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寿山医案

李寿山医案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阴证已转阳,应以平肝熄风,清心开窍,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配服安宫牛黄丸等。约一周神志清醒,二便自理,痰声已平,体温正常,病情稳定。案5乃中风阳气欲亡,闭脱相兼之证,治需回阳救逆为先。以上经方皆能治疗不同证型之中风,吴茱萸汤重在温胃降浊,适用于中阳不足,寒浊中阻的证候。四逆加人参汤功能回阳救逆,益气生津,适用于阳亡液脱之重证。

王某,男,60岁,1965年10月初诊。

病史与主诉:该患者以脑溢血急诊入院。证见大汗淋漓,手足厥冷,面色微红如戴阳状,喉中痰声辘辘,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口噤不开,两手固握,脉浮大而空,沉取欲绝。

辨证:患者年高体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直中脏腑,气血痹阻,阴阳不相维系,阳绝阴竭。故见神昏、大汗、手足厥冷、面红、口噤不开、手撒遗尿等一派中风入脏、闭脱相兼之证。

治则:回阳固脱。

处方:红人参50g,炮附子50g,水煎浓汁徐徐鼻饲。至次晨,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即投四逆加人参汤:人参50g,干姜25g,附子25g,浓煎1剂,鼻饲后汗出已少。又服1剂,手足转温。昼夜连服2剂,厥回汗止,身转大热,体温38℃,脉转洪大而数。此阴证已转阳,应以平肝熄风,清心开窍,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配服安宫牛黄丸等。约一周神志清醒,二便自理,痰声已平,体温正常,病情稳定。唯右侧半身不遂,投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疗法,2个月后渐能扶杖行走,生活渐能自理。

解析:《伤寒论·霍乱病》:“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仲景原用于霍乱亡阳脱液的治疗,张路玉谓此时“以复阳为急也”。本案脑溢血已见阳气欲亡,闭脱相兼之证,当以回阳救逆,益气生津为主,如不用大剂回阳固脱之法,恐失去抢救机会,故用四逆汤回阳为先,“加人参者,不特护持津液,兼阳药得之,愈加得力耳”(张路玉语)。待厥回汗止,获得阴证转阳之机后,再进平肝熄风、清心开窍之剂,继而以补阳还五汤加减调理。可见,值此性命攸关之时,必当分清主次,治病以留人为要也。

【总评】

脑血管意外属中医“中风”、“偏枯”等范畴,为临床上急重危症,不但发病率高,而且往往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引起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景岳全书·非风》指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乏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而昏愦,卒然仆倒”。临床治疗常尊《金匮要略》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中脏腑者又根据闭证、脱证的不同,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泄热;脱证急宜救阴回阳固脱;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以上病案中,案1为肝经寒凝,风湿阻络;案2系肝阳上亢,脾虚湿盛,痰瘀内阻。故前者以温经散寒为主,后者却以平肝熄风为要。案3、案4均系中风后遗症,案3属少阴虚寒,坐镇失权,导致水邪肆虐,上窜下扰,以肾阳虚为主,故治当温阳化饮;案4证属气血俱虚,因此重在温补气血,调畅营卫。案5乃中风阳气欲亡,闭脱相兼之证,治需回阳救逆为先。

以上经方皆能治疗不同证型之中风,吴茱萸汤重在温胃降浊,适用于中阳不足,寒浊中阻的证候。侯氏黑散重在清肝化痰,养血祛风,中风夹寒者宜。真武汤重在温阳利水,是少阴虚寒兼有停饮的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甘温益气,通阳行痹,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四逆加人参汤功能回阳救逆,益气生津,适用于阳亡液脱之重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