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服务公平的标准是

公共服务公平的标准是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这些因素形成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公平的空间形态。因此,应从认识、技术、规划、制度等四个层面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实现机制。
主要结论_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平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1.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包含机会公平与绩效公平两个价值取向,经历初期均匀布局、中期均质布局、远期层级网络布局三个发展阶段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指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居民在同等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使用上具有相同的权利和选择的机会,且不同城市区域可获得相对一致的公共服务设施外在效益,其价值取向包含机会公平与绩效公平两个方面。同时,空间公平是相对公平,其标准与实现程度具有历史性。根据社会生产发展条件与城市空间类型,空间公平经历初期均匀布局、中期均质布局、远期层级网络布局三个发展阶段。

2.不同阶层居民拥有的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机会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应逐步向优质化、多样化、差异化发展

根据案例研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圈层分异与轴线指向特征明显,总体服务水平具有人口高密度指向性,并与城市建设历史相关,呈现核心区—内缘区—外缘区递减的趋势。结合居民的社会属性和空间属性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形成的对公共资源的竞争影响着居民获取公共服务的容易程度,城市核心区的居民因此而享有的公共服务优势正逐渐削弱,应从功能提升与疏解人口两方面着手,城市外缘的公共服务供给优势正在提升,具有增加人口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双重潜力;不同社会阶层的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不尽相同,无法从公共服务中获得同等的接近机会,中等收入人群能获得相对多的公共服务。因此,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应着重向优质化、多样化、差异化发展,以满足不同阶层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

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绩效差异显著,公共服务设施应适度超前发展

在分析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与城市经济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空间优势度与城市经济空间优势度的耦合关系评价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绩效公平。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将典型研究区域划分为高水平协调型、低水平耦合型、设施先行型与设施滞后型,并提出公共服务设施适度超前发展的建议。一方面要超前发展,但公共设施投资应在城市发展能承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公共设施适度超前发展要因地而异: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发展势头强劲的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要适度超前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区,可根据其发展态势来决定公共服务设施是超前发展还是适度。

4.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不公平是主客观条件双重作用的结果

影响公共设施服务不公平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客观方面,城市发展的历史惯性与累积机制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特征形成的基础条件;主观方面,城市规划通过公共设施规划、居住用地规划、旧城改造规划等三个规划引导调控着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供给主体多元化及政府职能转型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制度调整驱动着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变化,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市场化的住房制度进一步加剧了同质人群的集中和异质人群的隔离。以上这些因素形成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公平的空间形态。因此,应从认识、技术、规划、制度等四个层面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实现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