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督教的互助平等思想及社会救助实践,既继承了人类一以贯之的相关思想与行为,又通过慈善理念的推行,进一步强化了催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伦理观念,形塑了慈善行为模式。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保障思想_社会保障概论

3.1.1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天赋人权观、宗教思想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人类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和期待,也成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内在价值观念的思想源泉。

1.空想社会主义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最深刻的思想基础之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古罗马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在这本名著中,柏拉图抨击了社会的不平等,强调平等、互助、公正的社会思想;反对私有制,主张财产公有、共享;提出消除贫富对立,建立一个人人享有自尊、秩序和谐、大众幸福,没有压迫和对立的理想社会。[1]柏拉图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思想家继承并发挥,最终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产生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和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Tommaso Campanella)。莫尔于1516年发表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及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一书,简称《乌托邦》。该书与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都揭露和批判了不合理的制度,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财产公有、分配平均的理想社会。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摩莱里(Morelly)、马布利(G.B.Mably)等。摩莱里的《自然法典》被公认为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形成为理论体系。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主要是在19世纪。主要代表包括法国的圣西门(Saint-Simon)、傅立叶(Charles Fourier)和英国的欧文(Robert Owen)。圣西门把他所理解的社会制度称为“实业制度”,把满足人民需要、促进无产者福利的提高、保证社会安宁作为社会制度的唯一的和固定的目标。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必然被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和谐制度所代替。欧文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和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人劳动、人人平等的福利社会。他主张通过改革试验来构造理想的社会模式。合作公社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新社会的基层组织。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其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始终没有摆脱虚幻空想的性质,但其学说涉及国民福利、公有制、公平原则、按需分配等思想,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思想基础之一。

2.天赋人权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有力的思想渊源,无疑是“天赋人权观”。“天赋人权”也称为自然权利,指的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已经享有的权利。相对于用法律或习俗道德规定的权利,它不受任何意志或权利的干涉,是天然赋予的,不容侵犯的。“天赋人权观”的经典表述来源于美国总统林肯的著名演说——《葛底斯堡演说》。林肯在该演说中告诉世人:“人是生而平等的”,或可直译为“人是被(上帝)平等的创造出来的”。

天赋人权观的核心是:凡是人,都具有天经地义的、无可辩驳的、不可剥夺的生存权。这一内涵使得人都享有生存权成为一条社会公理。人都拥有生存权这一公理,直接催生、缔造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因为这一制度的首要功能,就是维护人人都有的生存权这一天赋人权。[2]

3.基督教精神

互助互利,救济贫困的思想还体现在西方基督教思想中。早期的基督教社团实行财产共有、人人共享的平均主义原则,主张穷人互助、爱人如己,反对富人欺压穷人,提倡施爱与人(包括物质的与精神的),人人平等、努力向善,认为互助、博爱即是善的最重要标准。以这些原则为基础,早期基督教社团开展了各种慈善活动。宗教社团的扶助,成为贫民赖以生存的社会性制度基础之一。

基督教济贫扶困的思想延续至今,且在不断发展。基督教的互助平等思想及社会救助实践,既继承了人类一以贯之的相关思想与行为,又通过慈善理念的推行,进一步强化了催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伦理观念,形塑了慈善行为模式。[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