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原发病的过程中获得的新的感染,以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获得的感染均应称“医院感染”。对于潜伏期不明确但发生在入院后的感染一般考虑为医院感染。此类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NI;hospital infections,HI)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HAI),在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中定义为,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定义的内涵

(一)医院感染所指的对象

定义中明确了医院感染的对象,是指住院患者和医院各类工作人员。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原发病的过程中获得的新的感染,以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获得的感染均应称“医院感染”。门诊病人、探视者、陪护家属及其他流动人员在医院内停留时间较短,院外感染因素较多,难于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内。在医院的工作人员如不能排除医院外感染,也应考虑为医院感染,但在实际工作中,流行病学的证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医院感染的时间界限

医院感染的定义规定了几个时间界限。一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不包括患者在入院前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二是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这个时间界限对于儿童住院患儿很重要,如儿童常见的传染病麻疹潜伏期6~21d,被动免疫后可延至28d,水痘潜伏期10~21d。由于不同传染病潜伏期的变动范围较大,在判断时要充分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原学等资料。对于潜伏期不明确但发生在入院后的感染一般考虑为医院感染。三是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与前次住院有关。

(三)医院感染的诊断学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医院感染比较明确,易于诊断,如肺炎、胃肠炎、骨髓炎等。而有些只能称为感染,如外科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等。有些诊断比较复杂,只有充分和临床医师沟通,结合诊疗过程,病情的演变,实验室证据才能诊断。目前,我国使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还是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试用标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技术不断应用,实验室诊断水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诊断也有更新。在现用标准中,没有明确对新生儿、儿童的诊断。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在2004年公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列入婴儿、儿童的特殊标准,充分体现了新生儿和婴儿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同,并让临床医师更准确地把握诊断,这也应该是我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要完善的重要内容。

三、医院感染的分类

(一)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1.内源性医院感染 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为自身医院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本身。多数为在人体内和体表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或是正在身体其他部位发生感染的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感染力,但当患者免疫力降低或正常防御功能受损等情况下,它们与人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就成为条件致病菌,可以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如细菌的移位、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此类感染难以预防,故又称不可预防性感染。

2.外源性医院感染 外源性医院感染又称为交叉感染,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以外的环境和人员,如由其他患者、工作人员、物品以及医院环境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感染,此类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消毒隔离进行预防,故又称可预防性感染。

(二)按引起感染微生物的致病特点分类

1.致病微生物感染 主要指引起传染病的病原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逐步减少,目前军团菌、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有上升的趋势。

2.一般致病微生物感染 在某种情况下对健康人有较强的致病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等。

3.条件(机会)致病微生物感染 条件致病菌是指人体的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减低时可能致病。机会致病菌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腐生菌,如真菌、病毒、原虫等,对正常人体无致病性,当人体抵抗力显著下降时,可遭受此类病菌感染。人们习惯将两者通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目前条件致病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4.多重耐药细菌的感染 主要指在抗生素的高压力下,产生的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此类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

四、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宿主方面的危险因素 如年龄因素(婴幼儿)、基础疾病(各种肿瘤、血液病、糖尿病、肝硬化等)、意识状态(如昏迷和半昏迷)等。

2.侵入性诊疗操作方面的因素 如器官移植、血液净化、动静脉插管、留置导尿、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人工机械辅助通气等。

3.直接损害免疫系统功能的因素 如放疗、化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等。

4.其他因素 如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应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