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二五”时期宁波投资翻番的若干建议

“十二五”时期宁波投资翻番的若干建议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五”时期宁波投资翻番的若干建议黄志明 林崇建 龚雪姣摘 要:投资仍将是现阶段宁波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十二五”时期宁波投资翻番任重道远,必须下大决心强力推进。
“十二五”时期宁波投资翻番的若干建议_2011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集

“十二五”时期宁波投资翻番的若干建议

黄志明 林崇建 龚雪姣

摘 要:投资仍将是现阶段宁波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十二五”时期宁波投资翻番任重道远,必须下大决心强力推进。外来投资务必实现超常规增长,民间投资力争快速大幅增长,政府投资确保稳定增长。要着重投向富有竞争力、成长性和引领性的重点产业项目,突破科技创新投资瓶颈,强化土地、金融、人才和政府服务保障。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 宁波 投资翻番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过低的投资增长势必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将制约经济的进一步转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投资仍将是现阶段宁波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保持投资规模的较快增长的同时,要加快向集约化投资增长方式转变。

一、“十二五”时期宁波投资翻番目标任重道远

(一)“十一五”时期投资总量低速增长态势明显

“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宁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增长(2011年开始实行新的统计口径,依据新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改为统计限额以上,限额以上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2011年宁波限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92.9亿元)。随着基数的不断增大使投资增速下降明显,且与同类城市相比,“十一五”时期宁波的投资增速明显偏低(见表1、表2)。

表1 “十五”及“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限上和限下)情况

img7

数据来源:历年《宁波统计年鉴》。

表2 “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的城市比较

img8

自2008年开始,宁波一改与杭州在投资上不相上下的局面,投资总量逊于杭州,差距有愈加扩大之势(见图1)。

img9

图1 “十五”及“十一五”时期宁波与杭州投资总量的比较

(二)实现“十二五”时期投资翻番(18000亿元),任务艰巨

“十一五”期间,各年度的投资增长情况快慢不一,以投资增速下滑较大的2010年为基数,“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保持年均增速17%以上,方能实现“十二五”时期18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十二五”规划》中投资年增速目标为14.5%,其是在不考虑2010年实际投资额的基础上,按“十二五”时期投资总量比“十一五”时期投资总量翻番来计算的)。2011年开始的新统计口径只统计限上固定资产投资部分,据我们测算“十一五”时期限上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平均比重为93.18%,如按17%的年增速测算,“十二五”时期投资累计为16772亿元,若限下投资也达17%年增速,则能实现“十二五”时期18000亿元的投资目标,建议把“十二五”时期投资总量调整为新统计口径的16772亿元(见表3)。

表3 实现“十二五”时期投资翻番预期目标的投资额年度分解和投资年均增速

img10

(三)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投资快速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宏观环境制约因素。货币政策环境不容乐观。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缺乏投资热点。“节能降耗减排”的硬约束将在客观上大大减少粗放型项目的投资规模数量。房地产业调控政策将继续影响投资增长。

宁波自身发展因素。工业投资增长乏力,增速不断下滑,所占比重日益下降。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缺乏好项目,无法有效撬动民营和外来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土地以及水电气等资源制约进一步凸显。

(四)“十二五”时期投资预期增长点

根据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等重大决策,预计“十二五”时期宁波最可能有较大增幅的投资领域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基础设施、保障房工程、民生工程等;最可能有较大增长空间的投资主体是:外来资金和民间资金;此外,投资效益的提高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投资增速下滑的不足,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二、调整投资主体结构,完善资金来源结构:外来投资务必实现超常规增长,民间投资力争快速大幅增长,政府投资确保稳定增长

(一)宁波近年投资主体结构——政府投资较快增长,民间投资相对慢速增长,外来投资总量及比重显著下降;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调整优化

从各投资主体的比重情况看,“十一五”期间,宁波政府投资所占比重总体不断攀升,民间投资比重有所扩大,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比重下降,外来投资(含外商和港澳台)比重持续下降(见表4)。

表4 “十一五”时期宁波固定资产投资的投资主体情况

img11

注:关于政府投资,目前尚缺乏公开的统计数据,并考虑到与杭州进行比较必须统一口径,因此本文中的政府投资数据没有将国有控股部分包含在内,实际政府投资总量和比重要更高。

一是宁波市政府投资比重由“十一五”期初小于杭州,转为超越杭州,并且比重增加更快,这表明宁波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性比杭州更强。二是宁波民间投资绝对值小于杭州,民间投资比重也明显低于杭州,这表明杭州的民间投资强度和活跃度要远胜于宁波。三是尽管宁波外来投资占比和总额大于杭州,但下滑趋势明显,杭州外来投资额则始终呈正增长,2010年反超宁波。这表明杭州外来投资比重尽管小于宁波,但其在近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仍保持相对稳定(见图2)。

img12

图2 “十一五”时期宁波与杭州投资主体比重的比较

(二)宁波近年资金来源结构——利用外资下滑非常明显,国家预算内投资、自筹资金以及国内贷款呈现总量增加和增速放缓的特点

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宁波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呈现前升后降的趋势。国家预算内投资资金不断增加,但年增幅不断下降,预计未来“十二五”期间,政府资金增长幅度有限。除2010年外,自筹资金逐年增加,但“十一五”期间出现比较明显的增速下降趋势。这表明企业受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企业实体投资的能力和意愿大幅下降。国内贷款用于投资的总量一直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但增速明显下降。预测“十二五”时期在国家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环境下,国内贷款用于投资的增长空间也很有限(见表5)。

表5 “十五”及“十一五”时期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   (单位:亿元,%)

img13

注:城镇以上,不包括房地产开发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宁波统计年鉴》。

(三)千方百计抓好外来投资,努力实现外来投资“十二五”总量倍增

加强谋划,重点促进与央企对接合作。尤其要加强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的前期谋划接洽,可采用直接投资、联合开发、共建园区、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引智造血”、相互持股、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

坚持“招大、引强、选优”,高度重视加强对外商的招商引资力度。据统计,除香港地区外,杭州外资中美国、日本、新加坡等优质外资来源地比例较高,而宁波来自开曼、英属维尔京群岛等海外离岸金融中心比例相对较大。因此,要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最新发展趋势的跟踪研究,由政府牵头组织更多有针对性的项目推介会,有的放矢地开展“特色专业化招商”、“政策优惠撬动新项目招商”、“产业链集群化招商”等。

优化完善风险投资发展环境,大力吸引各类风险投资来甬投资。一是学习深圳加快打造“创新型城市”,以高成长性的创新性产业项目来增强对风投的吸引力。二是研究制定适合风投基金进入的制度安排和优惠政策,多渠道大力推介重点企业和项目。三是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发展中介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风投服务环境。

(四)引导和扶持相结合,着力挖掘民间资本投资增长空间

大力培育发展各类投资基金产业,加快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股权投资中心。加快做大基金产业,一是对照京、沪、深、津、渝等城市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的优惠政策,寻找差距,合理设计制度安排,突出宁波的独特吸引力。二是引导鼓励本土民间资本改变目前过于追求即期利润的“短视”行为,扶持发展本市的私募股权基金(PE)、风险投资基金(VC)、产业投资基金(IIF)等基金产业。三是加快国有母基金设立与运作,发挥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作用。

创新民间金融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有效撬动民间投资力量。尽快研究出台我市对接浙江省《关于加强和改进民间融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的相关政策,引导热衷“炒钱”的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进入正规金融体系,使巨量民间资金盘活转化到投资建设中去。尤其是在以往民间投资介入较弱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金融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网络银行、农村互助社和互助保险机构等“草根”金融,“有保有压”,切实为那些有“做大”空间和动能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进一步优化投资区域结构,引导宁波外流资本“回流”。高度重视宁波资本外流现象。一是要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深化区域协作工程,从土地差价、共建开发园区、税收、技改扶持等方面鼓励甬商在市域内梯度转移投资。二是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外迁企业总部“回流”宁波,税源“回流”宁波。

(五)注重发挥政府投资导向和“乘数”作用,确保政府投资稳定增长

政府投资对企业投资有“挤出效应”,并且在土地财政受到制约条件下,宁波当前政府投资比重和总量快速攀升的状态从长期来看是难以为继的,必须下定决心优化投资主体结构。政府投资更适宜发挥一种投资导向、投资催化和投资乘数的重要作用。建议在确保政府投资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优化政府投资行为,将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到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领域,而对于重大产业战略合作项目(如对接央企等),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在项目的前期筹划和运作初期引导环节,而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参与项目中后期运作,为各类民间(企业)投资主体腾出更多的投资参与空间,激发其投资积极性,形成“投资召唤投资”的良性循环。

三、优化投资投向结构,着力提高投资效益:着重投向富有竞争力、成长性和引领性的重点产业项目,强化技术创新投资,兼顾投资各领域相对均衡发展

(一)宁波近年投资投向结构——产业投资投向依次为三产、二产和一产;房地产投资比重约20%,基础设施投资比重约30%

“十一五”期间产业投向依次为:三产(比重递增)、二产(比重递减)和一产(比重微弱增长)。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投资弹性系数与投资拉动系数平均值下降较大,这说明“十一五”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较“十五”下降。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当前的投资结构和方向等问题(见表6)。

表6 “十五”及“十一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投向   (单位:亿元)

img14

数据来源:历年《宁波统计年鉴》。

与杭州对比,宁波现代服务业投资比重相对较弱,但差距在不断缩小;宁波二产投资较大的相对优势在弱化(见图3)。

img15

图3 “十五”及“十一五”时期宁波与杭州二产、三产投资比重比较

宁波重点投资行业(投资额超20亿元)分布在二产中的装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电、热、气、水等传统基础工业和三产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见表7)。

表7 “十一五”期间投资额超20亿元的重点行业   (单位:亿元)

img16

数据来源:历年《宁波统计年鉴》。

宁波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下滑。“十五”及“十一五”时期,房地产投资比重始终维持在20%上下波动,这反映出全社会投资和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性。同时,“十一五”期间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十五”时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房地产投资受调控影响下遇到“瓶颈”,预期未来对总投资的拉动作用也将下降(见表8)。

表8 “十五”及“十一五”时期宁波房地产投资情况

img17

数据来源:历年《宁波统计年鉴》。

基础设施投资总量逐步增长,占比约三成,略有下降(见表9)。

表9 “十一五”时期宁波基础设施投资情况

img18

(二)调整优化投资产业结构,突出保障重点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投资

优化调整产业投资结构,重点保障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第二产业重点加强: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的“4+4+4”产业体系。第三产业重点加强:以建设第四代现代贸易物流港为龙头的现代物流服务业;更加开放和市场化运作的现代金融服务业;以吸引高端人才为目的的商务、娱乐、房产、公共设施管理等业态。第一产业重点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集疏运销网络及贸易;优质农渔产品育种业;观光休闲及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兴业态。

(三)多措并举,下大力气抓好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切实提高投资“含金量”和“倍增能力”

一是培育创新思想,激发企业家投资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强化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投资“含金量”和“倍增能力”,着力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以规模取胜、只赚辛苦钱、受制于人的陈旧思路。三是壮大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投资的主体地位。建议进一步扩大企业研发费用有关财税优惠和资助政策的受惠范围和优惠幅度;同时,通过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吸引更多的市内外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以“为我所用”的灵活思路加强与市外大型企业、央企、外国公司的研发交流与投资合作。

(四)兼顾产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及民生投资的动态平衡发展

产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及民生投资之间互为支撑,互相促进,但也有互相竞争的关系,关键是要根据发展基础和目标而进行科学筹划,明确重点,量力而行,统筹安排。当前,宁波的迫切任务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企业回归实体经济投资。与此同时兼顾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及民生投资的稳步发展,为整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四、切实保障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重大战略平台,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开工速度

(一)重大项目投资意义重大,必须确保投资落实到位

“九五”至“十一五”时期,宁波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均不超过28%,而要完成《宁波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的预期目标设定,则必须抓住抓牢抓好重大项目的投资与落地,才有可能实现投资翻番的预期目标(见表10)。

表10 宁波“九五”至“十二五”时期重大建设项目投资情况

img19

数据来源:《宁波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二)加强重大项目投资途径:打造重大战略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落地开工速度

一是加快完善提高梅山、杭州湾、石浦等海洋经济十大集聚区、智慧城市建设、卫星城、中心镇、保障房建设等战略平台。二是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国际贸易示范区,努力使我市成为大宗商品资源交易中心及定价中心、专业化进口贸易中心和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三是不断完善全市重大投资项目统一协调机制,土地指标优先满足重大投资项目需求;定期跟踪分析全市投资形势,实时解决问题,确保重大投资项目加速落地开工。

五、全方位增强完善投资保障——提高政府投资服务水平,创新完善金融体系,优化供地结构,加强投资人才建设

(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投资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简化审批手续;创新审批方式,广泛推广“模拟审批”,倒逼项目及时推进;多职能部门“会商会审”,实现联合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对重大投资项目提供无偿代办、全程代办等灵活方式,为招商引资做好服务。

(二)优化供地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切实保障重大投资项目需求

一是建立供地结构与投资结构的有效对接机制,确保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优先重点保障。二是统一规范开发区(园区)建设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效率。三是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努力在宅基地改造复垦、退塘还林、退塘还耕、市外调剂等方面,争取更多土地空间。

(三)完善金融体系,大力鼓励发展债券融资、信托融资、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方式

一是鼓励各商业银行努力向上级分(总)行争取提高信贷额度,尤其是加大专项融资力度。二是深化完善金融体系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三是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四是大力发展债券融资。宁波的债券融资目前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必须加强培训引导和制度设计。五是鼓励发展信托融资、融资租赁等。

(四)外引内培,建设壮大金融投资、项目管理和商务服务等高端投资人才队伍

一是注重培育本地投资人才队伍。以政府为主导,采取集中式、补贴式、市外交互式等形式加强培训。调整优化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或者以“订单”直接委托市外高校培育紧缺人才。二是灵活引进市外人才。人才引进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借助项目平台,加深合作交流,带动本土人才提高业务素养。同时,建议对高收入的高端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补贴,营造更好的人才集聚环境。

作者单位:宁波市社会科学院

该成果2012年3月23日刊于《宁波社科内参》第1期(总第6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