言行备受瞩目、影响深远。其一言一行都是党的作风、思想、理论、政策的具体呈现,他们始终是活动在群众中的“播种机”“宣言书”“宣传队”。党员干部群体拥有独特的条件和资源,受到组织系统的教育管理和规范约束,是最为接近党的理想信念、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并负有坚持和实践党的理想信念的责任义务。因此,在全国人民践行中国梦共同理想的实际行动中,党员干部必须继续作为、永当先锋,承担起对全社会的引导、表率作用,成为带领和鼓舞人民群众推进民族复兴伟大历史进程的核心动力。

2.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经住考验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抵制腐蚀与诱惑的内在力量。在执政条件下,无所不在的各色腐蚀与诱惑成为导致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外部诱因,腐化堕落成为妨碍党员干部健康发展的最大危险。要使党员干部免于被腐蚀,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高效得力的监督制约、健康优良的社会环境都很关键,但党员干部自身的情感取向和价值选择这个根本同样不可忽视。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防治腐败机制,强调的正是强化理想信念防线、制度机制防范和严厉惩处威慑的有机结合。从已被查处的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自我剖析中看,理想信念的丢失是公认度很高的致腐原因之一。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解放思想的需要而放松意识形态管理以后,把组织的理想信念教育看成“虚”,把自我的道德约束与修养视为“假”的党员干部大有人在。他们在失却理想引导和信念坚守之后,便只能在物欲中迷失自我随波逐流。因此,新的环境与条件下,理想信念教育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

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克服迷惑、坚定自信的力量源泉。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坚定自信,是新的现实条件下理想信念的生动体现,是纷繁困扰中政治定力的具体形态,不仅关乎党员干部自身健康发展,更是党和国家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当前,党员干部在“三个自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扰。如“广大党员干部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评价很高,但有些党员干部对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分歧较大;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较高,前景看好,但有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理想明显信心不足;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总体认可,但有些党员干部对某些具体制度满意度不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领导和执政充分信任,但有些党员干部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意见较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层开发并高度凝聚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和力量。让广大党员干部从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增强认清社会发展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政治定力,获得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各阶段特殊现实辩证关系的思想武器,开发正确认识尚在完善中的制度体系的智慧源泉。

3.理想信念教育是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早在1929年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所提出的纠正办法中,教育就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如关于单纯军事观点,提出“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肃清单纯军事观点的理论根源”“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特别是对俘虏成分的教育要加紧”;关于极端民主化思想,采取“从理论上铲除极端民主化的根苗”;关于非组织的批评现象,则“纠正的方法,在于使党员明白批评的目的是增加党的战斗力以达到阶级斗争的胜利,不应当利用批评去做攻击个人的工具”,“要教育党员懂得党的组织的重要性,对党委或同志有所批评应当在党的会议上提出”;关于主观主义,毛泽东指出“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关于个人主义,“主要是加强教育,从思想上纠正个人主义”;关于流寇思想,提出“加紧教育,批评不正确思想,肃清流寇主义”,“对现有红军基本队伍和新来的俘虏兵,加紧反流氓意识的教育。”当然,毛泽东同志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唯一的方法和手段,但突出了它在党和军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由此确立了从思想上建党、从政治上建军的重要原则,从而赋予了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教育—学习”型组织特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打造坚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和人民军队,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传统和优势,是对如何坚定理想信念这个亘古难题做出的独到贡献。

当今正处社会转型阶段,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影响,理想信念动摇情况较为严重。其中固然有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单一、话语陈旧、效果不佳的原因,但若由此得出教育无用论,彻底放弃而不是努力改进理想信念教育这项工作,则只能使情况变得更糟。因此,必须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教育作为新时期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同时凝聚全民族共同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并由此出发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应有作用,努力更新内容、创新方法、提升效果,才是走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困境的正确方向。

四、当前理想信念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外部因素影响。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逐步加深,但利益的博弈与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和碰撞始终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暗流涌动。外部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有意识的演化从未停止,在传统的“西化”“分化”基础上,又有让社会大众淡化政治、让领导干部生活腐化、有意丑化党的领袖、以多元化意识形态包围溶化马列主义等新招,其核心是动摇共产党人的“四信”,即信仰、信念、信心、信任。一些党员干部对此缺乏警惕性和辨别力,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隐含在各种信息资讯中的错误观念的影响。

2.国内环境变化。市场经济带来的全新考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多变性,人们的利益意识更是被彻底激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有了大行其道的依据和条件,党员干部的利益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这些冲击与挑战面前,一些党员干部放弃立场原则、丢掉理想信念,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选择随波逐流,以利己主义取向引领一切,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将公权与责任作为私利进行寻租和交换。

社会转型引起的思想变化。当代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塑造出许多全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际方式,这对人们基于工作生活方式而形成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社会的世俗化、功利化、利益现实化趋向,消解了人们崇拜权威、书本和传统与信仰乌托邦式理想的社会基础和内在的热情,从而对党的理想信念话语甚至政治理论文本心生隔膜。部分党员干部在全新的工作生活方式中,对理想信念与现实环境不能融合的现象难免产生困惑,从而逐渐失去信心、动摇信念、甚至改变信仰。

社会分化形成的现实压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整体大幅提高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收入分配、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人正陷入相对贫困的窘境。一方面,贫困人群承受着巨大的生存生活压力,一些党员干部也难免处于生活压力之中自顾不暇,感受不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对人生悲观、对社会畏惧,理想信念皆成空谈;另一方面,贫富分化也冲击着人们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观念,从而给各种消极思想的滋长以现实土壤,对部分党员干部原有的理想信念形成强力冲击。

3.理想信念教育理念方式偏差。教育无用论与教育形式化。尽管党的政策文本始终表明是重视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但在“制度决定论”意识下,理想信念工作已被淡化多时。把理想信念教育仅仅作为一种传统形式予以保留,却不努力追求其应有的效果,是这种淡化的普遍表现。在党员教育上,一些党组织主动性少,习惯于根据上级的意见和要求,照搬照抄,很少考虑本地区本单位党员的思想状况,内容上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式上一般采取读报、看电视教育片、传达会议精神等灌输式的方法,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心知肚明地把这些工作当成形式,教育无用论观点和形式化实践相促进,使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似有实无。

狭义教育观与教育孤立化。把理想信念教育仅仅理解成课堂理论教育,把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仅仅归结为课堂理论教育失败,都是狭义片面的。在大教育观视野里,党员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的大系统都属于党员干部教育的范畴,环境的熏陶、管理的导向、领导的身教等,无不在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形成巩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身体力行、调查研究、观摩研讨都是党员干部教育的形式。在这个大系统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政策宣讲课堂、历史传统教育课堂、党性修养课堂等都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现实中,出于狭义教育观的理解,往往不是把理论课堂和大系统的各方面联系起来,而是分割开来、孤立起来。比如,党员干部在各种集训轮训中的学习情况与其评价、升迁等并无密切关系,通常做法是仅仅让学员对教师授课满意度做出评价反馈,这种管理导向势必导致学员把学习当成一种休闲,教师则要设法取悦学员,培训方自然不必去探索如何科学评价学员学习效果的问题。

五、坚定理想信念的路径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绝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品,而是切实可行、并且必须实现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从解决“总开关”入手,以榜样的力量抓思想建设、以“三严三实”促作风建设,不断坚定和提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1.解决“总开关”。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可见,“总开关”指向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总开关”的问题解决好了,共产党人也就能够坚定并能很好践行理想信念了。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个“总开关”问题呢?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都有一个不断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活到老学到老,世界观改造永远没有完成时。”即是说,作为指向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总开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改造的过程。

学习是解决“总开关”的可行路径,“总开关”指向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这是一个相互层递并一以贯之的过程。习近平同志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既要知道学习之重,也要知道学习之要,就是要明确我们共产党人学什么的问题。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优良传统、各个时期的先进典型,是引领我们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学习越深,接受教育越多,就越能认识真理,越能坚强党性,越能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学习教育上,千万不能有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而是要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通过学习教育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只有切实抓住了学习的广度、深度和持久度,才能切实改造并解决好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进而不断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

2.树立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党历来重视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在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追求的征程中,曾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为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习近平同志指出:“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五十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焦裕禄精神说到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具体表现。即是说,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止于某一个目标,而是表现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现实行动。积极而崇高的现实行动一旦成为全社会公认的榜样力量,就会成为共产党人乃至全体人民合力追求理想信念的动力之源。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四川省北川县副县长兰辉同志在下乡检查道路交通和安全生产工作途中,于北川县漩坪乡不慎坠崖,因公殉职。不久,习近平同志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兰辉同志正是凭着他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坚守,凭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之所以无穷,就是源于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唤起更多的人沿着他的足迹奋然前行,并催生不竭的民族发展之动力。

3.做到“三严三实”。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与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此语境下,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又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实践上看,长期形成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败坏了党的作风建设,大大损害了党的形象。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四风’问题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出现动摇所致。”党风出现了严重问题,其根源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即是说,坚定共产党逻辑之下,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人的理想信念,势必能够直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话语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对此,习近平同志分别做了系统而明确的阐释,所谓“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于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概而言之,“三严三实”就是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从个人的修身开始,以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为起点,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理想信念既是共产党人内心世界的精神“引擎”,又是共产党人立身处世的行动“导航”。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愿景,习近平同志系统地阐释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问题,并逐步形成了习近平同志关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观,其深远的意义不止于党风建设上的正本清源,更关涉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的幸福。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可谓言简意赅、意近旨远。

(作者:宣传部部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