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尼族成年人正常死亡的丧葬形式

哈尼族成年人正常死亡的丧葬形式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 丧葬习俗哈尼族历史上曾经历了漫长的火葬时期,直至清代中叶以后才演变为棺木土葬。哈尼族有着独具特色的报丧方式。在哈尼族村寨,一旦有人去世,便要鸣枪两响以示报丧,亲友们听得枪响,都会纷纷前来帮助治丧。葬后第12天,家属要请摩批为全家举行叫魂仪式,哈尼语称为“恶拉枯”。元江县哈尼族老人死亡时,在其断气的瞬间,长子必须用衣角蒙住老人的嘴,嘴对嘴地吸气3次,意为为老人接气。
丧葬习俗_中国哈尼族

第八节 丧葬习俗

哈尼族历史上曾经历了漫长的火葬时期,直至清代中叶以后才演变为棺木土葬。现在哈尼族葬俗因地域和支系的不同分土葬和火葬两种,但以土葬居多。

哈尼族有着独具特色的报丧方式。在哈尼族村寨,一旦有人去世,便要鸣枪两响以示报丧,亲友们听得枪响,都会纷纷前来帮助治丧。

各地哈尼族葬俗不一,但其内容大都与祖先崇拜和农业祭祀有关。比如西双版纳的哈尼族送葬时就要将死者生前所有的生产生活用品作为随葬品置于墓边。葬礼还因年龄性别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小孩或已婚但尚未生育,或只生过女孩的死者,葬礼较简单;已成家立业,有儿孙的高龄男女死者,其葬礼大都很隆重。老人死后,要留棺3~5天,其间举行多次祭奠活动。葬后第12天,家属要请摩批为全家举行叫魂仪式,哈尼语称为“恶拉枯”。

元江县哈尼族老人死亡时,在其断气的瞬间,长子必须用衣角蒙住老人的嘴,嘴对嘴地吸气3次,意为为老人接气。等到死者洗净装棺时,遗属们都要一起给死者放垫布,连死者生前的情人也要来放垫布,表示虽然活着的时候不能在一起,可死后不会忘记旧情。对此,死者遗属并不反感,反而会为死者感到荣耀。

img188

叫家魂   摄影:白永芳

装棺前要杀一只鸡。在棺材上放些米,用所杀“装棺鸡”的脚把米扒下来,家人接过来放在嘴里咀嚼,称“吃死者传下的谷米”,意即接受死者的荫庇。除此之外,条件允许的人家还要杀牛杀猪进行祭奠。丧牛必须由摩批(祭师)宰杀。杀牲时要用线拴住牲畜的耳朵,一头系在棺材上,表示这些牲畜是让死者带走的。家人要给死畜磕头,然后用衣兜接一些牲畜的尿粪放在粮食堆上,意为接得了福禄。

元江因远白宏支系的老人去世时,在守棺期间,还会有亡者的女性亲属在棺材前哭唱“迷刹威”,表达对亡者的依依不舍之情。“迷”即“然迷”,“姑娘”之意,此处泛指女性;“刹”即“难过”,“威”是“哭”,“迷刹威”即哭丧调。吟者手扶棺木,边哭边诉,唱述死者生前的种种事迹,或是不具名地唱一个人从小到大的生活,直至其年老生病,最后医治无效而死亡。不注意听的人会以为只是在哭。那份悲痛之情,令旁人也不禁动容。

如果亡者是正常去世的老人,守棺期间大家还会在事主家门前的空地上跳起舞蹈,这种舞蹈白宏支系叫做跳“农冢”,糯比、糯美等支系叫打“莫搓”,大多模仿熊、豹子等动物的动作,有鼓、号、镲等乐器伴奏,表达以欢乐的心情送别亡者的愿望。

出殡日期由摩批决定。出殡前要请摩批发送亡灵,给亡灵指路。出殡时,摩批要唱起哈巴,顺着哈尼族历史上的迁徙路线一直唱到遥远的北方。这时所唱的哈巴名为“莫搓搓”,包括死者父母结合、死者的降生、成长过程、得病过程、病中的痛苦等各方面内容。送殡者跟在棺后,直到墓地。摩批唱完后,将死者子女的衣服放在棺材上,待出殡后取下查看,如找到牛毛,就认为后人以后会有牛养,找到猪毛就是会有猪养。元江白宏支系的老人出殡时,家中亲属还要在家门外的道路上依男女次序跪成一列,让棺材从自己头上抬过,此仪式谓之“过棺”,意为接续老人的福气。

哈尼族的墓地多在寨旁竜树林里,选址一般不看风水,只用左手向地下抛掷一个鸡蛋,于蛋破处挖穴下葬。有垒坟的习惯,但不建墓堆,无碑刻。不过现在很多哈尼族也都立墓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