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质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内容介绍

物质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内容介绍

时间:2022-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推进我国政府物质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私分明、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物质资源管理体制,是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私不分的观念是封建残余,但因其与官员的现实利益相结合,故能够深深地扎下根来,成为危害物质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毒瘤。

五、物质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组织实行的物质资源管理体制对于保障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一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积极推进我国政府物质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私分明、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物质资源管理体制,是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物质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公私不分。我国有漫长的封建统治传统,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家国不分,皇帝以天下为家,各级统治者在服从皇帝的前提下,将其所管辖的地区视为家产,是一种家产式官僚制。因此,统治者心目中没有公私分开的概念,行政管理物资被视为私人财产,可以任意处置。新中国成立后,公私不分的观念并没有得到根除,相反,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公有制实际上是政府所有,政府直接掌握大量行政管理物资和社会资产,政府官员根据对社会或人民利益的理解制定计划,调配资产,这一做法进一步强化了公私不分的观念,因此,在私人活动中使用公共资产、化公为私是其必然的结果。

2.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过于集中是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所揭示的我国行政体制的最大弊端,至今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表现在政府物质资源管理上,就是行政部门的权力不受约束,民意机关的监督有名无实,社会监督因信息不透明无从谈起,行政部门对物质资源的购置、保管和使用自由裁量权过大。在行政部门内部,行政领导的权力过大。行政领导可以任意调动单位行政管理物资,在一些单位,整个物资管理的目的更主要是为领导服务,不管领导是公务需要还是个人需要。

3.规章制度不健全。由于行政组织物资数量大,门类多,涉及面广,制定全面、详细的规章制度有一定的困难。我国目前行政组织对物质资源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有的物资管理缺乏规定;有的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有的虽然有规定,但实际上没有得到认真执行。

以上问题的存在,带来了物质资源的铺张浪费,一些政府修建气派豪华的办公楼,为领导购置超标小汽车,浪费公共财富,满足官员个人欲望和需求,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同时,也为官员贪污腐败提供了机会,损害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二)物质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物质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总的来说是要根据现代理性组织的要求,优化权力配置,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明确管理责任,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化。

1.破除公私不分的观念。公私不分的观念是封建残余,但因其与官员的现实利益相结合,故能够深深地扎下根来,成为危害物质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毒瘤。破除公私不分的观念,一方面要加强教育,让官员改变家产制思想,明白公私分开是现代理性行政组织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要打破公私之间的利益关联,加大惩处力度,让那些假公济私、公产私用者付出代价,受到制裁。只有从利益着手,才能真正让官员确立公私分开的观念,才能让他们在行动中做到公私分开。

2.加强监督。改变物资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增强物资采购、使用、维护保管的透明度,公开信息,让公民了解实情,加强社会监督。各级民意代表机构要充分行使预算审批、法律法规制定、调查质询及人事任免权力,切实把政府的资产管理活动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保证资产购置得当、使用合理、效率充分。

3.完善规章制度。根据资产的不同特点,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使各项规章制度的系统配套。更为关键的是,要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保证规章制度得到切实遵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