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制变迁的适应性
适应性的变迁是我国政府主导型改革的基本特点。这是因为社会变革是遵循一定逻辑顺序的,一般而言,沿着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的顺序向纵深发展,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推动社会领域的自治化,进而实现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实际上,社会改革是由政府自上而下从经济领域开始推行的,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个人自愿结成群体以保护和实现共同的利益是一种必然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自下而上的客观要求,政府的管理体制分阶段、有节奏地实现调整。从政府全能管理到政府主导管理与社会力量互补,再到政府主导管理与社会力量参与共同管理,就是适应性变迁的反映。
表7-7 全国城乡俱乐部场地、经费状况比较(%)
续表7-7
适应性变迁的具体表现为,第一阶段是政策发动成立半官半民性质的老年体协、农民体协;第二阶段是对自发的体育兴趣小组进行扶持,发展为单项体协;第三阶段是把发展十分迅速的晨晚练点纳入政府体育管理系列。
2.管理沟通的开放性
镇级政府和文化站在管理实践上十分注重开放性沟通战略,以体委为核心构成了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互助关系;以体协为中心团结了大批热心体育活动的体育骨干分子,在各种利益主体之间沟通情报、交流技术,做社区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文化站和老年体协为中介,结合行政的和非行政手段协调辖区内学校、企业、事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组队参与市级运动会或比赛过程中,各镇之间、市、镇与村之间也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创造了全方位的信息渠道。
3.社会资本的集聚性
体协的运作具有二重性,同时在原有“行政—经济”的正式结构和新体制的非正式关系之中协调,更多的是充分利用人际关系、同事、同学、同乡之间的信任关系,既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非正式性,又具有一定的行政制约性。社团领导人多是兼职的镇级干部或离退休干部,他们运用自己正式或非正式的权力、影响等社会资源为社团服务。社团与政府部门互动时,主要是基于相互之间的信任、情感联结沟通等机制实现自身的目的。所以,基层体育社团领导往往在其周围集聚了大量的社会关系资源,是当地有较高社会声望、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
体协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往往利用各种正式的、非形式的社会关系资源,积极进行上下沟通、横向联络,借助于政府的权力支持实现良性循环。以锡山市老年人体协的管理活动为例,该体协成立于1990年,其市、片、镇、村四级分会均由各级政府退休的原领导担任,全市6个片、33个镇、526个村的老年体育活动由7个单项协会组成。
经市政府批准由老年体协统一协调,工作统一部署。体协会同市委老干部局、老龄委(全称“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举办各项竞赛活动,在组织老年人运动会时,由市政府出面请老干部局、退管委(全称“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体委、体总(全称“体育总局”)、妇联(全称“妇女联合会”)等政府部门分担有关项目的组织和经费。在开展日常体育活动时,包括各种学习班、培训班、比赛费用、车旅食宿费用、裁判费均由体协负担。由于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老年体协的工作也能争取到社会各界的赞助支持。每年体育经费中40.0%由财政列支,其余由社会赞助。老年人体育网络的成功运作被概括为四句话: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
4.政府主导向社会协调的转变
如前所述,小城镇体育管理经历了政府权力逐渐下放给民间社团、从单一行政机制调节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互补机制转变。这是因为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权力关系布局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市场调节的核心机制是价格竞争,宏观调控的核心机制是行政命令,而合作、信任、沟通与协调则是公民社会良性发展的核心机制。社会复杂性的提高,导致社会机构序列功能不断分化,要求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系统能够跨越社会、空间、时间和距离,实现相互依存与合作。
行政管理的方式是自上而下,靠方针政策和体制转换的推动;而对公共事物的治理要发挥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参与作用,实现上下互动,合作协商,在市场原则的基础上、在共同利益和双方认同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管理的目的。
社会协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政府的垂直控制、市场价格调节方式的有效补充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