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范蠡_兴越灭吴,急流勇退_古代宰相故事

范蠡_兴越灭吴,急流勇退_古代宰相故事

时间:2022-04-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范蠡_兴越灭吴,急流勇退_古代宰相故事春秋后期吴国和越国的历史富有传奇色彩。范蠡和文种成为勾践的左右手,一掌军事,一掌政事,一武一文,相得益彰。勾践派文种前往吴营,洽谈投降事宜。范蠡的这一意见,表现了他勇赴国难、不畏艰险的品质。伯噽接受了范蠡赠送的美女和珍宝,反对消灭越国和杀害勾践,并且应范蠡之请,暗加保护,使勾践多次死里逃生,化险为夷。

范蠡_兴越灭吴,急流勇退_古代宰相故事

春秋后期吴国和越国的历史富有传奇色彩。其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兴越灭吴的事例尤为生动,体现了一种坚忍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勾践的成功,固然是他自己努力所致,同时也依赖于大臣范蠡和文种的辅佐。范蠡和文种,堪称越国的两位贤相。

范蠡(生卒年不详),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年轻时虚心好学,文武双全,却又放荡不羁,愤世嫉俗,被人视为“狂人”。文种,字子禽,当时正任宛令。文种听说本地有范蠡这么个人,派出衙役相请,约他见面。可是,范蠡装出邋里邋遢、疯疯癫癫的样子,委婉拒绝。衙役回报文种说:“范蠡本是狂人,生性疯癫,大人还是不见的好。”文种笑着说:“不!我听说文人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这个道理,你们是不懂的。”他认为范蠡一定是个能人,所以乘车亲自前去拜访。范蠡得知宛令到来,恶作剧地装作狗,对着文种狂吠。随行的衙役呵斥范蠡。文种说:“无妨。我听说狗之所吠者是人,我今到此,已见圣人之气,故诚而求之。”文种下车行礼。范蠡理也不理,扬长自去。

文种扑空,扫兴而归。数日后,文种决定再去拜访范蠡。范蠡料定文种还会前来,特向哥嫂借了套干净的衣服,说:“今日将有贵客,我当以礼相待。”不一会儿,文种果然到达。范蠡热情相迎,二人手拉着手说话,谈论天下大事,互相倾慕,十分投机。

当时的楚国国王为楚平王,此人昏庸无能,宠信佞臣,残害忠良。范蠡和文种热望创建功业,所以一起到了越国,得到越王姒允常的重用,封为大夫。公元前497年,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范蠡和文种成为勾践的左右手,一掌军事,一掌政事,一武一文,相得益彰。勾践表示出了反吴的倾向,所以在他即位后的次年,便爆发了吴越檇李之战。这次战役,越胜吴败,吴王阖闾受伤后毙命。(www.guayunfan.com)阖闾之子夫差继为吴王,决心替父报仇。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践自不量力,决定进攻吴国。范蠡考虑越国的实力远远逊于吴国,反对用兵,坚决地说:“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无端地争战杀戮,违背德信,得不偿失,上帝禁之,行者不利。”勾践却说:“吾已决之矣!”勾践执意兴兵伐吴,恰给夫差兴兵伐越提供了借口。于是又有了吴越夫椒之战,越军大败,三万兵马只剩五千,而且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动弹不得。吴军假若乘胜进攻,消灭越军残部,那么越国就将灭亡。

勾践这才后悔,无奈地对范蠡说:“寡人不听先生的话,以致于此,为之奈何?”

事情已经如此。范蠡并未责怪国王,而是考虑越国的长远利益,沉静地说:“天道盈而不溢,地能财成万物。陛下顺应天道,受地之赐,扶危定倾,人愿助之。当今之计,只有卑辞厚礼,贿赂吴国君臣,倘若不许,可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情势危急,只能如此。勾践派文种前往吴营,洽谈投降事宜。

文种拜见夫差,膝行顿首,说:“败国之君勾践之下臣文种,告事如下:勾践愿为大王的臣属,其妻愿做大王的奴仆。还请大王体恤恩准。”夫差犹疑未决。伍子胥抢先说:“天以越国赐吴,勿许也!”夫差因此拒绝了勾践请降的要求。

文种回报勾践。勾践深感绝望,意欲杀妻子,焚宝器,决战至死。文种劝阻勾践,建议贿赂吴国太宰伯嚭,通过伯嚭说服夫差,接受越国投降。勾践别无他法,同意文种的意见。文种再去吴营,私下拜访伯嚭,献上越国的美女和珍宝。伯嚭贪财好色,接受了贿赂,立即带文种第二次去见夫差。文种说:“恳请大王赦免勾践之罪,越国的宝器尽入吴国。如若不然,勾践将杀妻子,焚宝器,率领五千兵马,拼死血战,那时是个什么结果,还很难说哩!”伯嚭趁机附和说:“勾践愿意臣服于大王,若将赦之,吴国之利也。”尽管伍子胥竭力反对,但是夫差还是听了伯嚭的话,同意保存越国,讲和撤军。

勾践夫妇将去吴国。行前,勾践非常伤感。范蠡说:“臣闻‘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古之圣贤,都曾遇到过困厄之难,蒙受过奇耻大辱。”勾践准备将国事交给范蠡掌管。范蠡说:“兵甲之事,与人周旋,文种不如范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范蠡不如文种。因此,文种应当留下主持国政,臣愿随陛下前去吴国。”范蠡的这一意见,表现了他勇赴国难、不畏艰险的品质。

范蠡陪同勾践夫妇去到吴国,既是人质,又是奴仆,君臣饱受屈辱。他们住在一处石屋里,穿着罪犯的衣服,蓬头垢面,负责养马,受到监视。夫差乘车出游时,勾践充当仆役,手执马鞭,徒步伺候。马车通过繁华闹市,吴国人会指手画脚地说:“瞧!那人就是打了败仗的越王!”勾践羞愧至极,只顾低着头走路,把屈辱和仇恨埋藏在心底。范蠡自始至终地跟随在勾践左右,安慰他和开导他,同时给他出谋划策。夫差欣赏范蠡对于勾践的忠心,一次以“贤妇不嫁破亡之家,名士不仕灭绝之国”为说词,诱以功名利禄,鼓动范蠡投降吴国。范蠡婉言拒绝,说:“臣亦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言勇。’臣在越国无德无能,没能辅佐越王践行善政,因而得罪大王。大王赦免臣等不死,已属万幸,哪里还敢有其他什么奢望呢?”伍子胥告诫夫差说:“越王为人深不可测,今日不灭,后必悔之。”伯噽接受了范蠡赠送的美女和珍宝,反对消灭越国和杀害勾践,并且应范蠡之请,暗加保护,使勾践多次死里逃生,化险为夷。

范蠡一直努力,想方设法要使勾践回归越国。一次,夫差生病。范蠡觉得这是极好的机会,动员勾践亲尝夫差的粪便,借以显示忠诚。勾践照办,手取粪便,跪而尝之,恭敬地说:“大王不日便可痊愈。”夫差说:“这是为何?”勾践按照范蠡的指点,说:“臣略懂医术,通过粪便,可知病人病情。臣尝大王粪便,味似谷味,苦涩且酸,正应春夏发生之气。故而知道,大王即将痊愈。”两三天后,夫差果然康复。他非常高兴,也很感动,相信勾践已无棱角,绝对忠诚。伯嚭又大献殷勤,说了勾践许多好话。终于,夫差在扣押勾践夫妇两年多后,大发慈悲,将他们释放,准予回归越国。

勾践回归越国,看到祖国山川和人民,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兴越灭吴,报仇雪耻。他开始过卧薪尝胆的生活,每次吃饭前和睡觉前,必尝一口苦胆,警示自己说:“你忘记会稽之耻了吗?”他放下了国王的架子,亲自耕作,夫人织布,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招揽宾客,赈贫吊死,与官吏和百姓同甘共苦。他表面上对吴国毕恭毕敬,实际上在暗暗积蓄力量,对内充实府库,垦殖土地,发展经济;对外实行亲楚、结齐、附晋、孤立吴国的政策。文种提出“灭吴九术”:一,尊天事鬼;二,重财币以遗(赠送)其君;三,贵糴粟黍以空其库;四,遗之好美以荧其心;五,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以尽其财,以疲其力;六,贵其谀臣,使之易伐;七,强其谏臣,使之自杀(自相残杀);八,邦家富而备器利;九,坚甲利兵以承其弊。勾践同意“九术”,一一实行。其中第三术实际上就是“美人计”,旨在从心理上迷惑和摧垮夫差。于是便有了西施的故事。西施的故事,正史里未见记载。有些传说把夫差亡国的原因集中到西施身上,甚至还说西施和范蠡之间,有过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不足凭信。

勾践励精图治,越国逐渐恢复了元气。而夫差却沉醉在温柔乡和霸主梦里,对于勾践毫不警惕和防范。他仿效其父阖闾,也想当中原的霸主。为此,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北方,开凿运河,挥师北上,打败齐国。这期间,伯嚭进谗,迫使伍子胥自刎而死,夫差因此失去了一位真正的忠臣。勾践询问范蠡说:“吴国已杀伍子胥,夫差身边全是阿谀逢迎之人,现在伐吴,可否?”范蠡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断然回答说:“未可。”

公元前482年,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精兵强将全部前往,只由太子姬友和老弱病残留守国都。勾践再问范蠡说:“现在可否伐吴?”范蠡坚定地说:“可矣!”勾践于是率领经过训练的精锐士兵四万九千人,从海路迂回,进入淮河,然后登岸南下,直扑姑苏。姑苏城内,兵微将寡,根本不是越军的对手。双方交战,吴军惨败,越军攻陷姑苏,姬友被俘,继被杀害。吴国人火速赶到黄池,向夫差报信告急。夫差不敢泄露消息,杀死报信人,一面以霸主身份招待各国诸侯,一面暗中派遣使臣与勾践交涉,请求讲和。范蠡审时度势,说:“现在,越国还没有能力彻底消灭吴国,陛下可以准和,等待时机,再给吴国以毁灭性的打击。”勾践同意这一观点,班师回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事情反了过来,改由夫差向勾践称臣了。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75年,越国再次进攻吴国。越军包围姑苏,高筑营垒,围而不攻,时间将近三年。夫差被围困在姑苏城里,焦头烂额,不得已派出大臣公孙雄为使者,肉袒膝行,求见勾践,传话说:“孤臣夫差,当年曾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愿与大王讲和。现在,大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不过,还请大王仿照当年会稽的先例,赦免孤臣之罪。”勾践想起往事,心有所动。范蠡认为不妥,说:“会稽之事,天以越国赐吴,吴国不取。今天以吴国赐越,越国岂可逆天乎?况且,陛下发奋图强,所思所想,不正是为了消灭吴国吗?谋之整整二十多年,一旦而弃之,可乎?天与弗取,反受其咎。陛下难道忘记会稽之厄了吗?”勾践说:“我很想听先生的话,怎奈不忍心看到使者这可怜的样子。”范蠡手执兵器向前,斥责公孙雄说:“我国大王已将政事委托于我,你赶快离去,不然,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公孙雄见势不妙,泣谢而去。勾践可怜夫差,派人告诉夫差说:“我可以将你迁至越国甬水东边居住,分拨给你百户臣民。”夫差难受此辱,愧恨交加,说:“我老矣,不能侍奉越王。唉!我无面目以见伍子胥也!”说罢自杀身死,吴国就此灭亡。

勾践既灭吴国,雄心更盛,沿着夫差走过的路线,大会诸侯于徐,一时号为霸主。

范蠡辅佐勾践,成就了兴越灭吴的伟业,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并不以此为荣耀,相反倒是添了几分忧愁。他人在官场,深知官场之险恶;他辅佐勾践,更知勾践之性格。像勾践这样的国王,失意和困厄时,需要臣子替他出生入死;一旦得意和成功,便会猜忌和杀害功臣。盛名之下,难以久居。范蠡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急流勇退,保全性命和气节。他向勾践提出辞官请求,说:“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从前,陛下受辱于会稽,臣之所以不死,只是为了辅佐陛下,兴越灭吴。而今,陛下已经雪耻,大王若能赦免臣当诛之罪,臣请辞去官职,归隐江湖。”勾践予以挽留,说:“寡人赖先生的谋略,才有今天,正想与先生分国而有之,先生怎能离寡人而去呢?你不能辞官,不然,我会杀了你!”

范蠡精明过人,知道勾践所说的“分国而有之”,纯是假话,绝不可信。关键时刻,他的头脑很清醒,一天突然不辞而别,失去了踪影。行前,他给好友文种留下一封信,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老兄何不离去?”文种读信后,思想矛盾,称病不朝。有人趁机进谗,诬陷文种将会谋反。勾践再也用不着文种这样的谋臣了,赐剑给文种说:“先生教寡人灭吴‘九术’,寡人用其三术而灭吴,其余六术仍藏于先生心中,就请先生追随先王于地下去施展吧!”文种后悔莫及,以剑自杀。相比之下,范蠡的见识高他一头,因而避免了杀身之祸。

数年后,齐国海边出现一位农民,父子既种地又经商,很快成为富翁。这位农民不是别人,正是范蠡,但已改姓改名,叫做鸱夷子皮。原来,范蠡和家人离开越国后,乘船泛海,到了齐国,隐姓埋名,准备过另外一种生活。他成为富翁后,齐国认为他很贤明,决定任用他为宰相。范蠡喟然叹息说:“居家可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一个人长期背负盛名,很不吉利。”他无心再涉足官场,因此归还相印,散尽家产,悄悄迁至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自称陶朱公。范蠡在陶邑主要从事贸易活动,没多久又成为百万富翁。

范蠡从楚国到越国到齐国,不论是从政还是经商,都获得成功。尤其是他在事业的巅峰时,功成名就,急流勇退,表现出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平常心态。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安安宁宁地老死在陶邑,善始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