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罗伯特・奥本海默简介资料

罗伯特・奥本海默简介资料

时间:2022-05-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罗伯特·奥本海默简介资料_悲剧性的人物罗伯特·奥本海默罗伯特·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圣诞节,奥本海默和弗格森一同前往巴黎度假。奥本海默事后立刻离开了巴黎,并写信给弗格森表示歉意。奥本海默的父母一听到这消息,立刻赶来英格兰。奥本海默对这样的赞誉只是付之一笑。受到众人一致的反对奥本海默的天才众人一致承认,但是他放任的举动常常会让他的同学感到愤怒。

罗伯特·奥本海默简介资料_悲剧性的人物罗伯特·奥本海默

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1967),美国物理学家。从事核物理、量子力学、相对论基本粒子物理学及理论天体物理学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曼哈顿工程”科学事务的总领导人物,为美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立下汗马功劳,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和“美国的普罗米修斯”。

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

留学英国和德国期间发生的事

1925年,奥本海默到英格兰留学,那时他对未来充满近乎天真的乐观态度,打算以化学家的身份转行研究物理。美国物理学家珀西·布里奇曼(1)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但是这封推荐信并没有能说服卢瑟福让奥本海默成为卡文迪什实验室的一员。奥本海默不甘心,仍然毫不松懈地继续争取。最终,卢瑟福也许被他的执著感动,同意他加入卡文迪什实验室。(www.guayunfan.com)

奥本海默加入卡文迪什实验室以后,被分配在J.J.汤姆逊手下做研究。汤姆逊是卡文迪什实验室前任领导人,也是实验室里最年长的一位科学家。奥本海默在实验过程中感到不愉快,他在给同学法兰西斯·弗格森(当时在牛津就读)的信中抱怨道:

“这里的日子很糟,实验工作十分无聊,我又不在行。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学到什么!”

他在以往的学业上从来就是佼佼者,没有失败过,而现在实验室里又烦琐又艰深的实验研究,让他充满失望、忧虑和恐惧。他在写给他的老师赫伯·史密斯的信中,甚至说他简直想“自杀”。

圣诞节,奥本海默和弗格森一同前往巴黎度假。假期中,虽然远离英格兰繁重的课程压力,但奥本海默却放不下学习上的紧张和失意,以至于到假期要结束时,他竟冷不防地扑到弗格森身上想要勒死他。体型较为高大的弗格森,一下子就制服了奥本海默。奥本海默事后立刻离开了巴黎,并写信给弗格森表示歉意。这件意外事件让弗格森警觉到,他这位好友的抑郁症已经到了极端危险的地步!

回到剑桥后,奥本海默下定决心加倍用功,往往在实验室里忙了一整天下来还挑灯夜读。1926年,玻尔来剑桥探望老师卢瑟福,奥本海默有机会第一次见到玻尔。玻尔在研究室里一如往昔地随意走动,看看每位研究生的实验,而他的出现像是给奥本海默打了一剂强心针,坚定了他往理论物理方面发展的决心。

同时,奥本海默也开始去看心理医生,想解决他在情绪上的困扰。医生诊断他患有“精神分裂”,情况并不乐观。那个时代,精神分裂是无药可救的,只有长期住院一途。

奥本海默的父母一听到这消息,立刻赶来英格兰。在复活节这段假期,他们说服儿子与两位剑桥朋友一起前往地中海科西嘉岛度假。这次休假似乎起了镇定作用,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似乎陷入了情网。在科西嘉岛上,奥本海默遇到一位年轻女子,这段恋情对他十分重要而且神圣。日后他从未再提及这次恋情,只是说:

“这不只是段恋情而已,这是真爱!”

回到剑桥后,念完那一年,奥本海默就转至德国哥廷根大学——当时欧洲理论科学的重镇。

奥本海默(左)在哥廷根学习时与克拉默斯(右)合影

奥本海默在哥廷根大学的指导老师是有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玻恩。这时他才真正明白自己的长处在理论物理学,在这个领域里他迅速恢复原来的自信心,从根本上治愈了抑郁症。在1926年至1929年离开欧洲前,奥本海默在量子力学方面总共发表了16篇论文。他论文中艰深的数学理论,除了物理学家,一般人难以读懂。

1927年,奥本海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他返回美国,先执教于哈佛大学,接着又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位于洛杉矶的加州理工学院。

奥本海默写诗与狄拉克的嘀咕

1927年的冬天,奥本海默在哥廷根的时候,狄拉克也来到哥廷根。奥本海默立即喜欢上了狄拉克。他曾经写道:

“我一生最兴奋的时刻,就是狄拉克的到来和他给我有关放射量子论的论文校样的那一刻。”

然而,这位年轻的英国物理学家对他的新朋友——奥本海默毋庸置疑的多才多艺感到茫然。狄拉克对奥本海默说:

“他们告诉我说你的诗像你的物理研究一样出色,你是怎样做到的呢?在物理学里,我们试图让人们理解从前没人理解的某些东西,而诗歌则完全相反。”

奥本海默对这样的赞誉只是付之一笑。他知道,对狄拉克而言生活就是物理学,别无其他,而他自己的兴趣却十分广泛。想写诗的时候照样写诗。下面是他写的两首诗。

黎明赋予我们欲望,

而暗弱的晨曦却背叛了我们。

当天空中那一缕藏红,

渐渐退去直到灰暗,

当日光沦为一片贫瘠,

当烈焰将我们摇醒,

我们发现,

每个人都身处自己孤独的监狱里,

而交流的渴望变得

既珍贵,又渺茫。

今夜她身着豹皮披肩,

那浸没水中的美腿,

闪烁着黑钻般的光芒,

连同那诱惑而隐约的闪烁,

激起一丝欢愉的渴望。

奥本海默还非常喜爱法国文学。在哥廷根时,他抽出时间去读保罗·克洛岱尔的喜剧《青春少女维奥莱纳》,菲茨杰拉德的短篇故事集《感性的东西》、《冬日之梦》,安东·契诃夫的戏剧《伊万诺夫》,以及约翰·荷尔德林和斯特凡·茨威格的作品。当奥本海默发现有两个朋友经常看拉丁文的但丁的作品时,他一个月没去哥廷根的咖啡馆;再次出现在咖啡馆的时候,他已经学会了足够多的拉丁语用来朗读但丁的作品了。

狄拉克并不为此感动,反而老是嘀咕:

“为什么你要把时间浪费在这种垃圾事上?”

受到众人一致的反对

奥本海默的天才众人一致承认,但是他放任的举动常常会让他的同学感到愤怒。他的导师玻恩说:

“他是一个极有才能的人,而且他很清楚他的这种优越感会以某种方式给人带来尴尬,并给自己招致麻烦。”

在玻恩关于量子力学的研讨会上,奥本海默总是打断正在说话的人,也包括玻恩,然后拿着粉笔走到黑板前,用他那带着美国口音的德语讲道:

“以下面的方式来做的话,效果会更好……”

尽管其他学生对他忘记了对教授的礼貌和不断打断讲话多有怨言,但奥本海默却并未打算改变他的这种行为。然而有一天,玛丽亚·戈佩特·梅耶——一位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递给玻恩一份写在厚羊皮纸上的请愿书。这份请愿书有她本人和研讨会的大部分成员的签名,请愿书内容如下:除非“神童”有所收敛,否则同学们将联合抵制研讨会。

玻恩是一位颇有绅士风度的教授,不愿意把同学们的抗议直接告诉奥本海默,他决定把这份文件留在自己的桌上,这样当奥本海默下次来讨论问题时就不可能不看见它。

后来玻恩写道:

“为了更加保险,我安排自己被别人叫出去几分钟。这一计划奏效了,当我回来时发现他脸色苍白而且不像以前那样健谈了。”

从此以后,他就不再打断别人了。

但是,奥本海默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直去直来,办事缺乏技巧。他可能在这一刻会风采迷人、替人着想,而下一刻却粗鲁地打断别人的话,不能够容忍平庸。

他的一位同学爱德华·康顿抱怨道:

“麻烦就在于奥本海默对关键因素的反应太快,因此他总是让别人陷入不利的境地。而且,见鬼!每次都是他对,至少算得上是正确的!”

“嗯嗯嗯先生”

他在课堂上的演讲技巧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至少刚开始时是这样。讲话吞吞吐吐,好像找不到适当的词汇,经常讲到一半停止,然后发出“嗯,嗯,嗯”的声音(有时候则是“啊,啊,啊”),这成为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连接用语。

“这就是狄拉克常数在此处的作用。嗯,嗯,嗯……但是,如果你换个方式考虑……整个图像就会有极大的转变……啊,啊……”

泡利曾经戏称奥本海默为“嗯嗯嗯先生”。

奥本海默还是一个老烟枪,上课时烟就从来没有离开他的嘴,有时还把粉笔当做烟含到嘴里,或者把烟当做粉笔在黑板上写。

很快,奥本海默上课的风格被学生当做时髦照单全收,从上到下模仿,香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咬指甲,讲课的姿势,蓝衬衫,甚至“嗯,嗯,嗯”的习惯,全都整单收下、照学不误。

有一次,一位欧洲的物理学家在泡利面前大肆嘲讽说美国“没有什么真正的物理研究”,泡利回答说:“哦?你是说你还没有见到过奥本海默和他那群嗯嗯嗯的徒子徒孙吗?”

格罗夫斯马上喜欢上了奥本海默

格罗夫斯被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研制原子弹基地的负责人以后,他急需一个负责科学事务的助手,他原来想找一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如劳伦斯担任这一职务,后来因为劳伦斯所担当的任务太重要而且离不开,只好作罢。劳伦斯和康普顿向格罗夫斯推荐奥本海默。奥本海默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1943年被委任为原子弹设计工作及“快速破裂”项目的协调人。

当格罗夫斯到伯克利视察研究进展时,见到了奥本海默,奥本海默刚刚与贝特、特勒等人一起完成一项理论研究:原子弹爆炸时完全可以排除地球大气层被点燃的可能性。

有人说,很难设想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差异,有比奥本海默与格罗夫斯更为显著的。这可能是真的,但格罗夫斯却马上喜欢上了奥本海默。这与格罗夫斯当时的心态大有关系。当时格罗夫斯正好视察完了几处重要的实验室,对成功研制原子弹几乎已经失去了指望,因而感到十分惶惑和沮丧。这时他渴望得到科学家的指点,而奥本海默恰好有正确评价各种技术方案的杰出才能。

奥本海默思维敏捷,能及时抓住讨论中不同意见的实质并引导讨论不离开主题;同时,他对科学知识的涉猎面极广,但却并不十分深入,而这一点恰好适合于处理研制原子弹过程中所遇到的极为广泛的各种问题。最让格罗夫斯倾心的是,奥本海默不像其他科学家那样津津乐道地推销自己偏爱的某种方法,而是愿意花时间把科学上的问题所在阐述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更让格罗夫斯心花怒放的是,奥本海默与许多科学家不一样,不是一味强调科学研究必须绝对自由,而且不排斥保密。奥本海默认为,高度保密的要求对研究工作肯定极为不利,科学家只有在了解研究的最终目的,以及全盘研究工作进展等情况,才会有积极性、创造性和灵感;但保密又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他建议把所有研究人员集中到一个实验室,而实验室又建立在一个相对封闭和荒僻的地方。这样,在实验室里科学家可以完全自由地讨论,而整个实验室对外界则应绝对保密。

格罗夫斯立即建议奥本海默担任“曼哈顿工程”科学事务的负责人,这一建议立即被采纳。手上有几亿美元作资金的格罗夫斯与奥本海默立即决定在新墨西哥州距圣菲市西北方仅48公里处的洛斯·阿拉莫斯建立研究基地,这就是日后闻名于世的原子弹研制基地。

美国“曼哈顿工程”的两位领导人物格罗夫斯将军(右)和奥本海默(左)

众人眼中的奥本海默

1947年,奥本海默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院长以后,仍然留出一半时间来做物理研究,但没有再作出比较重要的科学贡献了。最常听到的解释是他已经江郎才尽,过了物理学家多产的黄金岁月,而且过分涉入华盛顿的政治圈子,等等。但是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同感:奥本海默并没有发挥他全部的科学潜能。

拉比(2)说:

我觉得奥本海默似乎接受了过多传统科学之外的知识,例如他对宗教的兴趣,特别是印度教,使他觉得自己好像笼罩在一层神秘的宇宙雾罩里……也许有人要说我对神缺乏信心,但是我认为那只会将人诱离理论物理的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而误入空泛直觉的神秘领域。

也有人指出奥本海默对细节缺少耐心及毅力。罗伯特·瑟柏说:

“他的物理是还不错,但是算术却糟透了!”

奥本海默后来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时住的房子

盖尔曼也说:

奥本海默没有耐心,不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他就是坐不住。就我所知,他从未写过什么长篇大论,或做过什么冗长的计算之类的事。他没有那个耐性;他自己的研究常常只是由一些小小的灵感组成,不过却是非常敏锐的洞见。他能够激发别人的潜力,影响力也是他人所不及的。奥本海默的确教出一两代的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科目涵盖近代物理、量子力学和场论。

许多人曾抱怨奥本海默才思敏捷,但没有原创力,说他只会剽窃别人的构想,然后代别人完成;但是真正的构想仍然是别人的,而不是他自己的。也有人说他口是心非、长袖善舞。

总之,奥本海默是一位颇有争议的科学人物。

一场巨大的悲剧

1949年,奥本海默出席了一个听证会,举行这次听证会的是原子能委员会,包括参众两院议员,旨在调查“原子能委员会”将辐射原料送至美国盟国研究室这一举动是否触犯国家安全法。不少参议员及“原子能委员会”的路易·施特劳斯(L.Straus),特别关切一批运至挪威的铁的放射性同位素,他们认为这批原料是送往挪威的兵工厂以协助铸造技术,改善钢材的强度。

奥本海默认为这些辐射性原料在军事用途上“不具有任何地位”;但是他还意犹未尽,想展示一下演讲天才。他千不该万不该又针对施特劳斯个人补充了一句刻薄伤人的话:

“你还以为,一把铲子就可以产生原子能?你现在的怀疑就是你这种想法的证明!……依我看,这些同位素的重要性……根本连电子仪器都不如,不过倒是比维生素重要一些!”

在他说完这些话后,会场笑声大作;不过,很明显有一位听众并不觉得有趣。根据“原子能委员会”一位委员描述,施特劳斯脸上带着“一种怨恨的表情……一个你不常在人脸上看到的表情”。

施特劳斯是个不轻易忘记侮辱他的人,他总有一天会对奥本海默采取报复行动。来回敬他的“自以为聪明却是相当残忍的行为”。

果然,到1953年12月14日,就在圣诞节前两个星期,奥本海默接到施特劳斯打来的电话,当时施特劳斯是“原子能委员会”的主席,奥本海默则是这个委员会的顾问。施特劳斯告诉奥本海默,以后不准许他再接触机密的原子能资料……施特劳斯的话如晴天霹雳,几乎令奥本海默呆若木桩,久久不能置信。

不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自下令,不准奥本海默再接触机密的原子能资料,在高等研究院保险柜中的其余文件,都要一一清除,安全人员也一并撤离。据曾任原子能参众两院联席委员执行长的威廉·波顿的说法:

“奥本海默极有可能是苏联派来的特务。”

问题的症结当然是奥本海默和共产党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他的弟弟弗兰克曾经是共产党员,弗兰克的妻子也是;甚至连奥本海默的妻子也是,至少很久以前曾经是共产党员。奥本海默在洛斯·阿拉莫斯时,甚至还聘请过不少“左”倾的物理学家;此外,很久以前,他还告诉洛斯·阿拉莫斯情报人员一些不实的消息。不过最奇怪的是,所有这些对奥本海默的指责政府早就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不咎既往地让他放手去造原子弹,为什么原子弹制造出来以后的十年,又来重算老账呢?

大部分人相信这是由于施特劳斯对奥本海默的讽刺耿耿于怀,决心以牙还牙,要让奥本海默吃不了兜着走!美国作家杰克·隆美尔在他写的《罗伯特·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一书中写道:

……千方百计要摧毁他政治生涯的施特劳斯,又忙着打击他这位昔日好友的学术地位。施特劳斯先前为奥本海默争取到“高等研究院”的院长职位,现在则反过来要求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撵走奥本海默。施特劳斯在夏天对同事吹嘘:“如果奥本海默自己不提辞呈,高等研究院也会要求他走人。”又说:“高等研究院的董事会中,十三位董事有八位会投票要奥本海默辞职。”但是,董事会的大多数成员在经过几个月的深入评估之后,并不附和施特劳斯的做法。1954年10月,奥本海默再次当选院长,他也一直都留在研究院里,直到去世。

【注释】

(1)珀西·布里奇曼(1882—1961),1946年因发明获得超高压的装置和在高压物理学领域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拉比(1898—1988),1944年因发现测定原子核磁性的共振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