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我校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飞速发展

我校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飞速发展

时间:2022-01-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飞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校地理空间信息领域成果丰硕,以我国著名的GIS专家、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吴信才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应用新一代面向服务的悬浮倒挂式体系架构技术,率先推出可视化开发平台MapGIS K9,在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基础信息与咨询服务及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成果普及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我校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飞速发展_地大人2010

我校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飞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校地理空间信息领域成果丰硕,以我国著名的GIS专家、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吴信才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应用新一代面向服务的悬浮倒挂式体系架构技术,率先推出可视化开发平台MapGIS K9,在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基础信息与咨询服务及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成果普及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代面向网络超大型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开发平台MapGIS K9

MapGIS K9采用新一代面向服务的悬浮倒挂式体系架构技术,以GIS微内核群技术为核心,成为全球唯一完全支持面向专业领域的空中、地上、地表、地下全空间真三维模型分析和处理的集成开发平台;全球唯一实现GIS与遥感影像处理平台完全融合,集GIS、GNSS、RS为一体全球领先的集成开发平台;全球率先实现支持“云计算”的GIS集成开发平台。

平台独创的新一代开发模式改变了以往过分依赖程序员的局面,技术难度大大降低,特别是搭建式开发技术,历史跨跃性地实现了零编程,极大地减少了软件的开发量,提升了软件的开发质量,降低了开发难度,客户、项目经理、程序员、技术支持人员均可参与“开发”。GIS研发人员不再陷于GIS软件的细节,而更加注重具体的业务,使GIS软件体验更加符合用户的需要。

2009年,“分布式大型GIS平台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是国家电子政务的四个基础信息库之一,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工程。承担着进一步增强国家对区域发展和经济环境进行宏观监管和动态监测、预测的能力,促进各部门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的共享,并为社会公众提供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的信息服务的重任。

“十一五”期间,以我校为代表的承建单位已经完成了基础性自然资源和专题信息库、基础性地理空间专题信息库、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综合信息库和地理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的建设,形成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数据主中心和11个数据分中心。

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

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在《我国天气雷达近期发展规划(2005—2010)》及充分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网的建设效益两大背景下展开的国家气象信息基础性建设的重要工程。

根据现代气象业务发展需求和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象服务的需求,共享平台建设了一套覆盖全国的,集数据收集和分发、质量控制与产品生成、存储管理、共享服务于一体的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系统,为气象部门及相关行业用户提供包括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在内的、涵盖综合气象探测数据和信息产品的共享服务。

目前,基于MapGIS开发平台建设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8个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及配套系统正在全面部署。

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咨询与服务系统

“十一五”期间,我校大型三维GIS研究成果先后应用于上海、郑州、哈尔滨、天津、广州、佛山、厦门、苏州、宁波等地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咨询与服务管理,通过各种专业分析模型及时为有关部门提供地质信息咨询服务与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信息。

其中,上海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咨询系统已在上海地质调查院、上海房屋土地管理局、上海滩涂造地公司等单位和临港新城、世博园区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成果服务范围覆盖了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被列为全国性示范工程。

地理空间信息成果转化百花齐放

“十一五”期间,以MapGIS为代表的地理空间信息成果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土资源管理、地质调查、数字城市、数字通讯等领域深入应用,并在社会治安、地质灾害、物流、商业、旅游、信息服务等众多新的应用领域提供空间信息服务支持,为神舟飞船返回搜救、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数字城市综合业务系统集成、通信网络资源管理、警用信息管理、地质灾害监测管理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他:

1.刘修国教授获评“武汉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2.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揭晓,我校工程学院吴益平教授获得金锤奖,地球科学学院的吴元保教授和GPMR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胡兆初副教授获得银锤奖。

3.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胡兆初副研究员的课题“大陆地壳疑难元素丰度的研究”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

4.我校6项目获武汉市科技局科技计划资助:信息工程学院刘修国教授申报的“固矿资源储量三维地质统计学估算方法及应用研究”、珠宝学院李立平教授申报的“提高低品质淡水珍珠价值的创意加工工艺与设计”和机械电子信息学院王瑾讲师申报的“2.5Gb/s录井数据大气激光传输系统”获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资助;环境学院李义连教授申报的“电路板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和刘慧教授申报的“煤渣负载型固体碱的制备及其催化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获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关键技术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资助;工程学院马保松教授申报的“武汉市非开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武汉市创新平台项目资助。

5.地球科学学院李长安教授荣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

6.外国语学院赵江葵老师副教授申报的课题“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动机自我调控及其在英语写作自我调控体系中的作用”获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

7.我校博物馆荣获“湖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徐世球馆长荣获湖北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8.我校王亨君、谢树成教授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对被授予者只授一次,为终身荣誉。

9.我校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颜佳新教授当选国际沉积学会理事会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