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锁芳医案

史锁芳医案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某,女,47岁,2006年5月29日初诊。治宜健脾化饮,疏和清肃,并佐以宁心安神。本案乃久病脾阳受损,寒饮阻肺,肺气宣降失常,兼有胆气郁热扰心之证。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每遇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本病属于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未发时以正虚为主,病久往往虚实错杂。以上病案中,案1阳虚与痰湿并重,治宜温阳与祛饮并施。

朱某,女,47岁,2006年5月29日初诊。患者有哮喘病史10余年,现咳嗽,有清痰,气喘,口干,口苦,便稀,背心冷,时感心烦,寐差,舌质淡黯红、苔薄,脉细弦。查体:咽部淡红,肺部未闻及明显哮鸣音。辨为脾虚寒饮,久郁化热,肺失肃降,心君受扰。治宜健脾化饮,疏和清肃,并佐以宁心安神。

处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8g,桂枝6g,干姜4g,黄芩10g,生牡蛎20g,天花粉10g,炙甘草5g,生龙骨20g,茯神10g,云苓10g,远志6g,夜交藤15g。7剂。

7日后复诊,诉咳嗽、便稀、背心冷、寐差等症均已好转,但觉活动后胸闷,遂以原方加全瓜蒌10g,薤白10g,石菖蒲5g,钩藤20g,石韦15g,继服7剂后诸症即除。

解析:《伤寒论·少阳病》:“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本案乃久病脾阳受损,寒饮阻肺,肺气宣降失常,兼有胆气郁热扰心之证。故始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温化水饮,和解少阳,疏和清肃,加用龙骨、茯神、远志、首乌藤等以宁心安神,待寒饮渐去、清肃得宣、心君安宁后加用瓜蒌、薤白、石菖蒲宣痹通阳,钩藤抑肝肃肺,痰去肺安、肝木条达、气机调和,则喘逆之症得除。

【总评】

哮喘在中医学中类似于“喘鸣”、“伏饮”、“哮病”等病证。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每遇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本病属于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未发时以正虚为主,病久往往虚实错杂。哮喘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发时攻邪,治标须分寒热,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宜清化肃肺,若有表证宜兼解表;平时调补当分阴阳,阳虚宜温补,阴虚宜滋养,多从肺、脾、肾论治;虚实错杂者,则须攻补兼施。

以上病案中,案1阳虚与痰湿并重,治宜温阳与祛饮并施。案2至案5皆以邪实为主,其中案2与案5均属寒热错杂之证,前者为肃表之寒邪与郁肺之痰热交结,故治宜宣肺与泄热并用;后者为寒饮阻肺,兼有少阳胆热扰心,治宜宣肺化饮为主,兼顾清胆宁心。案3、案4均以寒饮阻肺为主,但前者痰湿较重,宜兼顾运脾化湿;后者肺寒明显,重在温肺化饮。

以上经方皆能治疗不同证型之哮喘,葶苈大枣泻肺汤重于泻肺行水祛饮;麻杏石甘汤重在宣肺泄热,适于痰热闭肺;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皆能温肺化饮,前者化痰功甚,后者散寒力强;柴胡桂枝干姜汤则除宣肺化饮之外,兼能清利胆热,可治疗太少两感证。临床除了支气管哮喘之外,还适合治疗以咳嗽、咳痰、胸闷、气促为主要表现的各种呼吸道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