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族的婚礼是怎样的

土族的婚礼是怎样的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混沌周末歌》是土族的神话古歌,主要流传在民和县三川土族聚居区,被民和土族视为千歌万曲的根谱,轻易不唱,只在男婚女嫁的婚礼中才隆重演唱。在这则传说中,土族人民流露出了对家园的深深依恋,表达了对自己女首领的怀念之情。
民间文学_中国土族

第三节 民间文学

土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汉、藏民族的文化营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史诗、谚语等。土族的民间文学既具有土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反映土族及其先民的经历和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与汉、藏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反映土族同汉、藏等民族长期交往、共同生活的历史,并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示着他们自强不息、跋涉奋进的精神气质,展现着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一、神话

(一)解释性神话

土族神话是其早期文化的象征性表现,其解释性神话有《阳世的形成》《混沌周末歌》《恰然》《日食、月食怪兽所遮》等,其内容涉及天地形成、日月山川、风雨雷电等,是凭借奇幻的想象试图解释宇宙形成、人类繁衍及各种自然现象的产物,反映了土族先民初始萌生的哲学思想,也展示了他们借助想象认识宇宙、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阳世的形成》产生年代极早,是一则探究宇宙(阳世)起源的创世神话,大致流传在土族聚居的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一带,其内容是这样的:

阳世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汪洋。一位主宰宇宙的天神望着这白茫茫的水面,不由得发起愁来,想着应该创造个阳世才行啊!他左顾右看,忽地发现一只巨大的金色蛤蟆浮在水面上。天神高兴极了,忙伸手从别处抓起一把黄土,撒在金蛤蟆的背上,谁知这个受惊的金蛤蟆却一头扎进了水里。这下可气坏了天神,他拉弓搭箭,拭目以待。不一会儿,那只金蛤蟆又出现在水面上。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得嗖的一声,一支利箭穿透了金蛤蟆的背心。金蛤蟆痛得翻了个筋斗,肚皮朝天躺在水面上。天神趁势又将一把泥土朝金蛤蟆扔过去,金蛤蟆慌忙紧紧抱住泥土,再也不敢往下沉了,于是阳世就形成了。

《混沌周末歌》是土族的神话古歌,主要流传在民和县三川土族聚居区,被民和土族视为千歌万曲的根谱,轻易不唱,只在男婚女嫁的婚礼中才隆重演唱。《混沌周末歌》由《起唱》《混沌》《开天辟地》《人类的起源》《周末》五部分组成,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人类起源及儒释道创立等内容。

(二)斗争性神话

土族的斗争性神话主要有韵文体的神话古歌《腾得儿格马》,对唱的韵文体歌谣《古然那斯布勒》(土语,即刚满三岁的尕娃),散文体神话传说《牛耕地的传说》,三者虽体裁不同,内容却大同小异,都叙述了三岁尕娃屡经挫折、顽强奋斗,最后终于以顽强的意志驯服黄牛,种出黄灿灿粮食的故事。即:三岁尕娃为了耕种田地,纵身飞到湛蓝的天空去捕捉腾云的青龙,青龙飞走了,他又登上雄伟的石山,捕捉凶猛的野牛,野牛也跑掉了,他又来到展平的荒滩,捕捉肥壮的黄牛。黄牛被驯服了,三岁尕娃给它“扎上柏木的鼻桊,拴上牛毛的缰绳。架上桦木的轭头,套上铁铸的犁铧”,“犁了南滩犁北滩,荒滩变成了良田”。这三则斗争性神话生动地描绘了土族人民从早期的畜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过渡的过程,展现了土族人民披荆斩棘、辛勤劳动的品质。

二、传说

(一)史事传说

土族的史事传说《双阳公主》和《丹阳公主》主要流行于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一带土族地区。《双阳公主》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传说在宋朝时,西头番邦地方,有一对姐妹,姐姐叫双阳公主,妹妹叫丹阳公主。双阳公主占据着古鄯(现青海省民和县古鄯镇)一带的地方,妹妹管理三川地方。宋朝皇帝听说这姐妹俩有一件宝物叫珍珠烈火旗,就派狄青、黄青、飞虎三员大将前来盗宝。三员大将刚接近古鄯地界,就被武艺高强的双阳公主发现,她纵马上前,用撒绳套住了狄青,将他带回营盘,劝其投降并招亲。狄青为了盗宝,便假意允应,但提出要看珍珠烈火旗。双阳公主不知有诈,派人到丹阳公主处借旗。丹阳公主很有智谋,连夜赶制了一面假旗,送给来人。成亲当日,狄青趁双阳公主酒醉,盗走了假旗。双阳公主酒醒后懊悔不已,这时,丹阳公主笑着拿出了真正的珍珠烈火旗。

土族学者马光星先生认为:“《双阳公主》的传说,是狄青盗宝故事在土族民间流传的一种异文。”汉族的狄青盗宝故事主要歌颂传奇人物狄青的聪明勇敢,而这则传说则突出刻画了双阳公主的骁勇善战和丹阳公主的智谋,与她们有勇有谋的形象相比,狄青的人物形象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丹阳公主》的传说富有传奇色彩,说“当地女王丹阳公主的星宿是狐狸,有一天,其星宿化身为老人,好心指点宋王派出杀他的猎人,反伤了自己的性命。狐狸星宿死后,丹阳城开始衰落,后来被宋朝军师参透凤凰山脉气之所以旺盛的秘密,挖断了凤凰山的脉气,又切断了丹阳城里的水源,最后将丹阳公主手下的兵马活活渴死在城里”。在这则传说中,土族人民流露出了对家园的深深依恋,表达了对自己女首领的怀念之情。

(二)婚俗传说

土族的婚俗传说较为丰富,有《花箱子》《嫁男儿》《抢婚》《道拉的来历》《山雀叫了的时候》《白马的故事》等。在这些传说中,土族人对婚礼中跳安昭舞、唱道拉、泼水迎亲、带陪嫁箱子等习俗的由来,进行了十分生动的讲述。如流传在互助东山一带土族地区的《嫁男儿》,和流传在民和县三川一带土族中的《花箱子》,内容大体相似,通过形象生动地对人类历史上古老婚姻习俗的推演解释,反映了其不同的婚姻形态,是对人类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从“从妻居”婚姻制度向“从夫居”演变的原始记忆。

《道拉的来历》是一则十分著名的土族婚俗传说,有多种不同的文本,如《除王蟒》《鲁氏太太斩王蟒》等,这些传说均对土族婚礼歌——“道拉”的来历进行了艺术的追溯。《道拉的来历》流传于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其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从前,甘肃永登连城地区有兄弟二人。弟弟有一次喝河水时把变成小鱼的龙王爷吸进肚子里,顿时变得四肢坚固,力大无穷,他除掉了一条残害人和牲畜的蟒蛇,被人们称为王蟒。后来,他受歹人引诱,干起了抢人、吃人的勾当,把百姓们闹得乱糟糟的。连城鲁土司的老婆鲁氏太太自告奋勇要降服王蟒,她穿着镶花边、彩袖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去见王蟒。王蟒被她迷住了,大摆宴席,要跟她结成夫妻。席间,鲁氏太太连连斟大杯酒给王蟒,见灌不醉他,就叫值户唱曲子敬酒,连着唱了好多曲子,王蟒开始醉了。敬酒的值户就唱定下的暗号“一道拉呀‘刀’尼者,支夫上来瞄盅子”。由于王蟒还没有完全醉到,值户又唱“莫‘刀’尼道拉,行不日呀折回个”。就这样,唱一曲,敬一杯,王蟒醉成一团泥了,刀斧手砍下了王蟒的头。从此,土族在举行婚礼时,便唱“道拉”,他们还在“道拉”中唱道:“鲁氏太太斩王蟒,遗留道拉到如今。”

(三)风物传说

风物传说是说明特定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地方特产、动植物以及风俗习惯由来,命名和特征的解释性故事。土族的风物传说有《红水沟》《丹麻花儿会的来历》《佑宁寺的传说》《青龙山和黄龙山》《北山林地的来历》《年都乎古城》《蝼蛄的传说》《拉则雀》及《纳顿的来历》等。其中,《红水沟》和《丹麻花儿会的来历》传说反映了土司、土官对土族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蝼蛄的传说》和《拉则雀》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动物传说。《蝼蛄的传说》讲述了小姑嫉妒贤惠的嫂子,经常偷吃嫂子的午饭,后来吃了掺有麦芒的面条被卡死,变成了蝼蛄的故事。《拉则雀》则讲述了孝顺母亲的弟弟交上好运,得到了宝物,而狠毒、贪心的哥嫂得到了报应,变成了拉则雀的故事。在这两则动物传说中,土族人民用带有贬义性的解释,说明了蝼蛄、拉则雀的由来,对小姑的嫉妒、自私,哥嫂的狠毒、不孝顺行为进行了鞭挞和辛辣的讽刺,表现了土族人民质朴的道德伦理观。

三、民间故事

(一)幻想故事

幻想故事是以“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土族的幻想故事有《莫日特巴蛙》(又名《青蛙女婿》)《阿里姐》《黑马张三哥》《智除蟒古斯》《老阿奶与蟒古斯》《宝珠》《赛孔与莫孔》《饥汉哥》《老花公牛和阿吾》《治风的故事》《放羊娃的奇遇》《青铜宝钱和翡翠麦穗》等。这些幻想故事中的主人公、情节和事物,大都具有超自然的性质,如神力非凡的蛤蟆儿子、能起死回生的宝珠、骡马生下的英雄张三哥等。土族人民借助幻想的、超自然的事物,表达了对那些有权势的剥削者、压迫者和坏人们的憎恨和反抗,表达了对那些善良、勤劳、智慧、勇敢人民的赞扬,同时也表现了对于富裕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征服自然、变革现实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莫日特巴蛙》讲述了卓玛菩萨的儿子化身为蛤蟆托生在一对贫困的老夫妇家中,靠着蛙皮的护佑积蓄力量,苦练武艺,等待有一天有了足够的力量和高超的武艺后离开蛙皮,替穷人做事,使人间不再有财主糟蹋穷人、官人压迫百姓的不平现象。但由于妻子鲁莽地烧掉了他的蛙皮,这位立誓要战胜一切邪恶势力、清除世间不公平现象的巴蛙壮志未酬便含恨离开了人世。《阿里姐》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被土司抢走后,她的哥哥骑着家中三条腿的马去救妹妹,与土司的兵马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后,哥哥最后战死在沙滩上。三条腿的马哀鸣三声,直奔土司家的牢房,长嘶三声,震开牢房门,驮着姑娘飞奔而去。哥哥死后化作一只白鸽,其泪水化成雨点,形成大河,冲走了追赶姑娘的土司及其兵马。这两则故事揭露了土官、土司等欺男霸女、鱼肉百姓的恶行,反映了土族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与斗争,歌颂了土族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黑马张三哥》则讲述了一位张姓老阿奶的丈夫和儿女被九头妖魔吃掉了,一个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后来,她家里的黑骡马生了一个又黑又胖的男娃娃,起名叫“黑三哥”。黑三哥长大后,拿着弓箭外出寻找九头妖为父兄报仇,途中,结识了本领高强的石头大哥和木头二哥,结拜为兄弟。他们居住深山沟里,一边打猎,一边寻找九头妖魔。后来与三只鸽子变成的姑娘结为夫妻,并接来了老阿奶。在放羊娃的帮助下,兄弟三人齐心协力,最终杀掉了无恶不作的九头妖。

蟒古斯故事广泛流传于北方各民族中,尤其盛传于阿尔泰蒙古族及相邻的东北各民族中,土族中也盛传蟒古斯故事,如《蟒古斯》《蟒古斯吃了花牛犊》《老阿奶与蟒古斯》《智除蟒古斯》等,这些故事均讲述食人精怪蟒古斯残害生灵、欺压弱小,最终被人类铲除。《智除蟒古斯》中这样讲道:

从前,有一个贤良的老奶奶,她出门去看望自己的大女儿和小外孙,途经一个荒无人烟的深山幽谷时,遇上了变幻成老太婆的蟒古斯。蟒古斯骗取了老奶奶的信任,探听她家里的情况,然后凶残地吃掉了老奶奶,又装扮成老奶奶的样子,来到老奶奶的家里,骗她的三个女儿开门。大姐吉然索和二姐达兰索识破了她的面目,不给其开门,只有年幼无知的小妹娜瑛索受到蒙骗,打开了门。蟒古斯进入三姐妹的家后,哄三姐妹早点睡觉,吃掉了轻信的小妹。聪明的两姐妹发现后,借口上茅坑逃跑。蟒古斯紧追不舍,姐妹俩爬到树上,在危急时刻被路过的樵夫搭救,蟒古斯被剁成肉泥,埋入深坑。从此,这里再也没有蟒古斯,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宝珠》讲述了一个叫旦尖斯让的善良的土族小伙子救了一只断腿的癞蛤蟆,癞蛤蟆赠给他一颗能起死回生的宝珠,他用宝珠救活了一个叫拉木仁欠的人。拉木仁欠恩将仇报,不仅抢走了宝珠,还将旦尖斯让推进河里。癞蛤蟆救了旦尖斯让,又给他赠送了神药。旦尖斯让在之前所救过的小动物们的帮助下,用神药救了公主,成为驸马,拿回了宝珠,坏心肠的拉木仁欠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赛孔与莫孔》则讲述了心地善良的赛孔被莫孔陷害,在破庙养病时听到了狼大哥、狐二哥、兔三哥的对话,救了巴颜家的姑娘,又得到了财宝,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而赛孔为了发大财,仿效莫孔的做法,躲进破庙,被狼大哥、狐二哥、兔三哥吃掉了。这两则故事鞭挞了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和害人的行为,肯定了善良、勤劳、宽容等美德,问人们揭示了做人的道理,告诫人们莫做亏心事,展示了土族人民是非分明的道德观。

(二)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是用较为现实的情节和表现手法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的故事,包括家庭生活故事、爱情故事、斗争故事、宗教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在土族的生活故事中,反映家庭生活的故事有《背金人》《路不平旁人铲修》《王三姐》《三兄弟的故事》《什兰哥》《盼儿子》《喜鹊的启迪》《儿子的回报》《十个儿子和他们的父亲》等,其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赡养老人、教养子女、为人处世等,这些故事以抑恶扬善,劝化人心为主旨,反映了土族人民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和生活行为准则。如《路不平旁人铲修》讲述当了员外女婿的儿子不认上门寻子的老母亲,要杀母饮血,一个年轻商人同情老母亲的遭遇,认她为母,夫妇二人精心侍奉老人。后来,老母亲捡了国王的玉玺,国王按照榜上的谕旨将王位让给了她的养子,她的亲生儿子来祝贺,得知其不孝行为的人们将他埋在了十字路口,唾骂不已。而《十个儿子和他们的父亲》则讲述一个叫嘉喜的官人用一把筷子教育自己的十个儿子,他先让儿子们折断一把筷子,儿子们费了很大工夫,谁也折不断。然后,他又把筷子拆开交给十个儿子,儿子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折断了筷子。他借此意味深长地教育儿子们紧紧拧在一起,齐心协力。这两则故事立足现实,寓意深远。前一则故事鞭挞那些虐待、遗弃老人的恶行,提倡孝道;后一则故事告诫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具有劝世行善、警策后人的现实意义。

歌颂纯真爱情、反对包办婚姻的生活故事有《孔雀》《斯浪古》《山雀叫了的时候》《卓玛姐》等。在这些故事中,美丽善良的土族姑娘对有权有势的财主、土司和商人的求婚不屑一顾,她们与诚实勤劳的牧人、农家小伙子结成美满姻缘,集中体现了土族妇女鄙视权势和财富的高尚情操,体现了她们热爱劳动、追求自由婚姻的爱情观和道德观。

土族的机智人物故事有《巴尔嘎桑的故事》《南吉》《张三斩阎罗》等,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富有讽喻性,在突出和赞扬巴尔嘎桑、南吉、张三等普通劳动者智慧的同时,也揭露了巴颜、寺院管家、阎罗等统治阶级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恶行,对其愚蠢、贪婪、狠毒的品行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在土族的机智人物故事中,巴尔嘎桑的故事是系列故事,有《学武艺》《巧辩》《打赌》《惩治巴颜》《戏谑管家》《买油炸糕》《上当》等。从故事所反映的内容看,巴尔嘎桑是同维吾尔族的阿凡提、藏族的阿古登巴一样充满智慧的机智人物,他同情穷人和弱者,爱打抱不平,喜欢奚落奸诈狡猾之徒,惩罚那些心肠歹毒、贪婪愚蠢的财主恶霸。

土族的生活故事中,还有一些笑话故事,如《养鸡买马》《越吃越糊涂》《乱穿袈裟胡念经》《绝妙的办法》《爱生气的人吃饺子》《比赛撒谎》等。这些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通过诙谐幽默的调侃,揭露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讽刺那些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头脑愚笨的人。如《养鸡买马》讲一对懒惰的夫妻躺在炕上想着要借钱买一只鸡,他们幻想鸡可以生蛋,蛋卖掉可以买猪,猪生崽卖掉可以买马,马生下许多小马驹,然后妻子想骑着小马驹回家,丈夫不答应,认为她会压坏小马驹的腰背,夫妻俩扭打在一起,邻居们来劝架,感慨地说:“睡在炕上打主意——空想!要想真正富裕起来,还得踏踏实实地去干。”

(三)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体,演绎人世百态。土族的动物故事较为丰富,可分为一般性动物故事和寓言故事两大类。其中,一般性动物故事有《新兽王》《兔子传圣旨》《兔子、狼和卖糖人》《兔子、狼和狐狸》《狐狸和狼》《红毛狐狸和黄眼狼》等,这些故事篇幅较长,情节波澜起伏,通过将动物拟人化描写,表现兔子、山羊、巴蛙等动物中的弱小者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惩治凶残却又愚蠢的老虎、狼等猛兽。如在《兔子传圣旨》中,兔子机智勇敢,狼故意找茬要吃它和小羊羔,兔子假传狮子王要用狼皮缝坐垫的圣旨吓跑了恶狼。《兔子、狼和卖糖人》中,聪明的兔子给了狼一个麻糖,引诱它上当,挖去了狼的双眼,最后把它领上悬崖摔死了。《兔子、狼和狐狸》中,兔子同狼、老鹰、喜鹊合伙打劫喇嘛的财物,它把靴子分给狼,把摇鼓送给了鹰,把铜铃送给了喜鹊,自己留下了肉和馒头享用,结果其他动物一个个反受其害,跑来找它诉苦,兔子又用喇嘛念了咒经的谎言骗过了他们。

土族的动物寓言故事有《贪婪的鸟王》《想吃太阳的鸠》《布谷鸟与乌鸦》《猴子和鳖》《喜鹊传艺》《爱夸口的青蛙》《黄鼠、老牛和山雀》《鸡为什么喝水望天》等,这些故事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富有哲理性。如《贪婪的鸟王》中,贪婪的鸟王听了乌鸦老婆的唆使,下了一道圣旨,要天下群鸟把自己好吃的、好用的、好穿的全都交上来,还要一个个把翅膀剪掉。第二天,迟到的喜鹊在回答这世上究竟是白天多还是黑夜多和究竟是男人多还是女人多的问题时,借机讽刺鸟王听女人的话,遇事自己没有主意使鸟王听了很尴尬,将圣旨搁置下来。《想吃太阳的鸠》讲述鸠当上鸟王后骄横跋扈,狂妄自大,它看到公鸡对着太阳唱赞歌,黄花菜为迎接太阳而开放,就极为不满,它和老鸦、猫头鹰一起商量,想吃掉太阳统管整个天下。当他们三个飞进太阳卧室时,太阳恰好醒来,一睁眼就把鸠活活烧死了,本来羽毛比雪还白的乌鸦被烧得浑身漆黑,猫头鹰从此再也不敢白天出来活动了。《猴子和鳖》讲的是善良的猴子将迷路的鳖送回了它父母身边,两人成为好朋友。后来,鳖的父亲生了病,要吃猴心治病,鳖就央求猴子将心取出来给它阿爸吃。猴子骗鳖说自己的心放在家里,鳖就随猴子回森林取心,最后被困死在森林中。

在土族的动物故事中,有些作品在其他民族中也有流传,如《兔子传圣旨》与藏族的《老绵羊进藏》的故事大体相似,《兔子、狼和卖糖人》《兔子分赃》《喜鹊传艺》《爱夸口的青蛙》《猴子和鳖》等故事在汉民族中也有流传。这种现象充分表明,土族与汉族、藏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土族人民的口头创作,使土族的民间文学更加绚丽多姿。

四、歌谣

(一)劳动歌

劳动歌是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土族人民的劳动歌大都是根据劳动需要而即兴创作的,既有集体劳动时为协调动作而唱的《打夯号子》《抬木号子》等,也有描绘劳动情景,诉说劳动感受的《拉磨号子》《拉木号子》等。这些歌大都采用“一唱众和”的形式,领唱在先,齐唱在后,相互交叉地歌唱。在语言运用上,大量采用象声词、感叹词,以及叠音、叠词、叠句,如“哎呀么哎嗨哟”“夯儿俩夯”等,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如流传在民和县一带的《拉磨号子》这样唱道:

领:哎青石头磨扇,

合:噢哎!

领:轱辘辘转哟,

合:噢哎!

领:年轻的人们,

合:噢哎!

领:稳稳地走啊,

合:噢哎!

在土族的劳动歌中,流传在互助县一带的《打墙号子》是一首比较独特的劳动歌,这首歌分为四个部分,其节奏与具体劳动过程中的节奏相一致,但歌词内容却与劳动本身无关,如其第二部分的有几句这样唱道:“虽一个白来不说白,象牙的筷子捞粉汤。虽一个黑来不说黑,狼老鸦蹲在煤山上。唱一个绿来不说绿,鹦哥儿落在冬青上。”这几句歌词采用类比和形容的手法,突出了象牙筷子、乌鸦、绿鹦哥等物体的形象特征,展现了土族人民的劳动情趣和审美观。

(二)赞歌

赞歌是土族人款待贵宾时宾主之间相互赞颂的歌,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天文、地理、生产、生活、宗教及历史人物等,反映着土族传统的人情交往礼节和伦理道德观,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土族赞歌往往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华丽的词句热情赞美客人,或互相赞颂,或客人称赞主人的盛情款待,既加深了感情,又增添了热烈欢乐的气氛,如《人们感到很高兴》唱道:

上席的老年人像太阳,

他前面置放金子的桌子,

使人们感到无比慈祥;

中席的中年人像月亮,

他前面置放银子的桌子,

使人们感到无比轻松;

下席的青年人像群星,

他前面置放檀木的桌子,

使人们感到无比高兴。

除了宾主相互赞颂的赞歌之外,还有歌颂家乡、祈祷好运和吉祥,表达祝福的赞歌,如《土族兴旺的吉兆》唱道:

西藏金色的佛殿里,

在那无上的狮座上,

供奉至尊的萨迦班禅,

这是佛法弘扬的吉兆;

汉地银色的宫殿里,

在那尊贵的象座上,

端坐威严的英明君王,

这是王法严明的吉兆;

土乡明亮的大房里,

在那白色的座位上,

坐着慈祥的父亲母亲,

这是土族兴旺的吉兆。

(三)仪式歌

仪式歌是伴随民间礼俗和婚典等仪式而唱的歌,其产生和存在与生活中举行的一定典礼仪式分不开。在土族的仪式歌中,婚礼歌是最丰富多彩、最具民族特色的歌谣。土族婚礼是在载歌载舞中进行的,婚礼歌的唱词和曲调都是固定的,几乎每个仪式都有相应的婚礼歌。从某种意义上说,土族婚礼歌是土族人民的“知识总汇”,大量地反映着土族婚姻制度沿革、衣食住行、日常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同土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有着十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意蕴。因地域的不同,土族婚礼歌又主要分为互助土族婚礼歌和民和土族婚礼歌。

1.互助土族婚礼歌

互助土族的婚礼歌,主要有《接纳信妥诺》《唐德格玛》《纳信斯果》《依姐》《谢玛罗》《拉隆罗》《东家门前舞曲》《抬嫁妆箱子》《西买其瓦日哇》《赞送亲客人》《希亚然》《的尕迭》《海姐》等,其中,前三首是女方家的阿姑们唱的,《依姐》《谢玛罗》是迎亲纳信(娶亲者,又写做纳什金)唱的,《拉隆罗》《东家门前舞曲》《希亚然》是送亲人唱的,其余是男方家的值客唱的。这些歌贯穿土族婚礼仪式的始终,歌词内容有的生动、活泼而风趣,有的严肃庄重,有的隆重热烈。如纳什金走到女方家大门前时,阿姑们关门迎亲,在门内唱《唐德格玛》:

(她们问唱:)

唐德格玛——

我们土族人的子孙哪,

唱一支土族人的歌曲吧!

唐德格玛——

你从“光梅苏胡”(对男方家的尊称)家出发时,

拿什么“礼当”(指礼物)打发了你?

我们的歌儿要回答,

回答不上来请回家。

(纳什金答唱:)

唐德格玛——

我骑的马儿很年轻,

怎能和大马赛跑哩?

我才学着当纳新哩,

怎能和阿姑们对唱哩!

唐德格玛——

东家给我的礼当多,

我一件一件地拿来了,

“其汗羊偻”(指白色母羊)我拉来了,

一对酒瓶我揣来了,

头绳包头我卷来了,

锦缎“旺西日”(指长袍子)我驮来了,

腰带裙子我装来了,

浅鞋木梳我没忘掉,

红的红的是胭脂啊,

白的白的是银粉哪,

你唱的歌儿给我回答。

……

在这首歌中,阿姑们接着问,我们大门的门牌、门框、门槛、门扇、门闩是用什么木做成的。纳什金回答:檀香木的门牌,油松木的门框,桃杏木的门槛,红柳木的门扇,核桃木的门闩等。

鸡叫头遍是新娘改发的良辰,这时,纳什金要唱改发《依姐》。在这首歌中,纳什金用华美的言辞赞美新娘乌黑的发辫和漂亮的服饰,从头到脚都夸了个遍,他们还赞美新娘的闺房是“黄金门”“白银门”“柳木门”,将新娘闺房的门框、门槛、门扇、锁扣、钥匙都夸了个遍,说它们也是黄金、白银制成的。

新娘上马前,要到堂屋,坐在铺有红、白毯的方桌上,她背后的大红柜上摆放着佛经、柏树枝、清油灯、红筷子、牛奶、粮食等。上马仪式开始时,有一个人将摆放在柜上的东西一件一件地在姑娘头上挥绕,纳什金在堂屋门口扇动褐衫双襟舞蹈,看里面挥动什么,就唱什么词。

《希亚然》是送亲客人赞颂东家,或宾主相互赞颂的歌。曲调不限,内容也很丰富,有赞客人服饰的,有赞东家好酒的,有宾主互相问答敬酒的,也有赞东家富裕的。宾主问答敬酒的歌这样唱道:

(值客唱:)

我半虚空里去敬酒,

不见阿舅在那里,

手捧美酒没敬上。

大石山上去敬酒,

不见阿舅在那里,

手捧美酒没敬上。

大平滩里去敬酒,

不见阿舅在那里,

手捧美酒没敬上。

(客人唱:)

你半虚空里去敬酒,

把酒敬给青龙了。

大石山上去敬酒,

把酒敬给野牛了。

大平滩里去敬酒,

把酒敬给野马了。

……

在婚礼的第二天早上,宾主相互敬炒酒。因为酒里掺了少许蛋花,故称《的尕迭》,即请吃鸡蛋酒。《的尕迭》有合唱的,也有独唱的,大都根据对方的身份演唱。如娘家人是贵客,应敬孔雀蛋酒,媒人应敬马鸡蛋酒,歌手、纳什金应敬布谷鸟酒,库官敬老鹰蛋酒等。

2.民和土族婚礼歌

民和土族称自己的婚礼歌为“道拉”,内容也包罗万象,涉及土族早期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天文地理知识、伦理道德、服饰、饮食、居住、生产与生活经验等各个方面。其中,反映土族创世哲学、宗教信仰和天文地理知识的婚礼歌有《混沌周末歌》《混沌年代歌》《人身包罗天地歌》《观天地》《拜五方》《二十四节气歌》等;反映土族生产和生活的有《八央九月》《阿娜的模样》《木吉鸟》《阿丽麻》《米谷酒》;反映土族妇女婚姻生活的有《卡日卡吉盖》《切吉灭然》《五色鸟》《黑色的雁子》《包道拉尼亲道嘎》等。民和土族婚礼歌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每首歌都有自己固定的曲调和歌词,也伴随着固定的仪式而演唱。如当娶亲的喜客刚坐上新娘家的炕头时,阿姑们就开始唱《老媒斯果》。在新娘出嫁的晚上,则要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绣莲花》《切吉灭然》《切馒头》《八央九月》《包道拉尼亲道嘎》《五色鸟》《木吉鸟》《卡日卡吉盖》《黑色的雁子》《思不吾拉》《阿娜的模样》《阿丽麻》《上马歌》等。从歌词反映的内容上看,这些歌曲有一些与婚礼仪式有关,但大部分与婚礼仪式无关,是历代土族妇女心声的吐露,是她们生活和心情的真实写照。

在民和土族的婚礼歌中,《思不吾拉》是一首流传很广泛、很有影响的歌。这首歌用优美的歌词礼赞土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它这样唱道:

思不吾拉哟,

头上顶着蓝蓝的青天;

思不吾拉哟,

额上盘着无数的佛爷;

思不吾拉哟,

鼻子里闻见五谷的馨香;

思不吾拉哟,

嘴里衔着十二样的谷子;

思不吾拉哟,

耳朵上戴着银子的耳环;

思不吾拉哟,

眼睛就是那闪烁的亮明星;

思不吾拉哟,

左肩上担着北斗七星;

思不吾拉哟,

右肩上担着南斗六郎;

……

在这首歌中,“思不吾拉”的形象十分高大:它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左肩挑北斗七星,右肩担南斗六郎,左手拿弓箭,右手拿着毛笔砚台,左膝盖压着银子的纺锤,右膝盖压着四周的群山。显然,思不吾拉被人格化了,它顶天立地,主宰着整个宇宙,拥有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土族人民心中巍峨高耸、吉祥富裕、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山。

新娘和送亲人来到新郎家门口时,男方家的妇女们聚拢到新娘面前,唱起悦耳动听的《上当起拉》。在新郎家的婚礼上,伴随着婚礼仪式的进行,男方家的阿姑和值客们要唱一系列歌谣,女方家的送亲人也要唱相应的歌,如《迎亲歌》《致谢歌》《梳头歌》《送亲“道拉”》《抬财进门歌》《迎喜歌》《揭盖头歌》《安席敬酒歌》《青枝莲花》《米谷酒》《七好比》《宴席“道拉”》《敬阿舅》《“巴乙儿”》等,其内容不仅涉及新娘梳头、改发、揭盖头,还包括招呼送亲人安席,给阿舅和喜客们敬酒,招财纳福讨吉利等。

(四)情歌

土族情歌的形态比较复杂,大致说来,有“阿日洛”“花儿”和“库咕加”三种类型。

1.阿日洛

阿日洛是互助土族用土语传唱的传统情歌,因歌中有衬词“阿日洛”而得名,其演唱的内容除一些特定的词曲外,可根据场合和需要即兴填词,结构形式有二句段、四句段、六句段等,曲调悠扬婉转,民族特色鲜明。除“阿日洛”外,互助土族传统情歌还有“恰日洛”“兴加洛”“玛森格”等曲调,一般都统称为“阿日洛”。“阿日洛”以歌唱爱情为主要内容,如:

筒袖戴的人很多,

同心相爱的哪一个?

贴弯穿的人很多,

贴心挨肉的哪一个?

高山顶上的白雪,

青草尖上的露水。

你的心那样不实,

就像那露水一样。

img57

1956年唱花儿的官亭土族妇女

2.花儿

“花儿”,土语称“哈达过道”,意为在外面唱的歌,是土族情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族花儿语言质朴,比喻形象,情感表达含蓄委婉,在曲调、句式、结构、音律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土族花儿的曲目命名一般用曲调内特有的衬词、句为曲名,如“红花姐”“尕阿姐”“杨柳姐”“梁梁上浪来”“尕连手”等,也有按地方名称命名的,如“东山令”“丹麻令”等。土族“花儿”的歌词基本上与当地汉族的“花儿”一样,主要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

樱桃好吃树难栽,

树根里渗出个水来;

心里有话口难开,

少年哩问候着你来。

胡麻花开成大蓝伞,

水红花开成牡丹,

若要我俩的姻缘散,

长江黄河的水干。

土族花儿的格式,一般四句式较多,前两句比兴,后两句表达实意,有时根据需要加两个半句,成为六句式,称为“拦腰斩”。如:

互助县有个金刚寺,

往上价看,

有一个盘坡的路哩;

阎王爷展开个生死簿,

识字人说,

我俩缘分儿有哩。

3.库咕加

“库咕加”是土语,意为对唱或对歌,是民和县赵木川地区的土族用土语传唱的传统情歌,因歌的衬词中反复出现“阿甲哟”,又别称为“阿甲哟”。“库咕加”的格式有二句段、三句段和四句段,结构较为自由,格律要求也没那么严格,其内容有抒发爱慕、相思之情,赞美恋人的人品和样貌的;有表达失恋的愁绪与痛苦的;也有对那些朝三暮四的负心人进行嘲讽和讥笑的。如:

妹妹的哥哥是好心肠,

清清的流水浇花上;

嫩闪闪儿长得旺。

哥哥年轻的妹妹呀,

我看你的身材啊,

像三岁的马驹一样,

像俊美的小鸟一样。

此外,在甘肃卓尼土族地区,还流行“卡西”(意为山歌、情歌),它是当地土族人用藏语演唱的一种情歌。

(五)生活歌

土族的生活歌有《登登玛秀》《打秋千歌》《服饰歌》《五劝人心》《马家兵役歌》《肉身子累死在外边》《升斗装尽百姓粮》等,这些歌反映了土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登登玛秀》唱述了一个被嫁到远方的土族姑娘,受到公婆的虐待,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衣服、鞋、帽破烂不堪,甚至无法生活下去,但婆婆长期不让她回娘家,于是,她托小鸟登登玛秀给娘家人捎话:“登登玛秀,你去了给我的阿妈说,我的‘扭达’只剩下边子了,我的衣裳破得只剩下领子了,我的腰带磨得只剩下穗子了,我的裙子只剩下‘叶弯’了,如果你再不来看我的话,我就活不下去了。”登登玛秀将她的话捎给了她的阿妈。可怜的阿妈赶紧收拾衣物来看受苦的女儿,但她的女儿早已吊死在了月宫的婆罗树上。《打秋千歌》以问答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名叫芒古代的青年男子,向一个叫诺吉来的姑娘求婚的过程:芒古代反复要求诺吉来的爷爷、奶奶、父亲、哥哥、嫂嫂出来答话,都被诺吉来婉言谢绝。《马家兵役歌》《肉身子累死在外边》《升斗装尽百姓粮》等反映了马步芳家族对土族人民的残酷盘剥,记录了土族人民在旧时代的苦难生活,同时也显示了他们不甘屈服于黑暗统治,与封建军阀抗争的决心与勇气。

(六)儿歌

土族儿歌有《俊纳哥》《我骑上猫、鸡转》《叫太阳》《喊羊羔》《扑噜噜》《蒋家阿姑》等,这些儿歌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寓教于乐。如在《俊纳哥》这首歌中,羊粪蛋般身材的蜜蜂哥拿自己同鹏鸟、花蛇、老鼠、蚂蚁、武将、医生等作比较,认为自己的优点很多,天地间没有比它更完美的东西。通过蜜蜂哥拟人化的自我夸耀和比较,孩子们不仅从中能形象地了解蜜蜂的形象和特点,还能了解其他昆虫、动物的形象和特点。《我骑上猫、鸡转》唱述孩子骑上猫、鸡、猪在锅台、屋檐、院落里转圈,描述这三种家畜的眼睛如何转动、鼻子如何出气、怎样叫唤,将它们的声音姿态描绘得活灵活现,活泼有趣,引人发笑。

五、史诗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流传到土族地区后,土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意识,对其进行了加工和再创作,形成了土族的《格赛尔史诗》。20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施劳德的德国人深入到今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东木拉霍其尼,用拉丁字母记录了画匠官布希加演唱的一部1.6万多行、46万多字的说唱形式的格赛尔英雄史诗,题名为《阿克隆格赛尔》,这部长达321页的说唱本手稿,就是《土族格赛尔》最原始的底本。1985年,土族学者李克郁从内蒙古大学清格尔泰教授那里得到了施劳德搜集记录的《阿克隆格赛尔》,便开始着手翻译,1995年,他翻译的《土族格赛尔》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土族格赛尔》内容丰富,大约有15个分部,有的分部内容很长,有的很简短,主要分部有《阿让雄吉喇嘛》《什登拉欠桑》《阿卡其东》《宴请加纳克可汗》《西林康格桑》《img58卡希利》《乌都特请各方可汗》等。《土族格赛尔》的故事梗概如下:

长生天派遣罕木洛夏尔干桑到阿克隆当可汗,阿卡其东用阴谋诡计篡夺了罕木洛夏尔干桑的汗位,他无情地搜刮民脂民膏,使阿克隆充满苦难和荒凉。罕木洛夏尔干桑到腾格热里请三佛为阿克隆派遣一位贤明的君王,什登拉欠桑的三儿子斯尕尔玛东加克下凡投生到一对年老夫妇的家中,就是格赛尔。格赛尔一出生,就与阿卡其东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格赛尔尚未满月,就挫败了阿卡其东及乌都特可汗的几次谋杀,他满月后开始周游怀桑、加纳克、桑西加梅等国,最后把希加罗可汗的三女儿斯藏莎带回阿克隆,并机智地从阿卡其东手里夺回了阿克隆的汗位,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和登基仪式。

格赛尔成为阿克隆可汗之后,前往卓利国,杀死了卓利可汗,又粉碎了阿卡其东企图咒死他的阴谋,随后将国事交付给大臣管理,自己又开始周游四方。格赛尔在游历歆国期间,与歆索可汗的女儿巴什扎巴什孜结为夫妻,又在摔跤比赛中战胜巴特洋汪拉加克,获得巴特尔可汗的称号,代掌歆国的军队。格赛尔乘机征服歆国,将巴什扎巴什孜带回阿克隆。

斯藏莎与巴什扎巴什孜不睦,乌都特可汗乘机抢走了巴什扎巴什孜,于是,格赛尔前往乌都特国救妻。他途经恩孜玛国,用一根神奇的铁棍消灭了将土地晒成焦土的六个假太阳,并用自己的神狗达拉东其消灭了祸害地方的豺狼虎豹,他收服了恩孜玛国的哈尔加可汗,又娶了他的女儿卓勒玛吉。到了乌都特国后,格赛尔又和乌都特可汗的女儿拉木阿尔达克结为夫妻,在拉木阿尔达克的帮助下,格赛尔迫使乌都特可汗退位并当上了乌都特国的可汗。在格赛尔外出救妻的日子里,阿卡其东勾结佛尔可汗发动了对阿克隆的战争,格赛尔的妻子斯藏莎被佛尔可汗抢走,其父母也受到阿卡其东的奴役。格赛尔闻讯后回到阿克隆,处死了作恶多端的阿卡其东,开始治理满目疮痍的阿克隆。

六、民间叙事诗

(一)英雄人物叙事诗

土族的英雄人物叙事诗以歌颂土族和藏民族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为主,代表作品有《祁家延西》《格萨里》《太平哥儿》。《祁家延西》是一首歌颂土族英雄人物的叙事诗,诗中主人公祁延西是八十高龄的老人,其时,洛阳城土匪造反,百姓受苦。祁延西为维护国家安定和百姓安危,不顾即将临盆的妻子的劝阻,毅然领兵出征。他排除了兵少粮乏的困难,巧施妙计攻破洛阳城,除灭了贼寇,拯救了全城百姓,凯旋而归。然而,在凯旋途中他遭到了奸臣柴总兵的暗害,中箭身亡。祁延西的儿子14岁时知道了父亲遇害的真相,杀死柴总兵为父报仇,并上金殿为父鸣冤。这首长篇叙事诗颂扬了德高望重、爱国爱民的土族将领祁延西不顾个人安危,为民除害的英雄事迹,有力地鞭笞了奸臣柴总兵的卑劣行径。

《太平哥儿》唱述观音菩萨为了拯救受苦的黎民百姓,下凡投胎到一个很贫苦的灵吉阿奶身上,他在母胎中长了10岁,生下一年后长到12岁。他自备战马、宝刀出征,在校场上大显神威,降服了红鬃烈马,他骑上红鬃烈马进入京城杀掉了奸臣和妖兵,救出了被囚的文武百官和天兵天将。天下太平后,太平哥不愿做官,他骑着红鬃烈马回到故乡同母亲团聚,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母亲去世后,太平哥变成一只白鸽子返回了天庭。

(二)动物叙事诗

土族的动物叙事诗以动物为主人公,或表现牧业生产、生活场景,或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母子之间的深情,代表性作品有《“合尼”之歌》《白鹦鸽》和《布柔有》。《“合尼”之歌》是一首以问答的形式讲唱的叙事长诗,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羊的诞生、经历、牺牲的全过程,歌颂了它对人类的贡献,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通篇散发着浓厚的牧业生活气息。《白鹦鸽》和《布柔有》是两首拟人化的动物叙事诗,《白鹦鸽》唱述了一只有孝心的白鹦鸽飞到张家花园为生病的母亲寻找樱桃,被抓住关在笼子里,受到张家大姐、二姐的虐待,在它苦苦哀求下,好心的三姐放走了它。白鹦鸽飞回山里,发现妈妈死在大树下,鸟儿们帮着它埋掉了妈妈,白鹦鸽孤零零地在半空飞,没处去也没处住。《布柔有》讲唱的是一只叫“布柔有”的小牛犊与妈妈到高山上吃草,牛妈妈被恶狼吃掉,狼要吃布柔有时,布柔有哀求说要收妈妈的尸首,让狼晚上到家里来吃它。到了晚上,在锥子、剪子、鸡蛋、水癞子、牛粪、碌碡等有灵性的事物的帮助下,恶狼最后被砸死。这两首叙事诗富有童趣,白鹦鸽和布柔有的形象具有人格化特征,突出展现了白鹦鸽的孝顺和布柔有天真无邪的性格特征,歌颂了白鹦鸽、布柔有与阿妈间的母子深情,明显是以教育、娱乐孩子为主要目的的。

(三)爱情婚姻叙事诗

土族的爱情婚姻叙事诗反映土族人民的爱情婚姻生活,歌颂美好坚贞的爱情,表达反封建礼教的思想,代表作品有《拉仁布与吉门索》。《拉仁布与吉门索》以讲唱的形式,歌颂了吉门索与拉仁布坚贞不屈的爱情,被誉为土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主要内容是:

美丽、灵巧的吉门索爱上了给她哥哥当牧工的勇敢青年拉仁布,他们赶着羊群一块儿放牧,手拉着手一块儿回村庄,发下了“拉仁布呀吉门索,千年松柏栽在心,根深不怕狂风刮,叶实不怕暴雨打”的爱情誓言。然而,嫌贫爱富的哥嫂百般阻挠,将他们“隔离”,但拉仁布与吉门索的爱情无法被拆散,高山、深涧、大滩也难阻隔他们相会。于是,狠毒的哥哥在一天夜里假扮吉门索的模样,杀害了拉仁布。当火化拉仁布的尸体时,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都没有烧着,吉门索悲愤欲绝,她不顾一切冲破哥哥的监禁,赶到火葬场,将自己身上的服饰一件一件地投入火中,并一声一泪地表达自己对拉仁布的爱情。但尸体仍然不着火,这时吉门索悲壮地哭道:“拉仁布哥哥你听着,你为什么还不着,你不着阿妹知道,希望妹和你永跟着。五尺的身子舍给你,一块儿烧到天荒和地老,五尺的肉身子投烈火,死也跟着情哥哥。”吉门索跳进去后,熊熊烈火立即燃烧了起来,两人的身子瞬间化为灰烬。狠心的哥哥将他们的骨灰分葬在河的两岸。不久,在河的两岸长出了两棵常青树,他们的枝叶竭力向河对岸伸过去,在河中间紧紧缠绕在一起。财主哥哥又千方百计砍倒了他们的爱情树,将树块扔进炕火里烧。这时,从烟囱里飞出了一对美丽的鹁鸪鸟,啄瞎了哥哥的双眼,翩翩飞翔在他们昔日相爱的草山坡上,千年万载,声声句句叫着哥哥,长年长日唤着哥哥。

《拉仁布与吉门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它深深地植根于土族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之中,具有较高的民族学、语言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价值。整首诗爱憎分明,突出歌颂了吉门索的热情勇敢与坚贞不屈,对牧主哥哥的狠毒阴险进行了鞭挞,而全诗始终贯穿着山坡、草地、羊群、牛群、帐篷等表现牧业生产的词句,从侧面反映了土族社会从游牧业转向农业生产的历史真实。

七、谚语

谚语是土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语句短小精练,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土族谚语所反映的社会生产、生活内容很广泛,具体地说,有劝导人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如:

路不走不知,字不学不识。

土地越挖越深,知识越学越明。

树要从小栽培,人要从小教育。

鹿的美在犄角上,人的美在知识上。

有教导怎么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如:

待客的不穷,做贼的不富。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别把自己看做花,别把别人看做鬼。

毛驴乏了怪臭棍,阿姑笨了怪擀杖。

有反映气象和自然规律的,如:

日晕要下雨,月晕要刮风。

早霞是水,晚霞是火。

太阳饮水,天要下雨。

东虹日头西虹雨,北虹出来卖儿女。

有批判社会丑恶现象的,如:

即使给狗备上鞍鞯也不会变成马,

即使给贪官送钱财也不会心肠软。

毒蛇不分粗细,坏人不分大小。

红嘴鸦只有嘴红,全身却是一色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