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_中国历史人物

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_中国历史人物

时间:2022-08-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_中国历史人物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期间,杰出的军事家白起南征北战,攻城略地,为秦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赵将廉颇率重兵进驻长平,阻击秦军,双方对峙三年。秦昭王得知情况,立即任命白起为上将军,统领增援的秦军,前往长平。赵括素来畏惧白起,而对白起到达长平一无所知。白起坐镇指挥,赵军的突围除了伤亡外,不起任何作用。长平之战历时三年,赵国共损失军队四十五万人,元气大伤。

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_中国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地处西方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一跃而成为先进的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公元前307年,秦昭王嬴则登基后,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兼并战争,使秦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从而为日后秦国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期间,杰出的军事家白起南征北战,攻城略地,为秦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

白起一称公孙起,眉县(今陕西眉县)人。青年时代从军,军旅生活的磨砺,使他养成了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才干。公元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第一次统领秦军,进攻韩国和魏国。次年,白起升任左更,指挥伊阙(今河南洛阳西南)之战,先魏后韩,各个击破,共歼灭魏、韩军队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攻占五座城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歼敌二十万人以上的战例,为秦国向东方扩张势力,起到了扫除障碍、开辟道路的作用。

白起在伊阙之战中表现了军事统帅的品质和能力。秦昭王提拔他为国尉(太尉),掌握军权。一年后又提拔他为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其后大约三十年间,白起统领秦军,不断地进攻韩、魏、楚、赵、齐等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尤其是在公元前279年,白起统领数万秦军,进攻南方强大的楚国,接连攻克?(今河南?陵)、邓(今河南邓县)等五座城池。次年一举攻克楚都郢城,烧毁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进军至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楚军闻风丧胆,楚顷襄王被迫迁都至陈城(今河南淮阳)。

白起南征北战,除了为秦国掠得大片土地外,还残忍地杀害了敌国的无数士兵。“斩首二十四万”,“斩首十三万”,“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斩首五万”……典籍中的这些记载,说明白起好杀成性,也说明当时的战争,给人民造成了多么深重的灾难!(www.guayunfan.com)白起屡战屡胜,深得秦昭王倚重。秦昭王曾称赞他“取胜如神”,因而,他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被封为武安君。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白起指挥这次战役,大获全胜,这使他的军旅生涯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秦国和赵国是生死对头。秦国新任宰相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秦、赵之间更是不共戴天。先是秦国进攻韩国,攻占野王(今河南沁阳),使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与韩国本土割断了联系。韩国决意把上党郡献给秦国,谋求和平。可是,上党郡守冯亭却把全郡十七个县献给了赵国。这激起了秦昭王的仇恨,立刻任命王龁为将军,统兵进攻赵国。赵将廉颇率重兵进驻长平,阻击秦军,双方对峙三年。公元前260年,秦国实施离间计,诱使赵孝成王疑忌廉颇,改用夸夸其谈的赵括为赵军统帅。秦昭王得知情况,立即任命白起为上将军,统领增援的秦军,前往长平。而且对这一任命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传令军中说:“有泄露白起为上将军消息者,斩!”

赵括素来畏惧白起,而对白起到达长平一无所知。他改变廉颇的防御战术和部署,调整将官,撤除工事,准备攻击秦军。白起不声不响,勘察地形,调兵遣将,制定了佯败诱敌、分割围歼的作战计划。具体做法是:主力部队后撤,埋伏坚守,形成一个巨大的伏击圈;正面一支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装败退,将敌人诱进伏击圈内;同时派出机动部队二万五千人,迂回至赵军的背后,截断赵军的退路;再以五千名精锐骑兵,从两翼插入赵军营垒,将其分割包围。

赵括通知王龁,择定交战日期。王龁执行白起的计划,故意战败,有步骤地后退。赵括得意忘形,命令追击。当赵军完全进入秦军伏击圈的时候,白起突然打出自己的帅旗,严严实实地把赵军包围起来。他指挥秦军,截断赵军的退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大部分,使之首尾不能相顾。秦昭王为了这次战役,亲自到前线慰问秦军,而且将当地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征集入伍。这支新军又在长平外围形成一道屏障,彻底切断了赵军可能得到的援军支持和粮草供应。

赵军陷入绝境。赵括这时才真正知道白起的厉害。但是,他依仗赵军的人数远远超过秦军的优势,一面向邯郸求援,一面组织突围。然而,赵军的突围没有一次成功,全被白起挫败。白起对赵军采取“围而不攻,待其自毙”的办法,从八月围至九月,整整四十六天,致使赵军得不到一点补充,矢尽粮绝,甚至出现“阴相杀食”的现象。赵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命赵军分成四队,轮番冲杀,企图杀出一条血路,突围逃生。白起坐镇指挥,赵军的突围除了伤亡外,不起任何作用。赵括绝望了,带领部分赵军作最后的搏杀。秦军一起放箭。可笑习惯于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赵括,死于乱箭之下。赵军失去统帅,人心大乱。白起忙命树起招降旗,并取了赵括首级,招降赵军。赵军当时所做的,只能是放下兵器,乖乖投降。

赵军四十万人,一日之间,全成了秦军的俘虏。白起面对这样庞大的俘虏军阵,恰也作难。放归赵国,等于保留了敌国的军事力量;留在秦营,倘若有变,后果不堪设想。他与王龁等密议,只有将俘虏处死,方是上策。因此,他们编造谎话,用“挟诈”手段,将投降的四十万赵军全部坑杀,只将二百四十名未成年的童子军放归邯郸,让他们去宣扬秦军的声威。

长平之战历时三年,赵国共损失军队四十五万人,元气大伤。白起指挥这次战国时期最大的战役,开创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标志着他的军事思想完全成熟,驾驭战场形势,从容自如。长平之战后,白起乘胜利之余威,兵分三路:一路由王龁率领,向东北进军,翻越太行山,攻占武安(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率领,向北进军,平定太原郡(今山西中部);一路由自己率领,驻守上党郡,向东进军,围攻邯郸。按照白起的设想,自己和王龁两军形成夹击之势,攻占邯郸不成问题,而且有可能攻灭整个赵国。

谁知事态的发展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赵国摇摇欲坠,岌岌可危。大臣苏代向赵孝成王建议说,自己愿意出使秦国,贿赂宰相范雎,通过范雎说服秦昭王,务要使白起撤军。赵孝成王焦头烂额,什么样的建议都会接受。这样,苏代就携带重礼到了秦都咸阳。

苏代送给范雎许多金银珠宝,然后鼓动唇舌,说以利害关系,大意是说:白起于秦,功高盖世,若再灭赵国,那么简直可与历史上的周公、姜尚相比,你范雎屈居其下,还能保住宰相之位吗?赵国灭亡,赵国人民仇恨秦国,自会分别投奔燕国、韩国和魏国,那么,秦国到底能得到多少土地多少人口呢?因此,你范雎应当劝说秦王,允许赵国割地求和,千万莫让白起再建功业。

范雎怀有私心,遂以“秦兵劳”、“休士卒”为由,力劝秦昭王召回白起,休整军队。秦昭王信任范雎,答应赵国割地求和的条件,强令白起撤军。这给了赵国以喘息的机会。

白起很不情愿地回师咸阳,听说了撤军的缘由,心中气愤。主要是气愤范雎,为了一己之私,竟不顾国家利益,把唾手可得的灭赵机遇,白白断送了。无奈之下,他交出军权,居家养起病来。

公元前258年,秦军经过休整,兵强马壮。秦昭王雄心勃勃,旧事重提,决定再攻邯郸,消灭赵国。他征询白起的意见。白起却说:“不可!”

秦昭王无法理解白起的话,说:“前年长平之战,我们国库空虚,百姓挨饿,而你却要求增加兵援和军粮供应,兴师灭赵;现在,百姓和将士都得到休息,军费和军粮充足,三军供应超过前年一倍以上,攻灭赵国正当其时,而你却说‘不可’,这是何意?”

白起认真分析形势的变化,说:“长平一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秦国人欢天喜地,赵国人心惊胆战。秦国厚葬死者,厚养伤者,耗费了大量资财。赵国死者不得葬,伤者不得养,百姓涕泣哀怜,齐心协力以国难为忧,积累财富,增强实力。近年,秦国得到了休整,赵国同样也得到了休整。而且,赵国与燕、韩、魏、齐、楚等国结盟,它们休戚与共,怨恨秦国。因此,臣以为此时不可进攻赵国。”

秦昭王不以为然,执意以王陵为将军,统兵攻赵。事情正如白起所分析的那样,赵国同仇敌忾,抗击秦军,致使王陵损失了五个军营的兵力。秦昭王没有办法,还得用白起为统帅,扭转战场形势。可是,白起带有情绪,谎称生病,拒不接受任命。他诚恳地告诫秦昭王说:“邯郸是不容易攻克的。而且,各诸侯国怨恨秦国,肯定会救援赵国。我们秦国虽然取得了长平大战的胜利,但士兵也伤亡过半,国力空虚。现在,我们跋山涉水,硬去争夺人家的国都,赵军应其内,各诸侯国攻其外,秦军必败无疑。”

秦昭王没想到白起拒绝任命,不给自己面子,再命范雎登门相请,依然要他挂帅出征。范雎和白起,面和心不和,前者嫉恨后者功比天高,后者鄙夷前者阴险虚伪,彼此间没有共同语言。因此,尽管范雎说了一堆好话,而白起不为所动,坚持说:“此时攻赵,不见其利,只见其弊。再则,白某生病,无法挂帅出征。”

范雎碰壁,回复秦昭王,少不了添油加醋,诋毁白起。秦昭王大怒,说:“他不就是个白起吗?没有他,寡人照样攻灭赵国!”他任命王龁为帅,代替王陵,率兵包围邯郸。这次包围,整整八九个月,没有效果。相反,赵军经常派出小股部队,深入秦军背后,骚扰袭击,使得秦军损兵折将,连连失利。白起人在咸阳,心系前线,听说秦军失利,感慨地说:“秦王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秦昭王听了白起的话,像是大发牢骚,又像是幸灾乐祸。他很恼怒,再见白起,说:“你若果真有病,可躺在床上指挥战斗。你若伐赵成功的话,寡人会重重赏你;你若拒不出征的话,寡人会更加恨你!”

白起还是没有答应,说:“臣知道,臣只要挂帅出征,即使不胜,也会免罪;若予拒绝,即使无罪,也会遭受诛罚。但是,臣宁可遭受诛伐而死,也不会去当必败之军的统帅!”

秦昭王怒不可遏,下令罢免白起的所有官爵,贬为庶民,赶出咸阳,迁徙至阴密居住。当时,白起确实染病,迁徙无法成行。就在白起滞留咸阳期间,前线战事有了重大变化: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会同楚国春申君黄歇和赵国的军队,共数十万人,在邯郸城外大战秦军。秦军受到重创,大败而退,统帅之一郑安平及其部下二万人当了俘虏。

秦昭王且愧且恨:战事的发展完全在白起的预料之中。他容不得白起滞留咸阳,命令他立刻动身前往阴密。白起抱病起程。范雎又进谗说:“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嘴里喋喋不休,还怨恨不已呢!”

秦昭王昏头昏脑,恼怒地派出使者,赐给白起长剑,命其自裁。白起行至咸阳西门外十里的杜邮,使者追及,传达旨意。白起手执长剑,愤愤不平地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说罢,以剑自刎而死。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名将。司马迁称赞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的死并不在于他有什么罪过,而是因为他功高震主,违背了秦昭王的意志。范雎趁机蛊惑陷害,导致了一代名将悲剧性的结局。秦国百姓不忘这位功臣,“乡邑皆祭祀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