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休闲群体的圈子与公共空间

休闲群体的圈子与公共空间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3.休闲群体的圈子与公共空间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都必然与其他人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是圈子所能做出的最大的惩罚。休闲群体有自身独特的“圈子”,家人和朋友是承载他们休闲行为的两个重要的圈子。这一方面表明社会外在的压力对于休闲群体而言是和其他人一样的,表明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非常需要提供或扩展人们的休闲心理空间。所谓“他人”,主要是指除自己的家人以外的人们。
休闲群体的圈子与公共空间_中国社会心理分析:献给创造“25 年中国” 的人们

2-3.休闲群体的圈子与公共空间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都必然与其他人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就是社会网络,就是人际交往的关系网络。在这张大网里面,人们又因为各种不同的社会属性和交往方式,形成了不同的交往圈子。所谓圈子,从社会学的意义来看,就是“社群”、“部落”、“团体”,是一个具有特定弹性结构的网络关系。圈子为圈内人提供资源共享的权利,同时也对圈内人具有某种程度的制约。如果有一天,某个人不再被他曾经所属的圈子所认同,那就意味着被圈子所驱逐,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性语言来说,就是“不带你玩了”。这是圈子所能做出的最大的惩罚。如果“人家不带你玩”,那么说明你还没有进入圈子,你还是个圈外人。每个人一生中不止一个圈子,每个人的圈子也不是完全割裂的,时常会有某种程度的交叉。圈子的类型也各不相同,有松散的,有紧密的。人呢,有进圈子的,也有出圈子的。所以说到底,圈子是变化着的、动态的网络关系。一方面圈子给人们提供社会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它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给予某种“圈定”和限制。但不管怎么样,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总是在通过社会交往来不断拓展自己的圈子,更迭自己的圈子,不断寻求新的社会关系。

休闲群体有自身独特的“圈子”,家人和朋友是承载他们休闲行为的两个重要的圈子。在家人和朋友身边,他们的身心才能处于休闲的状态。这一方面表明社会外在的压力对于休闲群体而言是和其他人一样的,表明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非常需要提供或扩展人们的休闲心理空间。另一方面,他们的“同好”圈子涉及了“弱关系”的发展,表明中国社会的弱关系的力量正在上升,表明中国人对于社会公共空间的需求、呼唤和有益的尝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中国人对于自身民族性的反思和扬弃。

(1)承载“休闲”的两个重要圈子。休闲群体有自己独特的社交圈子。家人圈子和朋友圈子是他们承载“休闲”的两个主要圈子。当问及他们经常是独处还是与他人一起休闲时,他们认为大多数时间是与他人一起度过休闲时光。所谓“他人”,主要是指除自己的家人以外的人们。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被访者大都认为,与他人一起度过休闲时光,除了休闲的好处以外,主要着重于社会交往。这一点是与家人在一起的休闲活动所不同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交往的满足,另一方面就是张扬个性和自我。现代人的压力都很大,缓解压力的方法尽管各有各的招术,但是有一个趋向也是引人关注的。当遇到困难或压力时,过去传统的中国人更加习惯于与家人在一起,家庭是情感的依托所在,家人是自己情感的避风港湾。但是,今天他们宣泄情感或压力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寻找家庭以外的朋友关系,甚至更多的是陌生人,是以俱乐部或协会的方式,是同好,是一种弱关系。弱关系成为他们缓释工作压力的载体。当然,在这方面男性和女性略有不同,男性更多倾向于向家庭以外寻找缓解压力源,而女性则仍然保留一部分向家庭内部寻求解压的方式,但同时她们也逐渐转向外部。她们往往是双重性的,这是与传统的女性有所区别的地方。或者说,是休闲群体中的女性在寻求减压方面具有比一般群体的女性具有更加多元的方式,她们不会仅仅局限于向家庭内部寻求帮助,她们同时还会向“同好”圈子,朋友圈子寻求情感支持。而与家人在一起时,则更多是亲情的体验,是情感的加油站、蓄电池。这也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个案6:现代人工作压力都很大,往往需要形成自己特定的宣泄压力的方式。一般都不会向家人传递压力。我的休闲活动大多是和他人在一起较多,家人机会较少,朋友较多。很随意,新朋友也可以。我并不一定要限于固定的老朋友。我从来都不限制与新朋友的交往。不断有新朋友加入,你的社交圈子才会有新鲜的活力。虽然人们常说,朋友还是老的好。但是在一个人的朋友圈子里,不可能永远都是老朋友。老朋友有老朋友的好处,新朋友有新朋友的好处,这并不矛盾。我对一起“休闲”的朋友有一定的要求,说严格也不是怎么严格,但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的。必须是合“口型”的,有共同语言的,不与时代脱节的人。

个案1:我的休闲生活有时自己独处,但大多数时候是与朋友或家人在一起。相比较而言,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些。约上几个朋友,开几辆车到郊外去,穿越山岭(时间较长的时候);有时4—6人(通常是2—3对)结伴,到外地去旅行,都是聊得来的朋友,费用可以大家分摊;有时也跟团旅游。希望去小的地方,一些小镇,像凤凰镇、云南的山里等等。吃住都在农民家里。

与家人一起休闲的方式是与朋友一起不同的。更多的是亲情。①有责任;②从内心愿意得到休闲,是非常美好的东西。我在与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常常会想:哎呀,这个地方多美呀,我父母还没有来过,下次我一定要带他们来玩。所以,我带父母去玩的地方,往往是我和朋友一起去玩过之后觉得特别好,就带他们来玩,纯粹是陪他们来的。觉得父母辛苦一辈子,应该享受这些大自然的美好和惬意,他们过去忙于生存的压力,忙于培养我们这些孩子,错过了机会。现在自己有能力来回报他们,就总想着让他们开心。自己去玩觉着开心,将心比心,想着父母来玩也一定会开心的。就是这样的想法。

说到孝顺,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并不是不孝顺了。我反而觉得比前人更加孝顺了。因为过去作为一种礼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愿意孝顺父母的,只不过觉得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应该的事情,是社会规范外加给他们的,不是从他们内心出发的强烈愿望。而我们现在,要么就不孝顺,如果尽孝道,就一定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从心眼里便想着要让父母过好些,千方百计为他们考虑。而且为父母特别舍得,根本不考虑价格的问题,或者价格基本上不是购买选择的制约因素。

个案3:(33)和家人在一起,什么也不用想,非常放松,是亲情。与朋友在一起,是可以疯的,尽兴玩耍。带有某种宣泄、嬉闹的成分,是找乐子,或者说比较闹腾的一面吧。而在家里则是没有任何压力,可以不用任何掩饰或伪装,不用在乎别人会有什么看法或感受,纯粹的自然状态。这个时候虽然你也仍然在扮演着某种角色,比如女儿或者其他的家庭角色,但是这种角色的扮演是纯粹自然的、本能的、不用学习或强求的,没有任何强加于你的成分。而在与朋友或同事等出去玩的时候,虽然也是比较自在的,但是有的时候还是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不能过分了。只不过大家在一起更多一些同龄人的默契或共同语言,有时哪怕是烦恼都是相似的。

(2)体现休闲的“同好”圈子。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麦当劳”化的趋同性倾向,同时也由于私人生活的隐私保护,现代的中国人的公共生活空间突然变得狭小起来,人们发现过去一直反感的所谓集体荣誉感、社区街道的问长问短等等,现在回想起来反倒有了些失落的感觉。发现人们相互之间正变得越来越冷漠、隔阂、互不信任、缺乏热情。于是想要找回过去所具有的那种对社区、团体的某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从极度需要私密空间,到呼吁扩大公共空间,这期间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于是,如《新周刊》第163期的文章所说,物以类聚,人以圈分了。于是,以“同好”为核心的圈子,就具有了它特定的含义。

我们认为,休闲活动是构成新的社交圈子的重要方式。在传统的中国人中,社会交往的圈子往往以强关系为多,所谓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抑或业缘关系为轴心而形成的圈子居多。但是时至今日,中国人形成(构建)圈子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同好”圈子的逐渐增加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新动态。这种“同好”,实际上就是有共同爱好、志趣、品味的人相聚在一起,自动形成的一些团体。休闲也是一种“同好”之源,不同的休闲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同好”圈子。时下各种俱乐部、协会如雨后春笋一般生成起来。在这个方面,休闲群体一向敢为人先,且引领风骚。

个案1:我也参加车友会,穿越俱乐部,有时是临时的,在网上组织的,如滑雪、春游等等,是比较松散的。有的是比较紧密的俱乐部,平时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要缴纳会费。我并不限制自己。比如,到了冬天,我会去参加滑雪俱乐部,这是有季节性的。

个案7:(34)我曾经在网上发起组织了一个车友活动。最初,自己有车之后,与以往不同了,就想出去玩。虽然各人的爱好不同,有的喜欢钓鱼,有的喜欢滑雪。但是喜欢玩,是大家走到一起的基础。我在网上发通知,只要上网的人,都可以来报名。那次正好是快过年了,想着可以聚一聚,和几个朋友商量一下,就组织了一个车队,大约有130多辆,开到延庆去玩。头天中午出发,第二天中午回来。在延庆过一夜。我们去的人,各人有各人的资源,很容易把这些活动安排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经济上AA制。后来,我们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想出去玩了,就几个人一商量,然后发一些帖子,都是自愿参加的。比较自然,没有任何压力,大家都很平等。

我们出去玩,也有车很少的时候。车不是主要因素,但车是前提。有车了,大家出行比较方便。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并不是很紧密的关系,有些很松散,以前不认识,有些是好朋友,很熟的。反正每次总有一些是新面孔,也总有一些是老朋友。多玩了几次,新朋友就变成了老朋友。有些还会成为好朋友,有些会发展成合作伙伴或工作上的关系,但后者比较少。大家还是把心思更多地放在休闲方面了。就是为了轻松一些。

这些团体会逐渐分化的。通过休闲活动而形成的这些关系,实际上一开始都是比较松散的,对每个人的爱好和习性并不十分了解。慢慢地就了解多了,就会分解出几个小的圈子来,有的是根据爱好划分的,有的是根据车来划分,不同的人买不同的车,也会有不同的性格。现在有些基本上固定下来了。有些合不拢的就离开了,他们可能会参加别的俱乐部或者某某爱好者协会之类的,这都是非常自由的。

个案8:(35)我经常参加俱乐部的活动。比如人力资源俱乐部,和工作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因为大家并不是在一个单位,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工作中的问题可以互相沟通,互相请教,互相交流。大家在一起感到非常愉快。我调换工作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第一件事就会去打听,这些相关的俱乐部的情况。这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面所描述的这种“同好”圈子或者社会网,虽然类型不同,但是有一些基本的相同要素:自由参加,相互平等,经济上独立,共同爱好。这些圈子,尤其是那些由弱关系组成的关系网络,大大拓展了他们的社会交往的空间。可以说,由于休闲,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空间,这个空间正是人们所需要的公共生活领域。“公共领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形成的公共空间,其最大的一个特征在于它是以人们的交往、对话、沟通为纽带的。哈贝马斯在论述资产阶级公关领域时,就曾指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最突出的特征,是在阅读日报或周刊、月刊评论的私人当中,形成一个松散但开放和弹性的交往网络。通过私人社会团体常常是以学术协会、阅读小组、共济会、宗教社团这种机构为核心,他们自发聚集在一起。剧院、博物馆、音乐厅,以及咖啡馆、茶室、沙龙等对娱乐和对话提供了一种公共空间。”(36)这种公共空间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大众的生活空间的拓展,具有重要的开创性和示范性作用。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的年代里,社区生活是“热闹”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是“集体性”的,是在没有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的一种相对单一的社区生活。比如,一个人有事,大家都会来管。街道居委会的人会管,左邻右舍也会来管。总之,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人来过问。这种“管”既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帮助,但同时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没有私密空间的存在。因此,人们呼吁财产私有权,呼吁个人隐私权,呼吁要有个人的私密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开放程度也在提高。于是,人们的私密空间扩大了,人们的隐私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保障。但是人们又发现,人与人之间变得淡漠了,人情也冷漠了许多,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成为人们呼唤的内容。这种时候,公共空间的扩展也就成为人们呼唤的内容。因此,我们认为上述所描述的休闲群体的“同好”圈子的形成与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公共空间呼唤的回应。它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不容忍隐私权的公共空间,也不同于把公共空间商业化、冷漠化的公共空间,它是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既包容个人隐私,但同时又体现社会公共生活。它既容忍个人参与活动的自由和不需要刨根问底的“查户口”,容忍陌生,同时又系着“共同爱好”这根纽带,把陌生人圈到一起,构成某种特定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可大可小、可进可出、可变动,是极其富有弹性的,因而它也会是常新的和富有吸引力的。“同好”圈子的社会意义不容置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