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造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因此科学创造受社会制约。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创造活动总是与社会相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创造间接或直接地反映社会的要求与需要。
社会舆论与社会风尚、人际关系、学术心理因素、爱情与婚姻心理等社会心理现象,对科学创造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科技工作者如能了解社会心理现象对科学创造的作用,能够有意识地接受某些社会心理现象对科学创造的积极作用,防止与克服某些社会心理现象对科学创造的消极影响,将会提高科学创造的效率。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作用
(一)人际交往
科学集体的人际交往指的是科学集体的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与感情的联系过程。科学集体的人际交往对活跃学术思想、增进了解、增强团结、促进心理健康都有作用。
科学集体的人际交往使科技工作者之间交流学术信息,了解彼此的学术观点,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科技工作者交往可避免重复工作,及时发现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制止不正确的思路与不符合实际研究组织路线,及时发现研究工作的新苗头、新线索。
科技工作者经常交往,能交流思想,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防止与解除彼此之间的误会、成见与偏见。由于交往可以增进友谊感,增强集体主义情感,促进集体团结,因此交往是促使科技工作者思想一致、感情融洽的基本途径。交往少,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科学集体成员之间有些无原则的纠葛,相互猜疑,学术气氛差、协调差。
科技工作者与党政工作者、后勤工作者经常交往,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心理协调,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则能提高科学创造的效率。有些科研单位,由于科技工作者与党政、后勤工作者的交往少,对科学创造的认识不一致,感情不融洽,影响科学创造效率。
科学集体的人际交往可使集体成员获得心理的接近感与心理上的安全感,避免孤独感。通过交往使每一个成员了解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增强每个人对集体的相属感与个人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感。人际交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集体成员心理相容,在良好的心理气氛中进行创造。人际交往能满足集体成员交往的心理需要,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人际关系
这种在人际交往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认识、情绪体验与心理反应称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心理关系,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认识的一致或不一致,情感的共鸣或隔阂,行为协调或不协调。
人际关系在科学创造中占有重要地位。人际关系好,科技工作者对科技改造的目标有一致的认识,即使认识不一致,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也会求大同,存小异。人际关系坏,科技工作者往往强调对科学创造目标的认识不一致,学术观点不同,造成对科学创造目标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人际关系好,科技工作者彼此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心境良好,充满着安全感、舒适感与友好感,创造心理气氛热烈。这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最佳的创造的情绪状态,在这种创造情绪状态下,思路活跃,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还能提高创造力效应。人际关系不好,彼此之间情绪隔阂,心情紧张,互相猜疑、互相防范,阻碍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的发挥,降低创造力效应。
人际关系好,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行动协调,科技工作者与管理工作者、后勤人员的行动也协调,上下左右协调一致,为实现共同创造目标而奋斗。
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活动中建立了各种心理关系。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程度有一定差别。科技工作者掌握影响科技工作者人际关系的规律,对于改善与促进人际关系,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提高科学创造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观点相同是促进科技工作者交往的一个因素。学术观点相同的科技工作者彼此间经常交流学术思想、学术见解、学术信息,容易建立与巩固人际关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由学术交流发展为学术友谊,由学术讨论发展为学术合作。
科技工作者有着共同的人生观、共同的创造理想、创造需要与创造动机,感情融洽,容易形成良好而密切的人际关系。态度的相似性是科技工作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条件,是在科技工作者交往过程中逐步觉察到的。“酒逢知己干杯少”,科技工作者意识到对方具有相同的态度,往往能促进人际关系迅速发展,建立学术友谊与学术合作。
二、学术心理因素的作用
(一)科学合作
科学合作是科技工作者在科学创造活动中对共同的创造目标的心理活动的协调与行为的一致。
科学合作在科学创造中有下列作用:
1.科学合作增强智力
良好的科学合作对科技工作者的智力起着放大增强的作用。科学集体的创造目标一致,彼此间心理相容,充满着创造的心理气氛。这种气氛使科技工作者处在良好的创造心理状态,联想丰富,思路灵活,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活跃。
2.科学合作能相得益彰
科学集体的成员在智力上各有所长和所短。科学合作使每个成员发挥各自的智力长处,从而能取长补短,使整个科学集体的智力结构比较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智力作用,提高科学创造的效率。
3.合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心理力量
科技工作者在科学创造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困难。人多胆壮,这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一个创新意识强烈、集体荣誉感强烈的科学集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彼此间相互鼓舞\相互依存,形成克服困难的心理支柱,安定情绪,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
4.合作可形成边缘学科
现代科学的高度综合性,不断地出现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等。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等通常是不同学科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合作的产物。
对现代科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控制论的诞生,就是美国数学家维纳与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医学家、心理学家、工程师等长期多边合作的产物。
5.合作是形成与发展学派的基本条件
学派就是科学家在共同的创造目标的吸引下,自觉、自愿地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合作。科学学派的成员真诚的、通力的合作使学派做出重大贡献。
20世纪20年代,以著名物理学家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成果累累,人才辈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形成的布尔巴基学派在数学研究上做出很大成绩。在我国以李四光为首的地质力学学派在地质科学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科学友谊
友谊是一种高尚道德情感,友谊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情谊。
友谊在科学创造中有下列作用:
1.友谊是科学创造的一种心理上的激励
友谊是科技工作者科学创造心理上的支持力量与鼓舞力量。科学创造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友谊更是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使科技工作者振奋精神,迎着困难向科学创造的目标挺进。
2.友谊有助于沟通科技工作创造的信息
友谊是沟通科技工作者学术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友谊作为沟通学术信息的渠道不寻常于书籍、杂志传播信息的渠道。友谊的信息渠道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使人接受敏感,印象深刻。友谊传递的学术信息往往反应快,效应大,有时可收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汉代科学家张衡当年在洛阳结识天文学朋友,与深通数学、历法的崔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与一些著名辞家交往,这种友谊成为他博学多才的纽带。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就经常与很多科学家广泛联系,建立友谊,互通情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
3.友谊有助于创造性活动
友谊使科技工作者亲密无间,使他们的心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情投意合,心理和谐。因此友谊有助于促进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在友谊的气氛中,人们往往有一种美好的心境。科技工作者在相互亲密感的心境下,常常联想丰富,思路通畅,创造性思维活跃,创造性效率提高。
4.友谊使人警觉和谨慎
友谊使科技工作者真诚地展开学术讨论与学术批评,不仅彼此受到启发与鼓励,也能使人警觉、谨慎。在亲密无间的心理状态下,人们对不同意见态度端正,接受信息快,处理信息不受或少受偏爱、偏见的影响。同样一个学术批评意见,出于一般关系的人之口与出于挚友之口,往往后者比前者的意见受到重视的程度高,感受的速度快,理解的准确性高,接受的可能性大,客观效果好。友谊促使科技工作者深思,提高思维批判性的作用,有助于完善学术观点或纠正不准确、不完善、失误的东西。
(三)科学交往
交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往是学术心理因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术交往的形式很多,如学术讨论、学术争鸣、学术答辩等等。
科学交往对科学创造有以下几点作用:
1.科学交往能打破习惯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是阻碍科技工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习惯性思维使科技工作者思路狭窄,使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与创造性想象的新颖性降低。习惯性思维对科技工作者在科学创造开始与接近完成时干扰尤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交往对打破习惯性思维起着很大作用。交流学术信息有助于冲破科技工作者原来的思维定势,消除创造性思维的阻力。科技工作者科研课题的构思、技术路线的确定,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发生困难时,尤应加强学术交往。
2.科学交往能扩大思维广度
科技工作者的思维广度是存在差异的,有的思维广度较大,有的思维广度较小。即使思维广度大的科技工作者,他的思维广度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科学交往既有助于扩大对方(一个或多人)的思维广度,也有助于扩大自己思维广度。不仅是同学科、同专业、同专题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往能收到扩大思维广度的作用,而且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专题的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往也会产生扩大思维广度的效果。
3.科学交往能活跃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
无论何种形式的学术交往都能活跃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相同学术观点的学术交流能强化已有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使其精确完善。不同学术观点的学术交流通过联想等心理机制,往往更能激发与活跃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同学术观点的学术讨论对自己创造性思维产物起着评价与检验的作用,能纠正创造性思维产物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某些错误。
4.科学交往能够增强思维灵活性
科学交往不仅能够扩大思维广度,而且也能够扩大思维的灵活性。在科学讨论中,一个人的想法可促使其他人的联想相继发生。学术讨论越是畅所欲言,思路就越活跃。人云亦云的学术讨论,一言堂的学术讨论,划框框、定调调的学术讨论会、学术鉴定会,不仅不能扩大思维灵活性,而且可能使思想僵化,抑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5.科学交往能够触发灵感
科学交往对触发灵感起很大的作用。有的科技工作者苦思苦想没能解决的问题,可能在科学讨论中受到别人的启发而茅塞顿开。科学交往是触发灵感的一个重要适宜刺激。笔者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灵感触发的诱因的研究表明,在各种触发灵感的诱因中,因科学交往触发灵感的科技工作者人数最多。
6.科学交往能激发良好的创造状态
科学讨论、科学争鸣、科学辩论能调动科技工作者的智力因素。在科学辩论的时候,为了更准确点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为了更好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就要调动一切创造性思维因素,从而促使思维敏捷,思路灵活,使创造处在良好状态。
(四)科技竞争心理
竞争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科技竞争心理对科学创造与科技人才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
竞争心理对科学创造有下列作用:
1.竞争心理能增强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意识
科技工作者的竞争心理激发起强烈的进取心,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创新意识,竞争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竞争是防止和克服不敢冒尖、害怕冒尖的心理的强有力心理方法。竞争能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成就感。科技工作者创新意识越强,创造的主意才可能新颖,创造的技术路线才可能不寻常。
2.竞争能充分调动智力因素
科技工作者在竞争心理状态下,往往观察敏锐,记忆良好,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操作准确而迅速。竞争特别能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
3.竞争能提高科学创造的效率
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科技竞争对于多年来形成对科学创造极为有害的“吃大锅饭”“熬年头,混资格”的社会心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竞争往往使科技工作者产生紧迫感和进入最佳的创造状态。他们全力以赴,紧张地工作,提高科技工作的效率。竞争不仅能增加科技成果的数量,而且能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
4.竞争能增强科学集体的心理协调
竞争不仅能提高个人与集体的创造力,而且能增加集体的心理协调。竞争能缓冲科学集体内部的矛盾,增强集体内部的团结,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从而使科学集体的成员心理默契,行动协调,齐心协力为在竞争中取胜而奋斗。
5.竞争能培养科技工作的意志
科学创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科技竞争就要争时间,抢速度,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竞争是一种意志的竞争。科技工作者坚韧不拔的毅力保证竞争坚持到底。美国科学家吉尔曼与沙利各自领导的脑激素研究组,坚持长达二十多年的科技竞争,终于都获得了重大成果。他们两人分享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奖。很难设想没有坚强的意志能坚持二十余年的竞争。
6.竞争能鉴别与保护科技人才
创造力水平是决定科技竞争能否取胜的一个最重要的心理因素。科技竞争是检查科技工作者创造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手段。创造效应是创造水平的反映。科技竞争产物(包括发现与发明)是衡量科技工作者创造水平高低的尺度。不同科技工作者探讨同一研究专题,谁在竞争中取胜,反映谁的创造力水平高。鉴别科技人才的重要指标是创造力水平高低、创造力效应大小。在科技竞争面前,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对竞争本身无济于事,而真正的科技人才将在竞赛中涌现出来,因此科技竞争起着鉴别人才、保护人才的作用,从而也起着保护创造力、发挥创造力的作用。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科技竞争大目标是一致的,即为了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服务,因此,竞争的双方或多方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要在竞争中增进友谊,以友谊促进竞争。
三、爱情与婚姻心理的作用
爱情是人类真挚而美好的情感、专一而持久的情感。有人认为科技工作者只知埋头研究,不懂爱情,这是一种误解。当然也有极少数的著名科学家例如牛顿、波义耳、道尔顿、兰道、卡文迪许、康德、诺贝尔等终身未娶。爱情与婚姻心理是科技工作者精神生活的一个领域。正确处理爱情与婚姻对于家庭幸福与科学创造都有一定的重要作用。真正的爱情成为推动科学创造的风帆。爱情的蓓蕾在科学创造中能开出馨香的创造之花。
纯洁爱情对科学创造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纯洁的爱情是技术创造的一种心理激励,爱情激励科技工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创造。滋润心田的爱情能增强观察敏感性,促发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薄伽丘认为,“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
爱情能唤起美好的心境。纯洁的爱情是一种最佳心理相容,它能唤起人们的美好的心境。即使在物质生活很困难的时候,它也能唤起人们的幸福感。我国不少中年科技工作者居住条件比较困难,但是纯洁的爱情唤起良好的心境,常常在妻子儿女睡了之后,精神饱满地从事科学创造。
爱情是一种特殊的友谊。它不仅在人生顺利时鼓舞人们前进,而是在困难时成为心理支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科技工作者在逆境的时候,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是事业强大的心理支柱。患难与共、风雨同舟鼓舞科技工作者继续坚持科学创造。
有些科技工作者没有处理好爱情,精神痛苦,影响科学创造。
爱情的波折使科技工作者分心,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干扰科学创造。分心使科技工作者的思维连贯性与灵活性受到影响,观察力准确性降低,记忆速度减慢,操作速度减慢,操作准确性下降,降低科学创造效率。
爱情的痛苦可使科技工作者心情不好、心境不佳,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使人对创造的敏感降低,创新意识减弱,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不活跃。争吵不休的夫妻生活使双方感到烦恼与不安,有损夫妻的身体健康。
为了使爱情成为科学创造的推动力,科技工作者要做到夫妻心理相容。为了心理相容,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互信任是夫妻爱情的基础。互相信任使夫妻双方产生爱情的安全感,专心致志地从事科学创造,这对科技工作者是十分重要的。若夫妇相互依赖,外力也无破坏之隙。猜疑心是爱情的大敌。猜疑心产生莫须有的心理,使双方感情产生离心力,在夫妇的思想感情与行为上打上不可信任的烙印,自寻烦恼,甚至导致双方感情的破裂。夫妇两方要支持对方在科学创造与其他工作中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与友谊,不可因此疑神疑鬼、捕风捉影。
夫妻关系是建立在诚挚的爱情的基础上,因此彼此间要相亲相爱、体贴关怀,这对促使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提高创造的敏感性与激发科学创造的热情有着特殊的作用。
夫妇双方,不管职位高低、能力大小,在家庭生活中双方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科技工作者在家庭生活中,特别要注意不能盛气凌人。科技工作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科技工作者没有严格上班与下班之分,家务劳动可能做得少些,因此,更要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劳动,同时也会赢得对方的支持。
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提出的夫妻关系的“八互”:即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帮、互让、互谅、互慰,应成为我国一切科技工作者爱情生活的心理准则。
夫妇的职业、兴趣相同可以促进科学创造,职业、兴趣不相同也可以促进科学创造,关键在于夫妇思想感情的一致与心理相容。
影响科学集体创造效率的社会心理因素:
影响科学集体创造效率的因素很多。国家的科技政策、研究经费、研究仪器、科技组织管理水平等都影响科学集体的创造效率。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科学创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往往重视研究经费、研究仪器在创造效率中的重要性,而忽视社会心理因素在创造效率中的重要作用。
影响科学创造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
(一)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一种公众意见。社会上一般人接受并赞同这种公众意见,并且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力量,它对团体与个人的心理都会发生一定的作用。社会对科学创造的正确舆论是科学创造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激励。若社会舆论轻视知识、轻视科学技术,则影响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降低科学创造的效率。社会舆论重视知识重视科学技术,则能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积极性,提高创造效率。我国的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已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这种社会舆论激励科技工作者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推动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做出贡献。
(二)社会风尚
风尚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是群体的心理状态。风尚是社会在一定时期流行的风气。风尚对科学集体的创造效率有一定影响。当社会风尚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创造的价值的时候,将有力地激励科技工作的创造欲望,使他们士气高涨。
当前我国社会平均主义的风气对科技工作者的提职、提薪、奖金分配都产生了严重危害,影响科技效率的提高。目前我们社会上较为普遍对科技工作者的贡献的奖励采取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显然是不利于鼓励创造力水平高、贡献大的科技工作者。平均主义的奖励方法不仅不能激励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起着压抑创造力的作用。我国改革之风开始冲击平均主义风气,将成为激励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一种社会心理力量。
(《心理学探新》,1987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