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体分散体技术

固体分散体技术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采用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散体技术。应用固体分散体不仅可明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且可降低毒副作用。目前国内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生产且已上市的产品有联苯双酯丸、复方炔诺酮丸等。因此,固体分散体技术的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一、固体分散体的概述

固体分散体是将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高度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或难溶性,或肠溶性材料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采用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散体技术。

1961年,Sekiguchi等最早提出固体分散体的概念,并以尿素载体材料,用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口服后吸收及排泄均比口服磺胺噻唑明显加快。应用固体分散体不仅可明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且可降低毒副作用。例如,吲哚美辛-PEG6000固体分散体丸的剂量小于市售普通片的一半,药效相同,而对大鼠胃的刺激性显著降低。双炔失碳酯-PVP共沉淀物片的有效剂量小于市售普通片的一半,说明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硝苯地平-邻苯二甲酸羟丙甲纤维素(HP-55)固体分散体缓释颗粒剂提高了原药的生物利用度。目前国内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生产且已上市的产品有联苯双酯丸、复方炔诺酮丸等。

应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得到分子分散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大大提高,也更易吸收。根据Noyes-Whitney方程,溶出速率随分散度的增加而提高。因此,以往多采用机械粉碎或微粉化等技术,使药物颗粒减小,比表面增加,以加速其溶出。固体分散体能够将药物高度分散,形成分子、胶体、微晶或无定形状态,若载体材料为水溶性的,可大大改善药物的溶出与吸收,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成为一种制备高效、速效制剂的新技术。将药物采用难溶性或肠溶性载体材料制成固体分散体,可使药物具有缓释或肠溶特性。

因此,固体分散体技术的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制备得到的固体分散体也可看做是中间体,用以制备药物的速释或缓释制剂,也可制备肠溶制剂。

二、载体材料

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载体材料的特性。载体材料应具有下列条件:无毒、无致癌性、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不影响主药的化学稳定性、不影响药物的疗效与含量检测、能使药物得到最佳分散状态或缓释效果、价廉易得。常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难溶性和肠溶性三大类。几种载体材料可联合应用,以达到要求的速释或缓释效果。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

常用的有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糖类及纤维素衍生物等。

1.聚乙二醇类(PEG)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1∶(2~3)],亦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可使某些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可阻止药物聚集。最常用的是PEG4000和6000。它们的熔点低(50~63℃),毒性较小,化学性质稳定(但180℃以上分解),能与多种药物配伍。当药物为油类时,宜用PEG12000或6000与20000的混合物。采用滴制法成丸时,可加硬脂酸调整其熔点。

2.聚维酮类(PVP) 为无定形高分子聚合物,熔点较高、对热稳定(150℃变色),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对许多药物有较强的抑晶作用,但贮存过程中易吸湿而析出药物结晶。PVP类的规格有:PVPk15(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av约1 000)、PVPk30(Mav约4 000)及PVPk90(Mav约360 000)等。

3.表面活性剂类 作为载体材料的表面活性剂大多含聚氧乙烯基,其特点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载药量大,在蒸发过程中可阻滞药物产生结晶,是较理想的速效载体材料。常用泊洛沙姆188(poloxamer 188,即pluronic F68)、聚氧乙烯(PEO)、聚羧乙烯(CP)等。

4.有机酸类 该类载体材料的分子量较小,如枸橼酸、酒石酸、琥珀酸、胆酸及脱氧胆酸等,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本类不适用于对酸敏感的药物。

5.糖类与醇类 作为载体材料的糖类常用的有壳聚糖、右旋糖、半乳糖和蔗糖等,醇类有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等。它们的特点是水溶性强,毒性小,因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可同药物以氢键结合生成固体分散体,适用于剂量小、熔点高的药物,尤以甘露醇为最佳。

6.纤维素衍生物 如羟丙纤维素(HPC)、羟丙甲纤维素(HPMC)等,它们与药物制成的固体分散体难以研磨,需加入适量乳糖、微晶纤维素等加以改善。

(二)难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 常用的如乙基纤维素(EC),其特点是溶于有机溶剂,含有羟基能与药物形成氢键,有较大的黏性,作为载体材料其载药量大、稳定性好、不易老化。如盐酸氧烯洛尔-EC固体分散体,其释药不受pH值的影响。

2.聚丙烯酸树脂类 含季铵基的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包括E、RL和RS等几种)在胃液中可溶胀,在肠液中不溶,不被吸收,对人体无害,广泛用于制备具有缓释性的固体分散体。有时为了调节释放速率,可适当加入水溶性载体材料如PEG或PVP等。

3.其他类 常用的有胆固醇、β-谷甾醇、棕榈酸甘油酯、胆固醇硬脂酸酯、蜂蜡、巴西棕榈蜡及氢化蓖麻油、蓖麻油蜡等脂质材料,均可制成缓释固体分散体,亦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糖类、PVP等水溶性材料,以适当提高其释放速率,达到满意的缓释效果。另有水微溶或缓慢溶解的表面活性剂如硬脂酸钠、硬脂酸铝、三乙醇胺和十二烷基硫代琥珀酸钠等,具有中等缓释效果。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 常用的有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酸羟丙甲纤维素(HPMCP,其商品有两种规格,分别为HP-50、HP-55)及羧甲乙纤维素(CMEC)等,均能溶于肠液中,可用于制备胃中不稳定的药物在肠道释放和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的固体分散体。由于它们化学结构不同,黏度有差异,释放速率也不相同。CAP可与PEG联用制成固体分散体,可控制释放速率。

2.聚丙烯酸树脂类 常用Eudragit L100和Eudragit S100,分别相当于国产Ⅱ号及Ⅲ号聚丙烯酸树脂。前者在pH 6以上的介质中溶解,后者在pH 7以上的介质中溶解,有时两者联合使用,可制成较理想的缓释固体分散体。

案例——想一想

联苯双酯固体分散体

【处方】 联苯双酯  0.2g  PEG-6000  9.8g

【问题】 请分析联苯双酯固体分散体的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三、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药物与载体材料两者共熔后,骤冷固化时,如两者的比例符合低共熔物的比例,可以完全融合而形成固体分散体,此时药物仅以微晶形式分散在载体材料中成物理混合物,但不能或很少形成固体溶液。

2.固态溶液 药物在载体材料中以分子状态分散时,称为固态溶液。按药物与载体材料的互溶情况,分完全互溶与部分互溶;按晶体结构,分为置换型与填充型。

3.共沉淀物 共沉淀物(也称共蒸发物)是由药物与载体材料以适当比例混合,形成共沉淀无定形物,有时称玻璃态固熔体,因其有如玻璃的质脆、透明、无确定的熔点。常用载体材料为多羟基化合物。

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药物固体分散体的常用制备方法有6种。不同药物采用何种固体分散技术,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载体材料的结构、性质、熔点及溶解性能等。

1.熔融法 将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匀,加热至熔融,在剧烈搅拌下迅速冷却成固体,或将熔融物倾倒在不锈钢板上成薄层,用冷空气或冰水使骤冷成固体。再将此固体在一定温度下放置变脆成易碎物,放置的温度及时间视不同的品种而定。

也可将熔融物滴入冷凝液中使之迅速收缩、凝固成丸,这样制成的固体分散体俗称滴丸。常用冷凝液有液状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及水等。在滴制过程中能否成丸,取决于丸滴的内聚力是否大于丸滴与冷凝液的黏附力。冷凝液的表面张力小,丸形就好。

2.溶剂法 溶剂法亦称共沉淀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蒸去有机溶剂后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析出,即可得到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而成的共沉淀物,经干燥即得。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氯仿、无水乙醇、95%乙醇、丙酮等。

3.溶剂-熔融法 将药物先溶于适当溶剂中,将此溶液直接加入已熔融的载体材料中均匀混合后,按熔融法冷却处理。药物溶液在固体分散体中所占的量一般不超过10%(w/w),否则难以形成脆而易碎的固体。本法可适用于液态药物,如鱼肝油、维生素A、D、E等,但只适用于剂量小于50mg的药物。凡适用于熔融法的载体材料均可采用。制备过程中一般不除去溶剂,受热时间短,产品稳定,质量好。但注意选用毒性小、易与载体材料混合的溶剂。将药物溶液与熔融载体材料混合时,必须搅拌均匀,以防止固相析出。

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溶于溶剂中,然后喷雾或冷冻干燥,除尽溶剂即得。溶剂-喷雾干燥法可连续生产,溶剂常用C1~C4的低级醇或其混合物。而溶剂冷冻干燥法适用于易分解或氧化、对热不稳定的药物,如酮洛芬、红霉素、双香豆素等。此法污染少,产品含水量可低于0.5%。常用的载体材料为PVP类、PEG类、β环糊精、甘露醇、乳糖、水解明胶、纤维素类、聚丙烯酸树脂类等。

5.研磨法 将药物与较大比例的载体材料混合后,强力持久地研磨一定时间,不需加溶剂而借助机械力降低药物的粒度,或使药物与载体材料以氢键相结合,形成固体分散体。研磨时间的长短因药物而异。常用的载体材料有微晶纤维素、乳糖、PVP类、PEG类等。

6.双螺旋挤压法 本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置于双螺旋挤压机内,经混合、捏制而成固体分散体,无需有机溶剂,同时可用两种以上的载体材料,制备温度可低于药物熔点和载体材料的软化点,因此药物不易破坏,制得的固体分散体稳定。

五、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药物与载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可选用下列方法进行物相鉴定,必要时可同时采用几种方法。

1.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会有改变。

2.热分析法 热分析法常用的有差热分析法(DT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又称为差动分析两种。主要是测定有否药物晶体吸热峰,若有药物晶体存在,吸热峰存在越多,吸热峰面积越大。

3.X射线衍射法 每一种物质的结晶都有其特定的结构,衍射图也都有特征峰。

4.红外光谱法 布洛芬-PVP共沉淀物红外光谱图表明,布洛芬及其物理混合物均于1 720cm-1波数有强吸收峰,而共沉淀物中吸收峰向高波数位移,强度也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布洛芬与PVP在共沉淀物中以氢键结合。

5.核磁共振谱法 醋酸棉酚-PVP固体分散体,将醋酸棉酚、PVP、1∶7固体分散体及固体分散体经重水交换后分别测定核磁共振谱,发现醋酸棉酚图谱中δ15.2有1个共振尖峰,这是由分子内氢键产生的化学位移。

课堂讨论

请同学们说一说:药物是以何种晶型分散在载体材料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