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秦腔_卜凤的风采

秦腔_卜凤的风采

时间:2022-06-2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秦腔_卜凤的风采二十世纪50年代,马健翎改编的秦腔《赵氏孤儿》影响广泛。在情节上,秦腔把晋灵公、屠岸贾与赵盾的矛盾放到明场,但删去程婴与妻子的矛盾。简单说,秦腔采取的是大致平均方案。卜凤的戏主要在第四场《搜孤》和第六场《拷打》。从道白和动作中体现戏剧性,是秦腔本的一大特色。

秦腔_卜凤的风采

二十世纪50年代,马健翎改编的秦腔《赵氏孤儿》影响广泛。在情节上,秦腔把晋灵公、屠岸贾与赵盾的矛盾放到明场,但删去程婴与妻子的矛盾。这个戏为公主增加了一个贴身丫鬟卜凤,旦角的戏份很重,戏剧冲突得到加强。此外剧本的动作提示十分到位,为演员二度创作提供了依据。

从元杂剧以来,多种不同版本的《赵氏孤儿》各出奇招,异彩纷呈。元杂剧以“搜孤救孤”为主线,将赵盾被害的经过交给剧中人追述,剧末有孤儿复仇情节;南戏、传奇则用一半的篇幅完整呈现赵盾一家被害经过,“搜孤救孤”的主题被淡化;早期京剧前没有赵盾被害的经过,后没有孤儿复仇的结局,只截取了“搜孤救孤”这一段。那么,秦腔如何处理这一题材呢?

简单说,秦腔采取的是大致平均方案。全剧十一场戏,前两场为《忧国》《忠谏》,主要情节是相国赵盾与大夫韩厥见晋灵公荒淫无道,弹打百姓而痛心疾首。赵盾屡次进谏,遭到晋灵公和屠岸贾的嫉恨。从第三场到第七场为《托孤》《搜孤》《救孤》《拷打》《死节》。第三场一开头,程婴慌慌张张到驸马府通报:老相国已被陷害而死。接下来便是屠岸贾兵围驸马府,赵朔被杀。接着公主分娩,屠岸贾进宫搜孤,拷打卜凤,程婴与公孙杵臼定计救孤。最后四场是《还朝》《阴谋》《屈打》《挂画》,演十五年后韩厥还朝、孤儿复仇的经过。

这样处理,情节显得完整。把赵盾的忠谏而遭迫害放在前台,有利于突出程婴等人救孤行为的正义性和日后孤儿复仇的合理性。同时,这个开头并不长,只有两场戏,鉏麑、提弥明、灵辄等人完全被删去,不至于喧宾夺主,淡化救孤的主题。最后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写复仇,避免了元杂剧第五折“强弩之末”的弊病。(www.guayunfan.com)在人物方面,秦腔本有两点引人瞩目的地方:一是为公主增添了一个贴身侍女卜凤,取代了早期京剧中的太后;二是删掉了韩厥自尽的情节,把元杂剧中主持为赵氏复仇的魏绛改为韩厥。

卜凤的戏主要在第四场《搜孤》和第六场《拷打》。第四场,屠岸贾气势汹汹地进宫搜孤,公主吓得手足无措,卜凤却异常镇定,与屠岸贾针锋相对,毫不示弱:

屠岸贾:(冷笑)哈!晋侯有命,俺便要搜!

卜凤:哪个敢搜?

屠岸贾:来呀!

众武士:有!

屠岸贾:(以手指小门)内边搜查!

众武士:呵!(拟进小门)

卜凤:(以身挡住小门)慢着!(众武士止步)这是甚等之地,岂容你等随便出入!

屠岸贾:俺要搜。

卜凤:我不许!

屠岸贾:俺要搜。

卜凤:我不许!

众武士没有搜到孤儿,屠岸贾命令“出宫”,卜凤来了个得理不让人,屠岸贾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卜凤:慢着!(众武士止步)屠大人,我来问你,有孤儿无有?屠岸贾:哼!

卜凤:唗!无故搜宫杀院,该当何罪!

屠岸贾:这个……

卜凤:什么?

屠岸贾:这……

卜凤:你讲!

第六场,卜凤受屠岸贾严刑拷打,昏死几次,依然咬紧牙关挺住。当她在昏迷中苏醒过来,依稀听到程婴前来“出首”孤儿时,顿时“猛惊”,“瞪视程婴”。卜凤只参与了公主向程婴的托孤,并不知道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合谋,所以她的表现和表情是“真实”的,不像程婴和公孙杵臼是在屠岸贾面前“演戏”。我们看剧本的描写:

屠岸贾:到此何事?

程婴:出首孤儿。

卜凤:(闻言,怒发冲冠,咬牙恨叫,声色俱厉)嗯!(挣扎起立,指程婴)你……做什么来了?

程婴:(一愣)我……出首孤儿来了。

(大家都因出其不意而一愣)

卜凤:谁叫你出首孤儿?

程婴:(故作傲慢地)我要出首孤儿。

卜凤:唉!我把你……好贼!(说着扑上去,一口将程婴臂咬住不放)

最后,屠岸贾拔出剑来将卜凤劈死。这样处理,既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又合乎情理。屠岸贾相信程婴的确是在“出首”孤儿,而程婴从此便背上了卖主求荣的骂名。后来的京剧《赵氏孤儿》、豫剧《程婴救孤》等,都沿用了这个场面。豫剧把名字由“卜凤”改成“彩凤”,显得更平易。

在元杂剧和南戏、传奇中,韩厥为放走孤儿早早自尽了。早期京剧中韩厥将孤儿抱出宫后交给程婴就没了下落,估计是没死,但剧本中再不提他了。秦腔不是这样处理的。在第一场中,韩厥与赵盾声气相通,同为晋国的前途担忧。第四场,由于韩厥的接应,孤儿得以安全地转移出宫。这其实都在为关键的第八场和第十场作铺垫。

第八场是十五年后的事。韩厥被新君征召还朝,一路上回想当年赵家被害的往事,又正好遇见程勃率队打猎,耀武扬威。他当然不知道程婴舍子救孤的真相,触景生情,发誓要责打程婴。第十场,韩厥召程婴进府,将他痛打一顿。程婴从这番痛打中试探出韩厥“是忠不是奸”,便将当年舍子救孤的真相和盘托出。韩厥如梦方醒,跪地向程婴道歉。二人计划杀屠岸贾报仇。这个表现韩厥与程婴误会的场面很有戏剧性,在后来的京剧改编本中得以保留,但韩厥被改为魏绛。

从细节上看,秦腔本子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让程婴在最后与屠岸贾的决战中被刺身亡。这是一个创造,使悲剧气氛更加浓厚,豫剧《程婴救孤》采用了这个结尾。二是公主没有死,一直在阴陵受苦,最后与孤儿母子团聚。这显然是受南戏、传奇的影响。三是程勃虽和程婴一起住进屠府,在那里“习文练武”,受屠岸贾的欣赏和庇护,但并没有认屠岸贾为义父。这样,孤儿在得知真相后立马决定杀屠岸贾报仇,就显得更加可信。

从道白和动作中体现戏剧性,是秦腔本的一大特色。传统戏曲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唱”“念”先不说,“做”和“打”无疑应当属于戏曲动作。但是,戏曲中的表演动作具有技艺性、程式性,有时与情节发展、人物性格没有太大的关联,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比如水袖、翎子、帽翅、髯口,还有各种手法、步法、身段等,这些特技表演,在任何一出戏中都照搬照用,改动不大,由此便形成了程式。所以,传统戏曲有时不追求演员的外部动作和表情是否符合情理,也不大追求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深层心理活动,或推动剧情开展。但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举个例子。民国元年,也就是公元1912年,梅兰芳在北京演出《汾河湾》,扮演女主人公柳迎春。当演到分手十八年的丈夫薛仁贵来到寒窑门口向她诉说衷情的时候,梅兰芳一直脸朝里坐着不动。这是历来的演法,演员演惯了,观众也看惯了,没有人会大惊小怪。但有一个从西洋回来的人看了戏,觉得这样演不合情理。一个自称是你分手十八年的丈夫回来了,怎么能无动于衷呢?这人看完戏给梅兰芳写了一封信,建议他要“动”起来。这人就是国剧大师齐如山,电影《梅兰芳》中邱如白的原型人物。从此,戏曲表演加快了戏剧化步伐。到1949年以后,斯坦尼斯拉夫表演体系影响中国剧坛,戏曲表演进一步向话剧靠拢。

秦腔《赵氏孤儿》中的动作提示非常细致,也非常精彩。限于篇幅,这里只举一处。

第四场《搜孤》,屠岸贾不知公主已经分娩,暗中先派两个宫女监视公主。卜凤心知肚明,为不让她们进内室见到公主、发现婴儿,故意差遣她们去端花,此时程婴进宫:

程婴:(身背药箱,随卜凤上,情不自禁)程婴叩见公主!(下跪)

卜凤:住口!

程婴:(一愣,吓得坐下了)

卜凤:(压低嗓子,哭)你……低声些!

程婴:(压低嗓子,哭)我……明白了。

程婴并不知道公主已经被监视,所以还像往常一样叩见公主。卜凤见状情急,责令程婴“住口”。程婴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被卜凤的厉声斥责吓呆了,跪姿变为坐姿。卜凤这才意识到自己鲁莽,忙压低嗓子用哭腔吩咐程婴“低声”,程婴也明白过来,以低声答应。在这里,卜凤和程婴不但压低了声音,还用“哭”腔,为什么呢?你想啊,公主是什么人?堂堂金枝玉叶,竟然受如此欺凌,连叩见自己的人都不能高声讲话,真是虎落平阳,凤凰落架,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啊!这一哭,哭出了卜凤的委屈,哭出了公主的处境。这样的动作提示,在以往的戏曲剧本中是很少见到的。

接着,程婴随卜凤进入小门,把孤儿装入药箱里,此时端花的宫女回来拍打内室房门:

公主:(吓得起而复坐,无力地呼唤)卜凤!卜凤!

卜凤:(慌张急上)公主,什么事?

公主:你……你听!

(拍门声又起)

卜凤:(吃惊,向后退几步,问)谁?

二宫女:(在内)是我们,菊花端回来了。

卜凤:(也慌了,搓手顿足,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了主意,双手扶公主)……

这一段动作提示,把公主和卜凤的慌张神态写活了,给演员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可靠的蓝本。

总之,秦腔《赵氏孤儿》成就不凡,代表了二十世纪50年代的戏曲编剧水平。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例如第一场写赵盾忧国,先让公主和驸马到花园游玩,接着是赵盾训子,这两个场面不但没有必要,简直就是多余,看得人着急。王雁的京剧本删掉了这个开头,以屠岸贾和晋侯弹射百姓开场,相当简洁。

秦腔有很多特殊的表演技巧,在《赵氏孤儿》一剧中得到施展。例如西安五一剧团饰演屠岸贾的演员,利用上半身的左右晃动,表现屠岸贾的不可一世;扮演神獒的演员撒欢跳跃,向主人屠岸贾表示亲热,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