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川东北地区研究现状

川东北地区研究现状

时间:2022-01-2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经大量的地质调查及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后积累了大量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中调查研究了米仓山、大巴山、川东以及川中的基本地质及构造特点,探讨了盆地周围构造山系的结构、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动力学背景以及相互复合作用方式等对盆地的控制作用。
川东北地区研究现状_龙门山-米仓山褶

一、川东北地区研究现状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的地质研究始于19 世纪,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研究历程。

1.20世纪80年代前,地质研究阶段

细分为路线地质调查阶段(1866~1949)与矿产普查和区调阶段(1950~1980),前阶段以赵亚曾和黄汲清对秦岭地轴等早期比较系统研究为代表性,后阶段的勘探成果以1∶20万~1∶50万全区地质图为代表。经大量的地质调查及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后积累了大量区域地质资料。

2.20世纪80年代后,秦岭造山带系统的构造及成矿研究阶段

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开始与20世纪50年代,历经“6.5”“7.5”“8.5”“9.5”多轮攻关,发现多个中、小型气田。南方海相气藏曾经有过十分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该阶段国内及国外地质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秦岭造山带做了系统的研究,主要以解剖秦岭造山带本身的演化、结构构造特征及寻找金属矿产为目的。代表性成果有:张二朋等的《秦岭-大巴山及邻区地质图》(1992),张国伟等著的《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1997),刘树根等编著的《大巴山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形成与演化》等等。对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现今三维结构及动力学特征、秦岭造山带和造山作用、秦岭造山模式与大陆动力学等方面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观点,如“三维立交桥模式”等。

3.1993年后进入油气勘探促使地质研究进入高潮

2001~2003年川东北高陡构造带前的普光大型气藏的发现,促使川东北山前带及其山前盆地的地质研究深入、广泛的展开。

中石化南方项目经理部及南方分公司,结合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作了大量的研究、勘探工作,对盆山耦合、原形盆地恢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中调查研究了米仓山、大巴山、川东以及川中的基本地质及构造特点,探讨了盆地周围构造山系的结构、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动力学背景以及相互复合作用方式等对盆地的控制作用。2003年在通南巴构造带河坝1井发现飞仙关、嘉陵江油气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