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用人单位对所有员工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甚至是十分苛刻的要求。也有人将企业里的员工划分为五类:人财、人才、人材、人在、人灾。具体来说,企业对人才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节 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企业认为,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决定员工自身未来的发展。一个员工是否具备职业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俗话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无才无德是废品。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似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材”,社会有着无穷无尽的需求,人们有着随心所欲的工作,多少需求就有多少人才,多少人才就有多少需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用人单位对所有员工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甚至是十分苛刻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流行一种“271理论”,是指在企业所有员工中,前20%是企业的中流砥柱,能力强、素质高、作用大、收入高;中间70%是企业不可缺少的力量,企业按其能力、素质的高低分配不同的岗位,付给不同的报酬;最后10%是企业的绊脚石,能力弱、素质差,企业没有他会发展得更好。

也有人将企业里的员工划分为五类:人财、人才、人材、人在、人灾。“人财”是指为企业带来财富的人。“人才”是指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这些人满足了企业某种特殊需求。“人材”是指有潜在发展能力的人。“人在”是指对企业可有可无、人在心不在的人。“人灾”是指给企业带来灾害的人,这种人不仅不能带来社会财富,还会消耗掉社会财富。“人财”是企业间争夺的关键,“人才”是企业保护的对象,“人材”则需要企业通过培养使他们转化成人才,而“人在”和“人灾”,企业很难给他们生存的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能力型人才的需求使就业市场的学历要求正在回归理性,企业的眼光正在从“学历”到“能力”进行转变。具体来说,企业对人才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越来越重视,他们认为思想道德素质高的学生不仅用起来放心,而且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企业优秀的人才离不开诚实守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

2.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是指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有事业心的人目光远大、心胸开阔,能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而成为社会上的佼佼者。责任感则要求把个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专业基础。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万金油”式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只有拥有“一专多能”,才能在职场中取胜。

4.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基础牢、会学习、善于汲取新知识,才能不断在各方面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5.人际交往能力,即与人相处的能力。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以及个人能力的限制,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完成工作任务,人际间的合作与沟通必不可少。

6.吃苦精神。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虽然就普遍情况而言,现代职场工作环境已不再艰苦,但是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节奏快,挑战多,仍然需要员工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事实上用人单位认为近年来所招录的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实干和吃苦精神。

7.创新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都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大学生运用创新精神和专业知识来帮助他们改造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8.身心素质。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没有健康的体魄很难适应。健康的心理也是一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它是指自我意识的健全、情绪控制的适度、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大学生走出校园后,会遇到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为沉重的工作压力,这都需要大学生们进行自我调适。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如何,将决定他在求职择业时的自由度和取得职业岗位的层次。求职择业的准备是漫长的,尤其是你想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更需要为之付出艰辛的汗水。求职择业的征程从你迈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并且贯穿在大学生活的始终。因此,大学生应自觉地把大学生活同求职择业乃至将来的职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好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准备。

◆阅读延伸◆

“十万年薪”意味着什么

什么样的人才值“十万年薪”?职场人在迈向“十万年薪”乃至更高目标时,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历练?且听各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畅谈己见。

1.德是第一位的

“德”是我国数千年传统上衡量人才的第一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评价体系中似乎已越来越淡化。然而在这次采访中,记者有点意外地发现,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企业中,所有人力资源经理人却都重新把人才的“德”作为人才第一位的素质加以强调。

广东奥林匹克集团副总裁张广忠说:“德才兼备是我们的人才标准,这里的‘德’包括人才的职业道德、对企业的忠诚度、团队精神、勤奋务实等等方面,是否有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损公肥私、个人英雄主义等,这些德的因素都是我们决定是否录用人才或对其晋升加薪的重要考虑因素。”

新太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黄永东说:“能力是第二位的,我们宁愿用一个品德过硬、对企业忠诚、有职业操守而能力略低的人才,而不愿冒风险用一个专业才能很高但品德有问题的人,因为能力可以通过我们的培训体系培养,但德的方面往往本性难移,企业难以改变。世界上许多企业都有因为用错一些品德有问题的人而毁灭的教训,比如以前的英国巴林银行,就因为一个员工挪用了巨额资金而破产。”

索芙特保健品公司行政管理中心副总监郝群说:“在民营企业中,诚信甚至比能力还重要,要升上核心的岗位,那必须通过诚信的考验。”

2.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的“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在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中也反复被引用,他们说,一个人的心态是否端正,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发挥出多大的专业水平、能创造多大的业绩,也决定了他在企业中的位置。

索芙特保健品公司行政管理中心副总监郝群说:“企业用人其实并不太看重学历,而是取决于他展示出来的能力和水平,许多人在职场发展慢,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心态不够好。良好的职场心态首先是职业人心态,投入地把每一件负责的事务做得专业、完美,不偷懒、不应付了事;二是有公民意识,即作为公司一分子的责任感;三是视批评为馈赠的虚心心态,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批评、指责,如果能首先检讨自己的责任,再找出其中原因,那在职场上进步肯定会更快。”

张广忠说:“脚踏实地是一名人才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心态,用句体育的术语来说,就是先把标准动作做好,再追求自选动作创新得漂亮,许多工作都有基本的要求,一个人要善于练好基本功,掌握一个行业的基础知识越扎实,对将来的发展越有利。”

黄永东说:“不过分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保持平和的心态,把自己岗位上的职责做到最好。在规范的企业中,你的才能和贡献总会被上层发现,合理回报也自然会来。”

3.融入企业文化

“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能否迅速融入所在企业的文化,也成为了企业招聘、晋升的重要条件。

美国瑞里软件大中国区人力资源经理白艳说:“我每天面试十多个人,不少落选的人并不是不优秀,而是某一方面不符合瑞里的文化精神和价值标准。”她举了不久前一个名牌大学研究生的例子,他成绩优异,还有项目获全国大奖,但言谈中刻意吹捧瑞里而把曾实习过的一家同行公司贬得一无是处,说导师把名字署在自己的论文上很“卑鄙”,这与瑞里倡导的宽容和团队合作精神不符,因此这位“高材生”失去了机会。

黄永东告诉记者,新太曾聘请过一位“空降兵”高层管理人员,但他希望把原来台资企业的管理方式照搬过来,结果不但没有任何效果,还搞乱了公司原来的正常运作,后来只好请他另谋高就。不能迅速融入一个企业的文化,这是人才在职场上生存的大忌。

4.学习创新无止境

当然,真正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还是要落实到人才的真本事上,而人力资源经理们表示,企业更看重的是实际的工作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而不是原来的学历背景。

张广忠说:“创新是一名优秀人才的最重要特征,如房地产业,原地踏步的公司和项目将会被淘汰,这要求人才也富有创新精神。我们强调对企业的忠诚度,但绝不是指愚忠,而是通过对行业的了解、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不断思考、提炼和升华,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新点子、新方案,并加以执行。”

郝群说:“一个人原来的能力大小并不太重要,而他的学习能力、悟性则很关键,不善于学习的人或学习得太慢的人,会很快被挤出人才的行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