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缓刑人员社会适应案例

缓刑人员社会适应案例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次接触,赵某觉得社工人还不错,虽然内心对一些强制规定有抵触,不过还愿意和社工接触。赵某,男,49岁,高中文化程度。妻子没有固定工作,全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赵某的收入。通过一年的矫正教育,赵某对今后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打算,目前已经应聘到了一家物业公司上班,摆脱整日无所事事的状态,对此他自己也感到很高兴。
缓刑人员社会适应案例_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评析

1.社区矫正专业关系的建立

赵某5月16日到街道司法所报到,开始接受社区矫正。面谈后,社工发现他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虽然能来报到,但各方面表现比较被动,并一再表示自己是被冤枉的,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运气不好。社工耐心地倾听赵某的诉说,让他充分发泄心中的苦闷。赵某发现自己发了半天牢骚之后社工仍在认真听着,觉得有点感动,也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觉得社区矫正对自己没什么必要,认为自己本来就没做错什么,都允许回家了还弄那么多条条框框限制着,什么意思嘛。社工了解了他的内心感受后,耐心地向他解释社区矫正的意义以及各项规定,告诉他社区矫正不仅仅是惩罚和限制,要将它看作一个很好的机会,会有很多人关心他,帮助他解决面临的难题,以开启新的生活。初次接触,赵某觉得社工人还不错,虽然内心对一些强制规定有抵触,不过还愿意和社工接触。第一步还比较顺利。

2.资料收集和分析

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了解矫正对象需求的过程。只有了解了矫正对象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目标和计划,才能找准重点。

赵某,男,49岁,高中文化程度。因偷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期两年执行,矫正类别为缓刑,矫正期为两年。赵某对法院的判决很不认同,对社区矫正也有抵触情绪,认为社区矫正没有什么意义,觉得很烦。赵某之前做些小生意,收入不错,略有积蓄。现在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上有一定困难。失业后的赵某每天生活得相当消极,既不主动找工作,也不愿意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只靠每月不到300元的低保和过去的一点积蓄供全家人生活。赵某的脾气比较急躁,易怒,遇事不冷静,处理问题简单、粗暴。

赵某的妻子对他比较支持,女儿尚小,在上幼儿园,家庭环境不错。妻子没有固定工作,全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赵某的收入。

赵某好面子、讲义气,对朋友重情重义。自判刑后觉得很没有面子,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内心有极大的压力。因此经常闭门不出,不愿接触社会,淡出过去的朋友圈子,经常整天在家睡觉,个人的社会交往很少。

3.问题研究和诊断

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赵某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对社区矫正不认同,法制意识淡薄;

(2)缺乏足够的经济收入维持家庭运转;

(3)社会交往中断,不愿与以前的同事朋友接触,认为没有面子。

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赵某被判刑后,正常的社会化进程中断,原来所扮演的角色很多也中断了,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家庭,面对亲朋好友,开始新的生活。但是,非常明显,赵某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4.矫正计划制订

(1)用同理、尊重、接纳、关心、理解的方式,增强彼此的信任。建立由居委会、民警、志愿者和社工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帮教小组,对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和活动情况进行全方位追踪。在思想上,一方面增加与矫正对象的沟通交流次数;另一方面,主动与矫正对象的亲属、朋友紧密联系,共同做好矫正对象的思想工作,稳定其波动起伏的情绪。

(2)在经济来源方面,协助矫正对象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其介绍工作,使其能自食其力,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3)强化家庭支持,通过赵某的妻子做工作,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提高对生活的信心。

(4)帮助其建立朋友圈子,形成稳定的交流平台,增加朋辈支持,使其逐步走出心理阴影,早日融入社会大家庭。

5.矫正计划实施

第一阶段:

(1)帮教小组对赵某进行了12次个别教育谈话,主要内容为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端正对社区矫正的认识;落实社区公益性劳动,在4月至6月期间,共完成公益劳动时间累计23小时;在4月至6月期间,书面情况汇报共3份;共组织其参加集中学习3次;4月份,协助其办理了司法救助,解决了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

(2)赵某对社区矫正仍有排斥心理,谈话时以沉默居多;仍认为法院的判决不正确,自己是被冤枉的;有非理性情绪存在,认为世界上没有好人,好人都会被人骗。

接下来,要继续增加赵某对帮教小组的信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其推荐工作,使其通过劳动自食其力;落实帮教志愿者,能够定期与其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和帮教小组沟通,共同做好矫正工作。

第二阶段:

(1)落实了帮教志愿者,定时上门同其谈心,交流思想;进行了3次个别教育谈话,赵某渐渐接受了现状;书面情况汇报共3份;参加集中学习3次;完成公益劳动12次,时间累计30小时。

(2)赵某情绪有所好转,交流时话也多了起来,但始终认为社区矫正没有必要;在就业问题上,始终不愿干工资不高的活,存在“宁愿吃低保,不愿去工作”的心态。

接下来,利用集中教育的优势,使其与其他服刑人员互谈体会,增强社会支持系统,用榜样的作用帮助其树立自信心,顺利适应社会;和居委会就业援助员联系,帮助其就业,使其通过劳动自食其力。

第三阶段:

(1)从10月开始,赵某的最低生活保障到期了,当月他向街道提出了继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进行了3次个别教育谈话,参加集中学习1次;书面情况汇报3份,但内容简单,流于形式,态度不够认真;共完成公益劳动12次,时间累计30小时。

(2)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在就业问题上赵某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当低保停止发放时帮教小组和他认真地谈了一次,希望他增强家庭责任意识。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增强其家庭责任感,在家庭各项事务上多参与。

第四阶段:

(1)能够遵规守纪,改变原先对社区矫正不认可的态度,服从社工、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够接受矫正教育;个别教育3次,参加集中教育学习1次;书面情况汇报3份,态度认真,能写出每月的动态情况;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12次,累计劳动时间30小时。

(2)情况有所好转,个人情况趋于稳定。通过一年的矫正教育,赵某对今后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打算,目前已经应聘到了一家物业公司上班,摆脱整日无所事事的状态,对此他自己也感到很高兴。同时,赵某每天回家都主动承担了买菜做饭的任务,并尽量在家陪伴妻子、女儿,体会到了人生价值。

6.评估与跟进

一年多后,赵某的情况已经有了明显好转且趋于稳定,具体表现为能够自觉培养起遵纪守法的习惯,主动接受志愿者的帮教,能认真对待每一次教育学习活动,且加强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并已顺利就业,通过劳动来养家糊口,担负起家庭的责任。面对自己过去的种种行为,赵某做了深刻的反省。目前情况比较稳定。

社工还将进一步跟进,时刻关注赵某及其家人的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直到趋于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