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45亦商亦盗说王直 中国是一个兼具陆海的大国

45亦商亦盗说王直 中国是一个兼具陆海的大国

时间:2022-02-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亦商亦盗说王直中国是一个兼具陆海的大国,既有光荣的海洋发展传统,也遭受过从海洋退却的严重挫折。这个海上武装集团的成员,绝大部分原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也有少数日本人参加。这个被称为“倭寇王”的人物,其实是一个从事海上走私贸易的徽州商人。王直是为了求得海上走私贸易合法化而投降的,他的死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海禁与走私的斗争愈来愈尖锐了。

亦商亦盗说王直

中国是一个兼具陆海的大国,既有光荣的海洋发展传统,也遭受过从海洋退却的严重挫折。明初,朱元璋因江浙等地百姓曾协助方国珍、张士诚与其争夺天下,严禁百姓出海。永乐三年(1405年),市舶司恢复,海禁有所松弛,到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明朝出现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贸易时期,人们互通有无,各取所需,海上贸易相对繁荣。

嘉靖后期,由于赋税过重和官吏、豪绅的盘剥,江浙一带民不聊生,大批流民前往海外谋生。沿海海防官员故意夸大其词,使明中央政府错误地将出海经商的都认作“通番奸民”,进而加紧海禁。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国家纷纷东来,海外贸易的需求迅猛增长,海禁政策愈来愈不合时宜。哪里有贸易壁垒,哪里就有走私。明朝的海禁政策执行得越严厉,来自中国的商品就越稀缺、越珍贵,走私贸易的利润也就越高,走私集团的动力和经济实力也就越强。在明政府厉行海禁,残酷打击海上贸易的情况下,一些海商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武装起来,组成武装海商集团,以对抗官军的追捕和残杀,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海寇。(www.guayunfan.com)

■1644年,清兵南下,郑芝龙投降清朝

□1644年7月,英国国会将领克伦威尔率“铁骑军”在马斯顿荒原大败国王军,一举扭转了战局。

谈到明代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倭寇”,首当其冲的代表人物就是王直。16世纪50年代,王直在东南海上建立了一支势力强大的武装集团,控制了从日本通往南洋的水域,建立起一个海上王国。这个海上武装集团的成员,绝大部分原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也有少数日本人参加。王直自称“徽王”或“净海王”,过往中外船只,只有在他的允许下,打着他的旗号,方敢在这一带海上行驶。明王朝把这个武装集团视为海盗,甚至与倭寇混为一谈,对他们进行了长达五六年的清剿。

王直(?—1559),《明史》亦做汪直,号五峰,南直隶徽州府歙县结林人。这个被称为“倭寇王”的人物,其实是一个从事海上走私贸易的徽州商人。15、16世纪,徽商在中国商业界是最强大的势力之一,足迹遍天下。王直的家世不详,他最早靠与同乡徐惟学合伙贩卖私盐起家,失败后又到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从事其他走私活动。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王直又在广东私造双桅大船,从事硫磺、硝石、生丝和棉布等政府禁运物资的走私活动,频繁来往于日本及中国东南沿海,甚至泰国一带。

王直羽翼未丰,投奔了徽州老乡——盘踞在宁波双屿岛的许栋集团。这个集团以武装保护为挡箭牌,抗拒朝廷缉捕和海盗袭击,大规模从事海外贸易。王直精明能干,在许栋手下先做管商业的“管库”,又做管军事的“管哨”,成为主要头目。

许栋因从事海盗活动相继被明军剿灭后,王直便自立为船主,成为流民商业集团的首领。经过不断征战和与明朝地方官员的私下勾结,王直逐渐获得了中日之间海上贸易的垄断地位,新入海通番的船只都只有悬挂“五峰”旗号才敢在海上行驶。

王直虽已成为财厚势大,人众船多的海商集团首领,但他并不想与明朝政府相对抗,而是“叩关献捷求通市”。他一心一意想得到明朝政府的批准,在海上从事合法的贸易活动。但顽固地执行海禁政策的封建王朝,不仅不答应王直的通商互市要求,反而相继派朱纨等人清剿浙江沿海流民武装,王直只好将活动基地迁至日本。

日本各诸侯的对外贸易政策为王直提供了客居的良好条件。王直善于拉拢、结交朋友,取得了许多日本人的信任,他定居日本平户(今属日本长崎县),挂起了“徽王”的旗号。1552年,王直杀回中国,浩浩荡荡带领舰船百余艘,并在浙江沿海设营,联络三百里,数次打败外强中干的明军。

王直财厚势大,武装精良又足智多谋,什么人能使他落入法网?是王直的同乡——另一个徽州人胡宗宪。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明朝政府任命胡宗宪为浙江总督。嘉靖皇帝决心一定要剿除匪患,对贼首绝不轻饶。此后,随着抗倭战争的推进,胡宗宪又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并兼任浙江巡抚,集中负责东南沿海的抗倭重任。

胡宗宪一边派遣辩士蒋洲、陈可愿,以及先前与王直友善者多人,出海招抚王直,一边大搞心理战术,派人把关在金华监狱的王直母亲、妻子接来杭州,并予以物质上的厚待。过了几天后,胡宗宪要王直母亲写信劝王直归降。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王直派人传话给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听从命令,协助剿除松江各处流民,并希望以此换得明政府开放沿海贸易的许诺。胡宗宪故意制造出一种双方议和的气氛,将王直诱捕。王直入狱后两年,被朝廷下令斩杀于杭州官巷口,至死不屈。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被明廷处死。朝廷背信食言,巡抚胡宗宪出尔反尔,致使“倭寇王”王直临刑叹息:死我一人,恐怕苦了两浙百姓……

王直的死,并没有使“倭患”消停,恰恰相反,这件事激起他的部下极大的怨恨和疯狂的报复,“倭患”愈演愈烈。王直是为了求得海上走私贸易合法化而投降的,他的死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海禁与走私的斗争愈来愈尖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