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素养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这一特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健康心理教育过程,对预防保健以及有效调节机体心理紊乱进行着重强调和宣传,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自助理念,在面临心理问题时,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段自我调节并及时寻求帮助。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减少医疗保健费用等。鼓励个人和社会群体开展具有心理互助性质的活动,创建心理健康促进组织,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心理保健活动,树立主动寻求帮助的正确理念。

第三节 健康心理研究的原则、任务和方法

一、健康心理研究的原则

(一)心理与环境同一原则

人的身心发育是由遗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即人的发展受到与生理有关的机体内环境和与教育和社会生活有关的机体外环境两方面因素影响。遗传决定了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而在此范围内的发展程度则由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所决定。健康的心理标准要求机体对环境具有能动的适应性,故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必须同时重视这两者的关系,在遗传的基础上,努力发挥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通过宣传将身心健康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鼓励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接纳自己,爱护自己,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卫生氛围。

(二)预防与自助结合原则

由于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几乎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越早干预,其危害越小。然而心理问题往往涉及隐私,发生原因也各种各样、层次不一,无法通过量化的统一标准进行诊断帮助。根据这一特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健康心理教育过程,对预防保健以及有效调节机体心理紊乱进行着重强调和宣传,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自助理念,在面临心理问题时,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段自我调节并及时寻求帮助。

(三)理论与实际并重原则

健康心理策略的制定应根据政策的支持环境、人们的知识水平、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以及影响健康不良因素分析等,抓住当前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和影响目标人群的主要因素,集中人力和财力解决最主要的问题。理论研究离不开实践,实践又进一步指导和改进理论形成,我国当前已有大量理论文献,作为健康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理论研究和当地的卫生资源水平及具体社会环境,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促进规划,在实施中发现并完善理论漏洞,为健康心理的实施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四)发展原则

健康的人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个体发展并不是单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与环境发生调节作用,其长期和更深层次的追求则是能够能动的对环境进行扬弃和改造,使之更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顺应、妥协。作为健康心理工作者要本着发展和进步的原则,在规划制定中,渗透发展理念,鼓励人们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积极面对生活,改造生活,使生活向自己满意的方向发展。

二、健康心理研究的任务

(一)未病防治

研究预防、矫正不良行为以及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疾病的措施与方法,减少或消除治病的危险因素或有损健康的行为,减少或缓解心理应激水平的应对方法,提高心理应对能力,改进社会健康与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提供良好的保健环境。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减少医疗保健费用等。

(二)病中康复

研究如何有效改善心理疾病治疗的环境,如何培养优秀的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救护人员,研究如何处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如建立良好的医疗关系、培养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互动性,对于病患家属等相关群体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来减轻由个体心理问题而形成的裙带负效应等。

(三)病后关爱

研究病后心理功能的康复方法,心理训练的开发,社会系统对康复后病人的社会关爱,政策如何在患病特殊群体的未来生活中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和鼓励,如何鼓励社会公益团体对特殊群体进行鼓励和关爱等。

(四)理论研究

研究如何为心理卫生工作及个体、群众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卫生理论、原则和方法,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群体气氛,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改造能力。

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积极促进领导层观念的转变

领导层是政策制定的决策驱动力,心理健康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强化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将健康心理纳入领导层的工作理念有助于心理健康活动获得必要的保证。从政策上积极主动争取各级领导对有利于健康活动的支持,争取立法,保证提供所必需的卫生资源,并作为经济和政治的一部分,倡导建立社会支持环境以利于群众作出抉择。

(二)社区资源开发和社会支持系统联盟

以社区为单位发挥社区结构的优势,整合社区优势资源以及社区内与健康心理促进有关的资源,通过各种渠道,促使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卫生规划,参与决策和管理,参加健康促进的各项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鼓励方式发挥各方特长,在社区内部形成活跃的健康心理促进氛围。与此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公益团体和公司企业参与健康心理促进工作,将健康促进资源合理分配至社会各层次,激发人们对健康心理促进的兴趣,产生有效的社会和政治氛围,以保证全面地实现健康目标,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普遍接受的社会规范,卫生部门应主动协助各参与部门明确其作用,完成其目标。

(三)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成为更加适合当代人需求的医学模式,健康心理工作者应当整合医院和社会资源,在不断重视预防保健的前提下,发展如今相对薄弱的心理防控和治疗领域。鼓励个人和社会群体开展具有心理互助性质的活动,创建心理健康促进组织,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心理保健活动,树立主动寻求帮助的正确理念。将社会医学纳入医学结构,促进医学模式加速转变,为促进心理健康提供有力的医学结构依托。

(四)创造有益于身心的外部环境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政治氛围是建立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根本,健康心理工作者需通过具体的教育、倡导、宣传等活动的实施和开展不断将健康心理理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理念,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心理行为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和技术媒介传递健康信息,普及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心理保健意识、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