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存在的基础

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存在的基础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伦理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中国古代,人们将儒家倡导的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称为“五伦”。“五伦”观念就是要人们正确处理好这五大类型人际关系。现代护理学认为,护理是指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临床护士综合应用医学、人文、社会等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活动。

一、护理与伦理

(一)道德与伦理

1.道德的含义 人类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由于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错综复杂、变化万端的人类主观世界,其中包括诸如信仰、思想、观念、意识、知识、修养、心理、情感、性格、能力等各种意识形态。在人的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居于核心位置,起着主导作用和支配作用。而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化便是道德观。

老子在《道德经》讲:“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1]这里的“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品行、德性。显然,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道德”作为一个概念始于荀子的《劝学》:“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2]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在伦理学中,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为等进行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总和,是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道德是一个由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实践活动等多要素组成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而庞大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覆盖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道德既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非、好坏、善恶、美丑、荣辱等观念,又是社会衡量一个人行为对错、好坏、善恶、美丑、荣辱的价值标准,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重要标志,因而是人类社会具有的特殊属性。

从道德精神到道德规范,道德均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显示出的力量和价值,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引导、约束和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又是一种良好愿望,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憧憬、设计和建设美好的未来世界。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道德既是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精神支柱,又是促使人们迸发激情的内在动力。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将新时期我国公民道德规范归纳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是中国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德的新承接。

2.道德的功能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百问百答》[3]形象地将道德的功能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道德是人类前进的“目的地”,即道德具有导向功能。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和良心指引下,不断认识社会产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勾画人类最终将要到达的理想的、美好的未来世界,道德为人类实践活动指明前进目标。

(2)道德是人类前进的“发动机”,即道德具有激励功能。在社会历史环境和物质技术条件完全相同的前提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一个人,发展不发展、怎样去发展、发展得如何,决定于内在的主观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决定于精神支柱、精神状态、精神面貌。

(3)道德是人类前进的“行路标”,即道德具有教育功能。人们通过长期实践积累和沉淀,形成了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上的行进目标、行进标准、行进规范、行进位置和行进轨迹。道德以此为据教育后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采取正确的行为,以保证和促进社会顺利发展。

(4)道德是人类前进的“方向盘”,即道德具有调节功能。人们不断根据自己的行进过程及碰到的障碍、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和选择自己的行进方向、行进路线、行进速度,为最终建设公正、合理的社会而不懈奋斗。

(5)道德是人类前进的“交通警”,即道德具有安全功能。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掌握正义、公理、价值等伦理道德武器,并通过思想、理论、意识、观念、行动、示范、交流、舆论、氛围、批评、斗争等媒介,扬长避短、扬善惩恶、扬清激浊,建立和巩固良好的社会风气。

3.伦理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中国古代,人们将儒家倡导的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称为“五伦”。这五种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普遍的人际关系。“五伦”观念就是要人们正确处理好这五大类型人际关系。《孟子·滕文公上》指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4],是儒家处理“五伦”关系的准则。

伦理中的“伦”是指人伦,即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理”是指事理、情理、方法、规则,即人们应遵循的道德律令和原则。伦理是指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显然,伦理是一种观念,其作用是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从概念角度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

伦理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道德侧重于性情、人文、个人品性与修养等色彩。伦理则蕴含着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第二,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则,强调每个人的修养及行为,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社会性。伦理则主要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二者的联系在于:伦理是系统化、形式化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道德是伦理的内化和根基。

(二)护理道德与护理伦理

现代护理学认为,护理是指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临床护士综合应用医学、人文、社会等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活动。护理以人为服务对象,了解和评估人们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并给予必要的照顾,以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恢复和促进健康为目的。由此可见,护理工作的着眼点是患病的人而不是人患的病,其任务除完成治疗疾病的各项任务外,还担负着心理和社会保健任务;护理的对象不仅限于患者,也包括亚健康人及健康人;护理的目标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护理的愿景是不仅要维护和促进个体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面向家庭、社区,为提高整个人类健康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任何正当的职业都有其相应的职业道德,护理职业也是如此。护理道德就是护理职业的职业道德,是指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用以调节护士与患者之间、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任何职业都需要,也都存在着本职业的伦理要求。护理职业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而且主要是有着各种生理或心理疾病的人,这就使得护理职业的伦理要求具有更大的特殊性,突出表现在护理应该是充满着关爱和照顾的“善举”,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把护士比作“白衣天使”。而“善”是道德的重要范畴,是伦理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准则,更是护理道德首要的、必需的内涵。不“善”的人绝不可以从事护理职业,不力求完“善”的人不可能做好护理职业。

护理职业的伦理要求包括尊重人权、富有同情心和仁慈心,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不分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善待每一个患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