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深化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必须加强自己的身心素质教育。

■ 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化、信息化和学习化的时代,对人才要求更新更高,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的人才,而应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因此,大学生应着力培养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成才的核心

当代大学生面临社会的巨大变革,能否在充满竞争、挑战、机遇的社会中很好地发展自己、拼搏成才,关键在于要提高综合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它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胡锦涛主席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变革和体制转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这种多样化格局对整个社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必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今天,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势在必行

2.专业素质——大学生成才的基石

专业素质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全面的业务能力。大学生专业素质是指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进而将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内化,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能较出色地从事专业工作的品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三者相辅相成。大学生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方面的一般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是从事工作最直接的知识。大学生知识结构构建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专业能力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部分,可分为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表达能力

3.人文素质——大学生成才的底蕴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实践和受环境影响所获得的人文知识和所具备的人文修养。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格品质以及审美情趣的综合反映。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较差;有些大学生的语言行为不文明,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较差等。人文素质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4.身心素质——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身体健康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是健康的精神保证,大学生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深化有着明显的影响。其表现为:心理品质直接控制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对增进人的生理机能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内化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必要主观条件。认知心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内化的方式、过程及效果,情感、兴趣等则是内化过程中的动力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及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因素,只有遵循学生的心理发生、发展及活动的规律,道德教育才会有所支配,这种支配对他们接受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必须加强自己的身心素质教育。

5.能力素质——大学生成才的前提

能力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21世纪是一个全面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等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个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大学生步入社会后,首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是什么?这种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适应能力即指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能较快地认识、了解和熟悉外部环境,并使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的能力素质,它主要包括:

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这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

独立生活能力。参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务,对独立生活能力要求较高,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素质训练。

人际交往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不善于与人交往,就难以与人沟通,就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致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

应变能力。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要使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还需要有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素质包括:

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即是实际工作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毕业生本人顺利成长的基本条件。

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文字、图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理工科毕业生对这种能力的要求更突出。这也是检验一个毕业生创造能力优劣的重要手段。

组织管理能力。把工作岗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这种能力不仅领导干部应具备,毕业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也应具备,这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必备的能力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