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规范内容

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规范内容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福人类”这一科技道德的重要规范,不仅是科学主体行为取向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应当成为对科技成果的社会应用进行价值评价最根本的标准。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目标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在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理应把造福人类作为最重要的道德宗旨。
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规范内容_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道德建设

二、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及其规范内容

科技道德是在人类的科学发明创造和应用于生产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充分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是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即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活动中应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工作关系、进行科研活动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1.科技道德的时代价值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控制自然过程的新技术和影响自然过程的新方法层出不穷,从而为人类的经济繁荣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运用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因素,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后果。科学技术的发展理应为人类带来更多福利,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着非人道化发展的趋势,科技道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发挥导向功能,积极引导科学技术向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应用于“造福人类”

科技成果的社会应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因而带来了科技应用的善恶问题。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和以为人类造福为宗旨的科学技术,本身不可能是一种邪恶的力量,它与人类的不幸和灾难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科技成果却可能被动机卑劣的人所利用,使它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种邪恶的力量,人们最熟悉的原子能技术的发展就有这样的命运。各国和平利用原子能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广岛长崎的历史悲剧也是由它产生的,至今核战争还在威胁着人类。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遗传学家缪勒指出:“随着科学越来越易于应用于人类的利益,它也日益易于被滥用。因此,关心本学科的社会关系和具体应用也已经成为科学家的责任,科学家还有责任在某一范围内施加影响,以促进自己的研究领域及其他相关领域内的发现的最好应用。”科技成果的应用无疑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这就需要对科技成果的应用进行价值导向和反馈控制。“造福人类”这一科技道德的重要规范,不仅是科学主体行为取向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应当成为对科技成果的社会应用进行价值评价最根本的标准。对科技成果的社会应用进行必要的道德评价,造成一定的社会舆论,能够弱化科技成果的滥用。

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一直拒绝参加研究原子弹的工作,积极寻找原子能和平利用的途径;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出于道义上的理由,拒绝接受美国国防部操纵的科研项目;爱因斯坦更是旗帜鲜明地通过写文章、讲演、发表宣言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呼吁:科学成果要造福于人类而不成为祸害。二战后,许多国家慑于舆论,纷纷加强了对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研究,并且还制定了一些法规,对原子武器的研究做出某些限制。

●对科研过程进行伦理控制以防止危害人类的因素产生

伦理道德因素将直接影响科技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的思维形式和行为。一个富有正义感和道德责任感的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能够自觉意识到科研动机与道德动机的一致、科研过程与道德评价的一致、科研效果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把科研过程看做是精神净化和道德完善的过程,在过程结束时希望得到两种结果——科技之果和道德之果。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制造高分辨率的双臂质谱仪的实验设计中,首先考虑到要设法避免实验装置对人体可能产生的核污染。因此,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用了大量的水泥肥皂和铅,把实验时将会产生的核辐射最大限度地屏蔽起来,结果实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既打出了1/4粒子,又保证了实验人员的安全,这是科技和道德双丰收的一个值得称道的案例。

21世纪,现代生物科学后来居上,蓬勃发展,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生物学研究同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目前一些科技大国都在积极开展人工授精、无性繁殖、基因重组等科学研究,这些研究在给人类带来很多福利的同时也隐藏着对人类的潜在危险。1972年,美国生物学家柏格首次用类人猿病毒的DNA与噬菌体DNA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第一批重组DNA分子,这是生物史上首次合成自然界所没有的人工基因。就在遗传工程研究开始起步时,美国生物学家卡瓦里站出来告诫人们:原子能技术和重组DNA技术是本世纪人类所取得的两大伟绩,但是“如果在这个星球上,人类生命还要继续生存下去,那么就需要一种新的意识。我们已经错误地处理了第一个发明的应用。现在,当第二个新发现即将被开发之际,我们不能允许在超越我们所知道的生物圈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上的生物圈,我们生活在其间,没有留下允许我们犯错误的余地”。发明基因重组技术的柏格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毅然中止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他在1974年联合美国几位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向社会呼吁,在没有确实有效的安全对策之前,应当暂停某些DNA的重组试验,因为在试验中如果基因不慎泄漏,会使人体中原来无害的大肠杆菌变成致癌的病原体,而这种病原体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是难以对付的。

基于上述考虑,一些国家出现了伦理咨询、伦理监督组织,一些科研组织也从人道主义出发制定相应的研究条例,以防止重组基因的外泄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险,有人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把遗传工程应用于人类自身,实行新优生学计划会造成人类遗传的灾难,因此应该出于伦理考虑加以抛弃。

●指导科技政策,保证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科技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科技发展的任务而制定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因此,它将直接决定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速度,科技政策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所服务的目标也有所不同,造福人类的道德规范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目标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在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理应把造福人类作为最重要的道德宗旨。科技道德能够积极参与科技政策和决策目标的评价和行为方案的选择,特别是对技术方案的评价,除了从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考察其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外,更应重视从自然生态、社会效果以及操作者和使用者的角度,评价技术方案的合理性、适用性和安全性,以保证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成果有利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2.科技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999年,国科发政字[1999]524号文件,《关于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中就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2007年1月16日在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上审议通过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科学道德规范。

●坚持真理,不怕挫折

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真理,并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坚持真理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在处理问题时合乎公理、合乎正义。人们要发现真理,坚持真理,就要有对真理的强烈渴求和执著追求。坚持客观真理,不畏权势、不畏舆论攻击。持之以恒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正直。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钻研业务是要求我们“精业”,就是对本职工作业务熟悉,精益求精。刻苦,是一种强迫自己探索的行为,但又心甘情愿或无怨无悔的求知学习方式。钻研,是对已知或未知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正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本职工作的要求。

创造是科学技术活动的价值所在和科学精神的核心,勇于创新是科学道德的又一重要规范。从科学史上看,科学成果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晶,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源。”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曾经说过:“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严谨治学,大胆探索

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肃的科学精神。尤其是在科学实验中,每一个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都必须认真细致地研究,并忠实地予以记载,轻易忽视某些实验现象和数据,就可能失去发现真理的机遇。因此,严谨治学就成了科技工作者不可缺少的职业道德。

科技工作者要有探索的精神。科技人员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未知领域的开拓者和探险者,其职责就在于获得新的发现和发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活动的特点,就决定了科技工作者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理论,而必须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锐意探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攀登新的科学技术高峰。

●公平竞争,团结协作

同一个科研内容可能会有许多人展开工作,这个过程是一个个人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集体攻关的过程。我们要公平公正对待工作,工作过程中体现公平竞争的要求,敢于负责,敢担风险。

团结协作是科技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任何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人们团结协作的结果。如果科技工作者在科研群体中能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就能够推动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科技工作者要树立全局思想、整体观念和团结互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学术民主,争鸣自由

对科技工作者来说,谦虚谨慎、民主的品德尤为重要。它能促使科技人员博采众长,使其知识不断更新丰富,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不断刷新;它能促进科技人员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正错误,坚持真理。要勇于听取和吸纳不同意见和不同声音,在争鸣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