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康有为公车上书

康有为公车上书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康有为公车上书光绪二十一年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国人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为此,康有为、梁启超召集了1300多位举人到松筠庵议事,提出联名上书皇帝,以免被扣压起来,递不到皇帝手中。会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写成了一篇万言的《上皇帝书》,各省举人签名之后,在康有为的率领下,又浩浩荡荡地开到都察院,要求将《上皇帝书》转交给皇上。

康有为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国人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当时,北京正在举行春闱会试。一些台湾籍、辽江籍的举人听到家乡将要落入日寇之手,个个悲痛万状,泣不成声。国难当头,广东举人康有为拍案而起,指着东南方向大骂卖国贼李鸿章:“如此辱国丧权之约,这厮竟落得下笔去!这等奇耻大辱,上有负皇天恩德,下愧对黎民百姓!身为朝廷重臣,尔不汗颜,士人皆为尔汗颜!”

四月初,正当光绪皇帝被迫要在条约上盖上皇帝大印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一千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朝廷不要批准这个卖国求和的条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运送应举的人,所以后人把“公车”作为入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这一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了1000多名来自各地的举人,冒着北京春季的风沙,浩浩荡荡地来到都察院门前请愿,求都察院向皇上转达举人学子的意愿。但受到了冷遇。在这以前,各省的举人都已纷纷上书清愿,都没有答复。为此,康有为、梁启超召集了1300多位举人到松筠庵议事,提出联名上书皇帝,以免被扣压起来,递不到皇帝手中。会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写成了一篇万言的《上皇帝书》,各省举人签名之后,在康有为的率领下,又浩浩荡荡地开到都察院,要求将《上皇帝书》转交给皇上。

这一壮举虽然也遭到了守旧顽固官僚的阻挠,但震动了朝野。以此为开端,揭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的序幕。它的发动者就是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

康有为,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生,号长素,广东南海(今广州)人。他在读书时就很注意改革社会的学问,青年时代就立下了“经营天下”的志愿。20多岁时,他游历了香港、上海等地,亲眼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远胜封建制度,就开始努力学习西方科学文化,钻研西方政治理论思想,从“声光化电”到史志游记,无不涉猎。24岁时,他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落第后,便回家乡潜心攻读“西学,逐步形成了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30岁的康有为再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应试。此时,正逢中法战争失败,面对中国贫穷落后,屡遭外侮的现状,他痛心极了,立即奋笔疾书,写出了第一封《上皇帝书》,痛陈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险境,呼吁皇帝“幡然图治”,自强而救国。

“一个布衣学子,竟敢横议朝征,放肆!”康有为这封言辞激烈的上书自然遭到朝廷顽固派的阻挠,没有转递给皇帝。更有甚者,本应考中前三名之内的康有为的试卷递到主考官徐桐手里时,他看到“康有为”三个字,也不管试卷如何,便泼口大骂:“这就是上书皇上的康有为吗?如此狂妄,不可中!”提起笔来就勾去了他的名字。

康有为回到广州后,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在广州设立了“万本草堂”,一面研讨维新理沦,一面招收了大量学生,培养变法维新的人材。这时,广东新会青年举人梁启超前来拜见,投在康有为门下。从此,师徒二人共同奋斗,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风云人物。在广州,康梁二人写成了多部反对封建主义者的著作,在《人类公理》中,康有为把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公羊三世说”、佛教的慈悲观念和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及零散片断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结合在一起,画出了一幅无私产,无国家,人人相亲相爱,自由平等的“大同世界”美景,为维新变法做了思想准备。

康梁发动的“公车上书”虽然没能让光绪皇帝看到,但震惊中外,朝野上下影响极大,他俩立即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考完试,康有为中了进士,被授以工部主事的官职,但他嫌官小,办不成大事,没有到职上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变法维新的宣传鼓动中去。在这段时间内.他一面继续上书给皇帝,一面结交朝野倾向于变革的爱国人士,又在北京和上海组织了“强学会”,创办了《中外纪闻》、《强学报》,大造变法舆论。上海的强学会被封建顽固势力查封后,梁启超等人又创办了《时务报》,驳斥了顽固势力的谬论,继续宣传变法维新。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冬,以德国强占胶州湾为开端,西方列强占地的占地,霸港的霸港,加快了蚕食中国的步伐。康有为第五次上书皇帝,希望光绪皇帝“固胶警之变、下发愤之诏”,决心变法。此书措词激烈,送到工部后,又被顽固派大臣扣压下来,不肯把它转呈光绪皇帝。可是,朝中许多官员却争相传抄,天津、上海的报纸也披露了出来,一时广为流传。后来光绪看到了,深为感动,不禁大加赞赏。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的专权很不满意,对朝廷的日益腐败衰落也忧心忡忡。他深感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正是挽救大清皇朝灭亡、摆脱慈禧之权,提高君权的有效途径。于是,他立即降旨:“将康有为的上书转发各省总督、巡抚,另抄清三份,呈太后与军机处,并乾清宫存档。”后来,康有为又向皇帝上了一书,被顽固派官吏搁置时,被光绪的老师,一品军机大师翁同龢看到了,他觉得康梁的变法主张有利于光绪亲政,改变后(太后)党擅权,国势日衰的残败局面,便降低身份去拜访六品主事康有为,经过彻夜长谈,两人十分投机。临分手时,翁同龢对康有为说:“皇上读了你的文章,十分赞赏。老朽有机会一定向皇上引荐,你即可直接面陈皇上,畅述变法之见!”

翁同龢第二天进宫,将与康有为面晤的情况和盘托出,并说:“康有为是难得的经世之才,皇上不妨亲自召见他,听听他的变法主张。”光绪皇帝有心召见康有为,但遭到顽固派后党大臣的阻挠,恭亲王奕说:“本朝历祖有个规矩,四品以下的官员,皇帝不得单独召见。皇上如果有话要问,可以命大臣代传。”懦弱怕事的光绪皇帝,不敢违背“祖制”,只好改令通过总理衙门向康有为“问话”,再由大臣转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