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之进化

道德之进化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道德之进化据达尔文学说,一切动物对于自然环境,均行生存竞争。是故道德规范与社会的要求,实有密切之关系。然道德规范一旦离社会之基础独立,则此种道德规范已非社会进步之要素,而成为保守的要素之化石,反障碍社会之进步,于是道德规范与社会的要求之矛盾以生。道德规范与社会的要求之矛盾,在无阶级之原始社会中固所难免,惟不若有阶级之文明社会之甚。道德之败坏,至资本社会而极矣。
道德之进化_现代社会

第五节 道德之进化

据达尔文学说,一切动物对于自然环境,均行生存竞争。欲防卫自身,获取食物,惟具备最有效之特殊器官而最能适应自然环境者,方能继续存在。一切动物为行生存竞争,皆营共同生活,而保卫自身蕃殖种族之本能,遂日增发达。人为动物之一,非营社会的共同生活,不能立于自然界,故人类之社会的本能,亦非常发达。所谓社会的本能者,即为社会舍身之牺牲心,拥护社会之勇敢心,遵从全体意志之服从心,以及感知毁誉褒贬之名誉心等皆是。此等社会的本能,皆为道德的要素,适合于社会的要求,故当社会关系继续不变之时,此等社会的要求反复发生作用,有命令个人遵守之力,乃化为道德规范,积之又久,则成为人类生活之习惯。是故道德规范与社会的要求,实有密切之关系。社会变化,则道德亦随而变化。故不同之社会状态,要求与之相适应之道德规范,而道德之变化以生。

道德规范虽随社会变化,然亦不必皆与社会的要求采同一步骤而继续变化者。盖道德规范一旦成为习惯,即不感受他种社会要求,人类亦认为行为之标准而依旧维持之。故在实际生活上,社会的要求虽随技术之进步与生产方法之发达而逐渐变化,而道德规范在相当时期内仍得保持其独立之生命焉。换言之,道德规范与其他政治法制等精神的上层建筑同,皆建筑于经济的基础之上,但一旦建筑成功之后,则与基础分离,在相当时期内犹得保持其独立之生命也。

然道德规范一旦离社会之基础独立,则此种道德规范已非社会进步之要素,而成为保守的要素之化石,反障碍社会之进步,于是道德规范与社会的要求之矛盾以生。

道德规范与社会的要求之矛盾,在无阶级之原始社会中固所难免,惟不若有阶级之文明社会之甚。且在原始社会中,此种矛盾之所由生,实由个人固执于习惯之故,故欲改正其道德规范,仅凭舆论之力战胜习惯,即为已足,固无须他种武力的强制也。至文明社会中则不然,道德规范之维持,成为阶级的利益之问题,其关系于特殊阶级之势力甚大,故特殊阶级恒利用种种强制力,如经济力组织力以及军队警察法庭教会之类,以镇压被掠夺阶级,借维持其于本阶级有利益之道德规范,强制他阶级遵守之,此可就各种文明社会中之道德规范以说明之者也。

溯自私产制度成立,社会裂成阶级以后,阶级斗争随生产技术进步日趋发达,而道德规范亦随而大生变化。于是公平平等自由成为特殊阶级之道德,服从忠勇牺牲成为奴隶阶级之道德,于一阶级有利者必于他阶级有损,所谓强制之道德偏颇之道德是也。特殊阶级经济上既征服下层阶级复实行强制道德以羁勒之,亦犹狱吏之监视囚人,既固其钥扃其门闭其铁栅,复惧其脱逃而饮以麻醉剂也。特殊阶级,失其检束,奔逸放肆,侵害奴隶,莫之或止。惟利己之自图,独占经济优越地位,视横领强夺,为正当之道德。柏拉图理想国中所记斯拉雪麦格之言曰:“公道,强者之利益也。”庄子亦曰:“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密勒约翰亦曰:“特殊阶级存在之国,其道德大部分必依据此阶级之利益及优势之感情而生;若斯巴达人之于奴隶,殖民地之于黑奴,君主之于臣仆,贵族之于平民,男子之于女子,概皆以此而定其道德关系。”故初期封建时代之道德,对于特殊阶级则推奖无限自由之道德,对于奴隶阶级则为特设合于基督教旨之勤劳与服从之道德也。

封建社会,贵族统治农民奴隶,常实行所谓恐怖道德,使臣民怀恐怖之心,以为即使反乱,终不足恢复自由也。恐怖道理之效,在使奴隶思其境遇,以为天命所使然,俾不敢至于谋叛,所以屈服天命也。贵族阶级恣意横夺,以其利己心之行动,确保其巨大之利益,压抑他阶级之利己心,使默从于其不正之行为而为之牺牲。犹复俨然饰其威仪,俾起畏敬之念,殆如迷信之类,用以压服被治者之心。农奴则唯有百方从顺,除屈服于压制外无他事。此“爱民如子”“视民如伤”,所以为贵族阶级之道德,而“亲上死长”“忠君报国”,所以为封建臣民之道德也。

资本社会之道德,表面则冒社会福利共同利益之美名,隐匿其实体,其惑人心不易骤见,其性质未能明了,第核其实际则不外默许富者行乐放恣,劝奖劳动者屈服从顺勤苦作工用以增大其资本保持其安宁而已。是故资本阶级之资本愈增殖,对于贫者道德之强制亦愈大。贫者行动之范围愈狭,富者行动之范围愈广。行动之范围愈狭,此阶级突破藩篱之念亦愈切,而犯法之事愈多;行动之范围愈广,则自由之范围亦广,而犯法之事愈少。故自表面观之,资本阶级不道德行为少而劳动阶级不道德行为多,然考其实际则适得其反而已。道德之败坏,至资本社会而极矣。劳资两阶级之冲突日益剧烈,资本阶级惶惶焉惧权力之将失堕也,对劳动者之手段愈辣,而爱他心泯焉;劳动阶级惴惴焉惧自身与妻子之将冻馁而亡也,对资本家之反抗亦激烈,而利他心减焉。此新道德之要求,所以至今日而愈益热烈也。

时至今日,经济组织既已进步,新社会的要求亦已产生,故大多数无产阶级要求新道德规范以伸张本阶级利益。而少数资本阶级为维持固有之利益计,仍利用强制力以拥护旧道德规范焉。于是道德之理论与实际遂至大相矛盾,拥护之者固未能实践,以其为利也,反抗之者亦非心悦诚服,以其迫于强制也。是故当阶级冲突热烈之时,社会所公行之道德,常拥护奴隶制,拥护不平等,拥护掠夺,质言之,所谓道德即不道德而已。

依社会进化之原理言,劳资两阶级之斗争为最后之阶级斗争,劳动阶级战胜资本阶级之时,则阶级的社会之阶级的道德规范势必改造,而适合于无阶级之新社会之新道德理想,亦必实现而成为新道德规范焉。此新道德理想为何,即自由平等博爱是也。夫曰自由,曰平等,曰博爱,本为人类社会永久之道德,亘万世而不变,并无他种神秘之性质存乎其中,阶级的社会中固尝切望其实现而未能实现者也。基督教亦尝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矣,然其所谓自由乃希望解除生产劳动之自由,所谓平等乃要求消费财产之平等,所谓博爱乃慈善性质之博爱,离经济条件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此其所以徒托空言也。法兰西大革命,亦尝高唱自由平等博爱矣,然其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皆以所有权为根据,固执私有财产制而言自由平等博爱,此其所以不能实现也。至若社会主义所主张之自由,乃在发展生产力减少必要劳动充分享乐精神文化之自由;所主张之平等,乃在共同从事生产劳动之平等;所主张之博爱,乃在壮有所用,老弱废疾皆受社会扶养之博爱也。此种性质之自由平等博爱,乃真自由真平等真博爱,是之谓新社会之新道德规范。虽然,此种新道德理想决非人类之精神作用所能保其实现,必也物质的技术的生产力发展至于最高程度,而私有资本完全废止,世界经济充分扩张,国际冲突完全终熄,战争军备完全废止,世界平和永久确定之时,而后人类社会方可以言真自由,言真平等,言真博爱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