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周王朝初建封诸侯的故事

周王朝初建封诸侯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周王朝初建封诸侯周朝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走过了一段很艰难的路,终于灭掉了殷商。周武王与姜子牙、召公、周公对此事反复地进行讨论。诸侯邦国周王朝所封的每一个诸侯国的领地大小,位置远近,土地肥瘠,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吴国是周朝建立后追封的,因地域偏远,与周朝王廷来往并不多。宗法统治周朝通过分封诸侯,不但巩固了原来商朝统治的地方,而且不断在周边地区扩大其势力和影响,成为远远超过商朝的更强盛的国家。

周王朝初建封诸侯

周朝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走过了一段很艰难的路,终于灭掉了殷商。而周朝一旦建立起自己庞大的统治,如何长久地将这个王朝维持下去,就更是一www.guayunfan.com件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了。

如何才能使王朝的根基坚固而不容易枯朽?如何才能实现庞大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些都是宏大的命题,需要好好地讨论,妥当地解决。此时,摆在周武王面前一个最实际的问题是:商朝毕竟有六百多年历史,而周族比起商族的人数要少得多,如何安排商族的人,以使他们臣服而不至于叛乱?怎样才能使他们安心地为周王朝服务?

对于这个问题,周武王选择了一种流血最少的方案。这个问题解决后,其他问题就趋于简单了。

大国初建

商朝灭亡,周武王开始管理华夏这片热土。广袤的土地对于人数不多的周族来说,注定他们不能直接控制广大的新征服地区,而分封诸侯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安排商族遗民成了一道坎,一个很难定夺的问题。

周武王与姜子牙、召公、周公对此事反复地进行讨论。姜子牙的意见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掉殷商贵族,以便永远地绝除后患;周公主张让他们住在原来的地方耕种原来的土地。周公的这种不必流血牺牲的以殷人治殷的方案,因为能够缓解周族与商族双方的矛盾,最终被武王所采纳。

于是,周武王就把现在河南安阳一带、商都王畿的全部封地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让他继续管理商王朝的遗民。当然设防还是必须的。周武王的做法是:把自己的三个弟弟分封在武庚周围,对武庚进行监督,如果武庚带领商族反叛,周朝也不会变得被动。武庚感恩戴德,即使有可能发生叛乱,也是以后的事情了。

为了笼络商族人心,争取到商族王公大臣的信任,周武王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周武王命令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贵族;还为商朝有名望的大臣平反昭雪,对他们进行安抚。周武王为了表彰比干的忠烈,还对他的坟墓进行了修葺。这些作为,都争取到了商朝贵族、王公们在政治上的合作。

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封邦建国是周初的重要举措。从武王到周公,再到成王执政,周朝先后建置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直系子孙就占有五十多国。文王的弟弟们被封在东虢、西虢;文王的儿子们被封在管、蔡、霍、鲁、卫等地;武王的儿子们被封在邗、晋等地;周公的儿子们被封在凡、蒋等地。而在异姓的受封诸侯中,以姜姓贵族居多,他们大多都是姜子牙的亲族。每个诸侯国都是按照成周的模式建立统治据点。这样,在广大的被征服地区星罗棋布般的大小封国,构成了周朝统治的新格局。

诸侯邦国

周王朝所封的每一个诸侯国的领地大小,位置远近,土地肥瘠,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姜子牙是周王朝三朝元老,为周朝的开疆辟土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受封过很多次。开始他被封在吕(今河南南阳),而成王执政的时候,又把新征服的薄姑氏的土地和人民封给他,封他为齐侯,都城在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姜子牙还获得征伐大权,可以向外扩张自己的领土。齐国周围的诸多东夷小国,都先后被齐国灭掉,于是姜子牙及其子嗣控制了山东北部的大片地区,成了周朝的东方大国。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也是一位贤明之士,而且各方面能力非常之强,辅佐武王灭商,功不可没。武王死后,他又摄政辅佐武王未成年的儿子成王号令天下。周公的儿子伯禽被封的地区,也是一片广阔的土地。伯禽建都于山东曲阜,就是鲁国。鲁公伯禽由于其父周公的赫赫功勋,受到特别优厚的赏赐,分到了殷民六族。成王还特意给了伯禽一套典册文物,也就是允许他施行周天子的礼乐与典章制度,即实行周礼。伯禽受封后,巩固了周朝在东方的统治,成为周朝在东方的又一大国。于是,齐、鲁两国成为周朝控制殷民的重要势力,其作用不可小觑。

武王和周公最小的弟弟康叔,被封在黄河与淇水之间的广袤腹地,建立了卫国。康叔明于事理,以贤修德,把卫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不少殷贵族都非常支持他。

周武王的另外一个儿子唐叔虞,被封在黄河、汾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唐地。唐地原是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带,历经商朝,夏人仍保持旧有的风俗。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迁居到晋水旁,改国号为晋。晋国周围有许多戎狄部落,先后都被晋国灭掉了,晋也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大国。

被封在河南召陵一带的召公奭,在武王灭商以后,被改封在远离岐周的北燕,都城设在2017-02-19 北京西南一带的蓟。召公长子受封为燕侯。燕国为北方的发展贡献巨大,并且与鲁、齐、卫、晋遥相呼应,形成护卫周王朝的掎角之势。

微子是商朝的王族,商纣王的长兄,武王灭商后,微子持商王室宗庙礼器,来到武王军营前,表示投降。他裸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跪地前行,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拿着茅,向武王请罪。武王将他释放,宣布恢复他原有爵位。后来武庚叛乱,他也没有参加。所以,在武庚叛乱被杀后,他作为商王后裔受封治理商朝旧地,后称宋国。宋国以仁德著称,成为周朝东南的最大藩国。

西南地区的巴国(今四川、重庆北)是周朝最远的封国,武王把同姓贵族封在那里,那里的巴、蜀等族和周朝有同盟关系。

东南地区比较远的地方有周的同姓诸侯国吴国(今江苏无锡东南)和楚国。吴国是季历之兄太伯、仲雍在那里开创的。他们接受当地风俗“断发文身”,同时把周人的先进文化传播到那里。

吴国是周朝建立后追封的,因地域偏远,与周朝王廷来往并不多。而在吴国的南方,出现了由夏人和楚人同当地人民融合而建立的楚国。楚国的兴起,阻止了周朝势力的南下。楚国原居淮水下游,属于追随武庚叛周的熊、盈族,他们失败后被迫南下,开拓了长江中游地区。楚国继承了商文化,形成了我国南方颇具特色的一大文化区。

在周朝灭商前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燕国之东有个叫孤竹的小国,是商的同姓国,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在父亲死后,互相推让君位,结果谁都没当君主,双双离开,后来因为仰慕周文王的德行而来到周原。当武王起兵准备攻打商朝时,二人拦马跪谏,坚决反对灭商。周朝建立后,伯夷、叔齐逃到首阳山,发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但后来听说首阳山也是周朝的了,那么首阳山上生长的薇草也自然是周朝的,于是兄弟俩绝食而亡。

宗法统治

周朝通过分封诸侯,不但巩固了原来商朝统治的地方,而且不断在周边地区扩大其势力和影响,成为远远超过商朝的更强盛的国家。

周王朝从一开始就对从属的问题下了绝对的定义,最高权力者是周天子,是上天派到人间进行统治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国的土地、人民都是周天子的私人财产。

周朝首都丰镐一带由卿大夫管理,这些由周天子直接掌握的地区,叫做王畿。王畿之外的地区,分封给周王朝的同姓或异姓诸侯。分封诸侯的时候,要举行庄严隆重的分封行赏仪式,要宣布周天子对诸侯王的册命和封地疆界的大小、奴隶的人数等。周天子定期巡视封国,诸侯要按期向天子述职、朝觐、行聘、纳贡,必要时要领兵出征,讨伐不从王命者,到王室戍守。

这些封国一般都世代相传,他们在封国内具有行政、军事及经济等权力,都有相对独立性,但必须承认周天子是他们的宗主。

被天子分封的诸侯,对其封地进行二次分封,这些受封的人是同族的卿、大夫;卿、大夫再把自己受封的封地分配给同族的士;而士以下不再分封。分封制方便了上级对下级进行统治,所以,全国自上而下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统治网,这样也就形成了各级土地占有者之间严格的等级隶属关系。

周王朝的分封制及由此形成的严格的隶属关系都是在同族内进行,这样,周朝的基本承袭制度——宗法制度也就形成并且趋于稳定了。天子世代相传,每一个天子都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王位;而嫡长子之外的弟弟被封为诸侯,每一代诸侯也都由嫡长子继承侯位。卿大夫的弟弟们为士,士的嫡长子仍继父位为士,余者为庶人。

由血统这种先天性的纽带构成的统治,附带着由嫡长子继承父位的宗法制度,给周朝的统治带来的是管理程序的方便。这种宗法制度是联系贵族大家庭的纽带。每个大家族都有共同的直系祖先、共同的宗庙、共同的墓地,有互相保护、帮扶的义务。周天子是各封国这些大家族的总族长,对各国同姓诸侯而言,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百世不迁的大宗。只要封国存在一天,封国的诸侯就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就要聚集在天子的旗帜之下。这样一来,周王朝同姓的大小封国就成为伯父、叔父,而异姓封国就是伯舅、叔舅了,他们各自在周王朝这个整体中发挥着作用。

就这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变得成熟起来,并且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以后的社会,不管是逐渐瓦解的奴隶社会还是正在萌芽的封建社会,都是按照这个路子走的,政治制度、礼制法制、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等全部都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