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鼻子出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鼻子出血

时间:2023-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名白血病前期,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产生损伤,常有贫血,有时感染或出血,部分病例有肝、脾大。骨髓增生活跃,三系或二系血细胞有显著的病态造血,病程稍长,多演变为白血病或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病情进展至晚期可有严重出血,甚至发生脑出血而死亡。粒系成熟停滞,骨髓活检可见粒系不成熟前期细胞异常定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原名白血病前期,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产生损伤,常有贫血,有时感染或出血,部分病例有肝、脾大。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何一或二系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三系或二系血细胞有显著的病态造血,病程稍长,多演变为白血病或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常见病因】

病因未明,但多种因素如病人的敏感性、年龄、性别、发病前接触致白血病物质和感染等均可能导致。

1982年,FAB协作组确定了MDS的名称,将此综合征分为5型。

1.难治性贫血(RA) 骨髓中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下称原+早)<5%,血中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1%。

2.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骨髓及血常规似难治性贫血,但骨髓中出现环状铁粒幼红细胞>15%。

3.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骨髓中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5%~20%,血中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5%。

4.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在转变中(RAEB-T) 符合下述任一项即可诊断:①血中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5%;②骨髓中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为20%~30%;③不成熟细胞中出现auer小体。

5.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 骨髓象及血象似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但血中单核细胞≥1.0×109/L,在儿科现称之为幼年型粒-单白血病。

【发病机制】

MDS属克隆性疾患,发病至少有2个步骤,先为某种因素使遗传型不稳定的多能干细胞克隆性增生,其后另一因素使其子代发生染色体异常。可能需要多步骤才能成为失去控制的恶性增生。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感染和肝、脾大。多数都有贫血,但程度较轻,主要为红细胞无效性生成所致。出血的发生率为23%~95%,多为较轻的皮肤、黏膜出血。病情进展至晚期可有严重出血,甚至发生脑出血而死亡。发热和感染的发生率多为50%~60%,随病情的进展而增高,有10%~76%可见肝、脾、淋巴结增大。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90%以上有贫血,50%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为大细胞或正细胞性,细胞大小不等。血小板轻度减低,偶见升高。可见巨大血小板和脱颗粒。

(2)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巨幼变明显。粒系成熟停滞,骨髓活检可见粒系不成熟前期细胞异常定位。单核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多有异常,尤以淋巴样小巨核为典型表现。

(3)染色体检查:50%患者有染色体异常,核型异常者转化为白血病可能性大。

(4)祖细胞培养:骨髓祖细胞体外培养,部分类似白血病细胞生长。

(5)其他:中性粒细胞过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缺乏。

2.其他辅助检查 常规做X线和B超检查,必要时做CT检查。

【治疗原则】

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期而异。RA和RARS采用调节造血的药物为主,可按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或给予诱导分化,如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A酸、干扰素等。如病情向白血病进展,可采用单药或联合化疗,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愈此症的惟一途径。

1.刺激造血 司坦唑醇、大剂量甲泼尼松龙、重组白介素-3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2.诱导分化 顺式或全反式维甲酸、干扰素、三尖杉碱。

3.化疗

(1)小剂量阿糖胞苷。

(2)蒽环类药:①阿柔比星;②伊达比星。

(3)依托泊苷。

(4)小剂量三尖杉碱。

(5)联合化疗。

3.骨髓移植 异基因骨髓移植为治疗本病的最有效途径。

【护理】

1.护理要点及措施

(1)活动无耐力的护理

①病情观察:了解病人有无心悸、头痛、恶心,进食情况及活动量的耐受程度。观察体温、脉率,肺部有无啰音,肝脾大小及血常规、骨髓变化等。记录出入量。

②保证休息和睡眠:因白细胞过度生长,其代谢率会升高,同时也因贫血而有缺氧的症状。根据病人体力,适当限制活动量以减少体力消耗。可与患者共同制定日常活动计划,做到有计划的适量活动。

③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向家属解释化疗期间保证足够的营养、可补充机体的热量消耗、提高病人对化疗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以帮助治疗顺利进行。食欲差者少量多餐。同时保证每日充足的饮水量。

④输血或浓缩红细胞:病人全血减少、乏力明显,可遵医嘱输血或浓缩红细胞,增加组织器官的供氧。

(2)出血的护理:血小板数低于50× 109/L时,增加卧床休息时间,护士应密切注意病人有无出血征兆,检查排尿、排便有无出血反应,全身皮肤有无瘀点、瘀斑。注射和抽血后应在针孔上加压5分钟以上,预防出血。告诫患者避免受伤,刷牙时应使用软毛牙刷,勿剔牙、挖鼻孔及进食粗糙食物,预防便秘。如有头痛、视力改变立即报告。

(3)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①病室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白细胞过低时进行保护性隔离。

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

③做好口腔护理、会阴肛门护理,预防各种感染。

④观察有无发热、感染伴随症状及体征。注意保暖,高热时:a.应注意休息,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的恢复;b.口腔护理:高热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很容易发生口炎、口腔溃疡;c.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帮助擦干身体,更换清洁的衣物和床上用品,防止压疮和感冒;d.增加高蛋白质饮食及水分的补充,如鸡蛋、牛奶、汤、盐水、瘦肉等;e.对于低热和中等热的病人,可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衣着、被褥厚薄以及建议饮凉饮,以降低体温,促进舒适;f.对高热病人,常采用温水擦浴和冰袋冷敷的方法降温,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降温。

⑤按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⑥做好预防感染的卫生宣教工作。

(4)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化疗药物共同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肝损害。另外如长春新碱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神经炎,阿糖胞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剥脱性皮炎等,因此,化疗期间除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骨髓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出现与否,在治疗护理上选用能防止或减轻毒性及不良反应的中西医措施,以利于化疗顺利进行。

(5)心理护理:重视心理护理,采取鼓励、安慰等方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他们,充分与他们沟通建立友好关系,取得信任,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治疗,提高长期生存率。

2.健康教育

(1)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

(2)MDS以贫血症状突出,病程长,鼓励病人树立信心。

(3)加强疾病知识教育,预防感染和出血。

(4)坚持治疗,不擅自停药,按时复诊。

(5)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

(6)携带PICC置管患者每7天维护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